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使命感教育的思考

2023-03-20杨鹏李娜李心邵奇

电脑迷 2023年23期
关键词:使命感新时代大学生

杨鹏 李娜 李心 邵奇

【摘  要】 大学生作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的后备力量,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使命。强烈的使命感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部分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使命感,但也有一些大学生的使命感意识不强,弱化或出现偏差,影响社会主流意识的发展。文章主要从当代青年大学生使命感的现状出发,分析大学生使命感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大学生使命感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为加强大学生的使命感教育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感

一、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感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的使命感是能够担负历史责任、国家民族发展责任、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等。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到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是戚戚相关的,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是每位大学生应有之义。

(一)使命感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革命战争年代的先烈们舍生忘死,奋勇拼搏,前仆后继,英勇牺牲,才有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众多海外学子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丰厚的待遇,纷纷归国,投入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正因为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才会在那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苦条件下,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试验出中国的第一原子弹、第一颗氢弹。虽然在今天中国比以前更富强了,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但在航空航天、高新技术等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需要大学生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学好科技文化知识,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使命感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内涵

新时代大学生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强化使命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涵之一。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塑造的重要路径。大学生只有时刻将国家与民族发展铭记于心,新时代做具有远大理想与坚定信念的爱国者,刻苦学习钻研,不断提升自身履行职责的本领,才能肩负起民族和国家赋予的使命。

(三)使命感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广阔视野和崇高理想的需要

马克思曾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工作,那他的价值将是有限的。”大学生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不应狭隘地局限于眼前利益,而应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将自己置身于中国乃至世界之中;要在为人民的事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这迫切需要大学生勇于担负起社会主義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寄予了高度的期望,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大学生使命感淡化的成因

本研究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使命感教育现状为出发点,设计并形成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面向大学生群体,共发放950份问卷,回收问卷950份,问卷回收率100%。被调查对象中男生375人,占比39.44%;女生575人,占比60.56%。在被调查对象中,机电、建筑、信息、护理这几个专业类别的学生占比较大,调查对象的专业具有多样性。

通过数据分析,大部分学生对使命感认识较为清晰,但部分学生受身边环境或媒体舆论引导和评价失衡的影响,网络化时代中,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对大学生也造成了侵蚀,滋生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倾向,对自身担当的责任与使命认识不足,原因如下:

(一)大学生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差距

大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群体,部分大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并且一些大学生追求的人生目标有所差别,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考虑问题不周全,对周围的事情和人都缺少了关心和关爱。

(二)高校使命感教育方式单一化

高校对大学生使命感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缺少课程思政要素融入,并且思政课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不足,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就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在提升大学生使命感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在思政课教学的一线教师教学中发现,有93.44%的教师依靠学生课堂教学表现以及课间交流来知晓学生情况,这是最直观最便捷的一种途径;有68.85%的教师选择了依靠课下与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沟通交流,这是随着大数据时代和技术的进步而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型交流方式;54.1%的教师选择依靠与学生的辅导员及专业教师交流来了解学生状况。

(三)部分大学生自身的使命感不强

部分大学生缺乏历史使命感的认知和传承意识,缺乏对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参与意识,形成狭隘的个人主义观念。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足,表现在学习不专注、不刻苦,沉迷于网络游戏、短视频等,没有认识到个人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个人发展与民族发展割裂开,个人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感淡化。

(四)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因素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改善,使人们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也由此产生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而言,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严重淡化着大学生的使命感,导致他们做事情一味地追求成功而不是讲求奉献,对大学生思想的正确形成产生了影响。

三、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使命感的措施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力量,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发展的使命。他们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大学生进行使命感教育,帮助他们明确自身责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高校教育的关键任务。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

高校党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核心,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也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发挥大思政功能,利用“大师资 大平台 大课堂”,进一步提高使命感教育的实效,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教育、社团活动等方式,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爱国教育。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的主要途径,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结合爱国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和正面的价值观。爱国教育对大学生政治认识的端正、政治信念的牢固、政治意志的磨砺、政治行为的规范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自觉发挥高校主体作用

当代的大学生是社会的主力军,不仅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马克思指出:“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高校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多是通过课堂进行理论教育,高校应将使命感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使命感的重要性。同时,高校可以开设一些人文社科类课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例如,可以开设社会问题分析、社会责任担当等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了解社会需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在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应构建具有本校特色、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爱国教育渠道、发挥爱国教育阵地作用,结合本校校园文化特色,发挥教职工和学生党员的榜样力量,切实增强大学生对爱国思想的认同感和参与度。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可以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通过参与公益事业了解社会、服务人民,培养其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可以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通过开展职业规划课程、举办职业规划大赛等方式,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培养其对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加强家庭教育能力

新时代的中国需要一切的“新”,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如何做到“新”以及如何体现“新”呢?

新时代的大学生使命感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教导,影响孩子对社会的认知和对他人的态度。例如,父母通过自己的言行,教导孩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这种善良的品质在孩子心中种下了一颗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种子。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教导,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责任感。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对他们的个人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大学生使命感教育中的作用,将它视为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

(四)高校全程化生涯导师机制建设

生涯导师,是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引领者,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选择合适的人生道路并为之努力。

从教学层面来看,生涯导师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学情分析是设计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情分析一方面来源于对学生的基础、客观信息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则来源于教师的主观深入观察。生涯导师为学情分析提供了最有利的通道,同时分析结果反哺教学并形成良性互动,最终利用教学效果的获得。

从专业层面来看,生涯导师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方法。专业负责人是总设计师,是专业所面向的教师、学生的总指挥。生涯导师集专业教师、通识教师、辅导员、教职工于一支队伍,通力合作、融为一体,共同对专业负责,是对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落地,全员皆师,全员皆教,做实专业。

从服务学生成长来看,生涯导师是服务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生涯導师是学生的“父母”、朋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方位关注中,获得学生的友谊甚至亲情,一方面利于学生建立积极、阳光的人生观,另一方面利于营造浓厚的学校文化。

四、结语

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之一。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塑造的重要阶段,自身价值选择还不成熟,致使部分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选择出现了动摇,大学生的使命感受到了极大冲击和影响。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充分了解时代发展的总体趋势,把握时代发展的总脉络,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培养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后备力量,要不断加强大学生们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为增强大学生使命感教育提供了指引。高校应强化知行引领与路径实现,通过用爱国信念提高使命认知、用革命历史升华使命情感、用朋辈奋斗强化使命意志、用制度导向激发使命行为等合力增强大学生使命感,为党和国家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使命感新时代大学生
中小学教师感知使命感对践行使命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美国青年华人热议十九大:激发强烈使命感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工作使命感:一个正在复苏的研究课题*
工匠精神之责任感与使命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