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市北山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3-03-14孙文琳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2期
关键词:林业育苗技术管理

孙文琳

摘 要 我国西北地区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甘肃省兰州市北山地区位于黄河上游,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建设任务。林业育苗是生态建设的基础,科学合理的育苗技术对树木成活率和林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北山地区林业育苗技术管理水平,推进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以北山地区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北山地区林业育苗的技术现状、存在的問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育苗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优化育苗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建立科学规范的育苗质量控制体系、强化科研创新意识等对策。

关键词 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甘肃省兰州市北山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71

林业育苗技术管理是指在林业育苗过程中,针对不同树种、立地条件和育苗目的,采取科学合理的育苗技术措施,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以培育优质健壮的苗木[1]。良好的育苗技术管理有利于提高育苗质量和效率,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甘肃省兰州市北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该区域的林业发展对维护长江上游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气候干旱,立地条件复杂,北山地区的林业育苗技术管理面临一定困难。针对该地区的实际条件,探索适宜的育苗技术管理措施,解决育苗过程中的问题,培育优质苗木,以推动北山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建设。

1 北山地区生态建设概述

北山地区地处甘肃省兰州市北部,属于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界地带,海拔在1 500~3 000 m。

北山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15 ℃,

年平均降水量在40~750 mm。由于干旱气候及海拔较高等自然条件的制约,该地区植被覆盖度偏低,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为治理该地区生态环境,北山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工程项目。2019年,北山地区成立了生态建设管护中心,致力于荒山造林、生态系统修复等工作,以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2020年,甘肃省兰州北山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完成了2.40万hm2人工造林任务。这些生态工程为北山地区的生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受北山地区降水量低、植被稀疏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培育适应该地区条件的优质造林树种仍是一个难题。这需要重视该区域的林业育苗技术,通过科学化的育苗管理,选育出适应干旱和高海拔环境的树木品种,以更好地推进北山地区的生态建设。

2 管理现状

2.1 主要育苗品种

北山地区主要育苗树种包括侧柏、黄荆、青冈、马桑等。其中,侧柏适应性强,耐干旱,可用于荒漠化地区的绿化;黄荆生长速度快,可用于水土流失地区的治理;青冈耐寒、耐瘠薄,可用于高寒地区造林;马桑耐贫瘠、结果多,可作为经济林开发。根据不同树种的生态习性,其适生范围及育苗技术要点不同[2]。

2.2 常用育苗容器

北山地区常用的育苗容器主要有塑料育苗盘、纸质育苗容器、无纺布育苗袋等。这些育苗容器各有特点,可根据不同育苗需求选择使用。塑料育苗盘容积大,重量轻,价格低,强度高,可以重复使用,但是不利于空气和水分交换,不适合长期培育;纸质育苗容器可降解,便于移栽,对环境友好,但耐久性较差;无纺布育苗袋可调节根际环境,促进根系生长,但成本较高[3]。根据北山地区干旱和寒冷的气候条件,育苗容器的选择应以透气性好、保温性能高为主。具体来说,可优先选用一定孔隙率的塑料容器,同时加入适当比例的木质容器。容器的大小则要根据树种和育苗阶段来定,一般初期选用小型容器,后期更换大型容器。

2.3 育苗基质配置

育苗基质是树木根系生长的载体,其理化性质直接影响树木的吸收营养和水分,从而影响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选择适宜的基质,对促进苗木生长至关重要。北山地区常用的育苗基质原料包括蛭石、赤玉土、腐殖土、锯末、泥炭土等。其中,蛭石保水保肥性能好,赤玉土质轻肥沃,腐殖土含丰富营养,锯末利于保湿通风,泥炭土能调节土壤pH值。育苗基质的配比应根据树种对pH值、体积重、保水保肥需求的不同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可采用以下配比。

1)针叶树基质:蛭石50%、赤玉土20%、腐殖土15%、锯末10%、泥炭土5%。

2)阔叶树基质:蛭石40%、赤玉土30%、腐殖土15%、锯末10%、泥炭土5%。

3)喜酸树种基质:蛭石45%、赤玉土20%、腐殖土10%、锯末10%、泥炭土15%。

优选原料经过混匀、堆积、腐熟后使用。根据树苗生长状况可适当调整各组分的用量。北山地区夏季高温干燥,可酌情增加保湿组分含量。

2.4 育苗技术工艺

北山地区常用的育苗工艺流程一般包括选育、催芽、播种、浇水、除草、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步骤。其中,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可提高发芽率,一般将种子在20 ℃条件下催芽7~14 d;浇水要根据树种需水量调整,早晚各1次,每次80~100 mL,并控制排水;播种根据不同树种选择合适的播期,一般在每年的4—5月进行,播种量以每穴2~3粒为宜,播种后覆以细土0.5~1.0 cm,并轻压表面。施肥以基肥为主,可选用过磷酸钙300~500 g·m-2、尿素10~

20 g·m-2,每隔20 d左右进行追肥,施用量为基肥的1/3;要重视蚜虫、介壳虫等的防控,发现蚜虫后可用啶虫脒水剂500倍液喷雾,施用量为50~80 mL·m-2,

每7~10 d喷雾1次。

3 存在的问题

3.1 育苗设备和设施建设滞后

北山地区由于地处干旱区,气候条件恶劣,育苗过程中需要依靠设施来调节温湿度,改善育苗环境。但是目前该地区育苗设备和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标准化的育苗大棚、营养液浇灌系统等自动化设备短缺,无法满足规模化育苗的需要。同时,现有设施也存在功能单一、技术落后等问题,无法针对不同树种提供最佳的育苗条件。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林业发展起步较晚,育苗技术投入不足所致。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优质苗木的规模化供应,也限制了育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3.2 育苗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目前,北山地区从事育苗技术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的问题。大多数技术人员的学历在大专以下,专业背景较为狭窄,主要为林学、园艺学等传统林业相关专业。缺乏交叉学科知识的积累,如机械工程、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也缺乏对育苗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与掌握。这会使工作人员在育苗技术创新和设施建设方面力不从心,也限制了工作人员将先进育苗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的能力。如果不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优化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北山地区育苗技术的进步将受到制约。

3.3 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目前,北山地区在育苗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体系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监测手段简单等问题。具体来看,该地区缺乏系统、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各育苗基地质量控制模式散乱,质量标准也不统一,主要依靠经验性判断,缺乏量化指标。质量检测手段简单,主要通过人工查验的方式进行,难以实现全过程监控。同时,质量责任制度不健全,质量问题难以追溯到责任人。这些问题导致北山地区育出的林木苗木质量参差不齐,优良品种选育和质量改良的效果不佳,无法有效保障下游造林质量。

3.4 科研创新意识不强

目前,北山地区育苗技术人员整体上科研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育苗技术人员科研活动参与度不高,较少开展育苗技术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的研究工作,普遍缺乏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现有育苗技术缺乏定期跟踪和改进,仍沿用较为传统的技术方式,新技术的应用意识淡薄。同时,该地区相关育苗科研力量稀缺,育苗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一些关键技术面临瓶颈。科研创新意识淡漠直接制约了育苗技术进步,也难以满足造林发展对优良品种的需求。

4 对策

4.1 加大育苗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为改善北山地区育苗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应加大育苗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政府应增加对育苗基地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贴息贷款、奖励机制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扶持育苗基地建设标准化的水肥一体化育苗大棚、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等自动化育苗设施[4]。育苗基地也应加大技术投入,引进先进的育苗设施设备,建立自动化的营养液供给和病虫害防控系统,实现育苗全过程机械化、信息化管理。同时,加强育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光热供给、通风排水等基础条件,为应用先进育苗技术创造基础。只有加快推进设施建设,才能提供良好的育苗环境,培育出优质健壮的林木苗木。

4.2 优化育苗技术人员知识结构

为改变北山地区育苗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斷优化人才知识结构。1)加大培训力度,通过继续教育和定期培训的方式,帮助技术人员学习育苗自动化技术、营养液配方设计、设施环境控制等新知识。2)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聘请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育苗技术指导、开展合作研发,以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在该地区的推广。3)建立技术人员培养长效机制,选送技术骨干定期到发达地区学习先进育苗技术和管理经验。4)通过项目合作、技术转让等方式,引入外部专业化育苗企业,实现技术、人才的本地化。只有优化育苗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才能在该地区建立适应现代育苗要求的人才队伍,增强育苗技术创新能力。

4.3 建立科学规范的育苗质量控制体系

为规范北山地区的育苗质量控制,应尽快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体系。1)制定统一的区域育苗质量标准,设定量化的苗木质量评价指标和合格判定原则,作为育苗质量评价的技术依据。2)建立全程质量监控机制,在育苗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设置质量检测点,实现对苗木生长环境条件、育苗工艺的监测全记录。同时,广泛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建立精准的质量检测系统[5]。3)实行育苗产品溯源和质量追责制,通过电子标签、质量档案等实现产品可追溯,并建立育苗质量事故责任认定制度。4)定期开展质量评估考核,对育苗基地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定。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规范育苗行为,保障育苗产品质量,为北山地区的造林质量提供坚实

基础。

4.4 强化科研创新意识

为推动北山地区育苗技术创新,需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科研创新意识,加强科研合作交流。1)强化育苗企业和技术人员科研创新意识,增强自主创新精神,不断探索适应本地条件的新品种选育技术和规范化育苗工艺体系。2)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组建高水平的育种和育苗技术研发团队,围绕产业需求开展前瞻性育苗技术研发。同时,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联合技术研发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实现育苗核心技术突破。3)加强区域内外交流合作,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育苗理论与实践经验,提高区域整体育苗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北山地区育苗技术创新发展,持续获取适应本地区气候特点的新品种和工艺,为生态林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5 结语

北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迫切需要建设生态防护屏障。在该区域开展造林绿化,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当地育苗部门应加快推进育苗设施建设,广泛应用先进自动化技术,以提高育苗质量和效率。同时,应加强技术人员培养,建立科学的质量监管体系,并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以不断提高育苗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北山地区的大规模生态造林提供优质的林木苗木。通过科学规范的育苗技术支持,全面改善北山地区生态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蒋顺忠,苏阿珍.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林业科技情报,2023,55(4):55-57.

[2] 徐成龙.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分析[J].河南农业,2023(32):36-38.

[3] 张晶荣.甘肃地区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2(2):107-108.

[4] 安宝华.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0,10(9):174-175.

[5] 郭瑛.甘肃地区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问题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121.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林业育苗技术管理
营养繁殖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及对策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中的成本控制及其管理技术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难点和对策
技术管理在化妆品研发中的应用探析
阐述公路桥梁施工工艺及技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