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南市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2023-03-14程梦瑶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

程梦瑶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产业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其中,绿色农业经济又是农业产业改革的重点,为高质量推进陕西省渭南市绿色农业经济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对渭南市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成效进行分析,结合问题和短板,提出了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健全管理机制;加大对绿色农业的资金投入;加快绿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路径和建议。

关键词 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路径;陕西省渭南市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43

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关乎国家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中国人的“饭碗”,持续健康地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力发展绿色农业,振兴乡村产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现阶段总人口超14亿,农业发展模式落后已经与土地退化、土壤环境污染、农业经济效益差等问题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当下,推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探索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可以优化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民食品安全,也能为构建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体系、激发农村农业经济市场活力做出巨大贡献[1]。

1 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概述

1.1 绿色农业经济的内涵

在2003年河南省长垣县举办的“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上,我国学者提出“绿色农业”的概念。近年来,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以及中央一号文件,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规划均围绕“绿色农业”展开。但是,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大片土地低效种植,为了农业经济增长,人们开始大规模使用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长此以往,不仅导致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水平低下,还会严重破坏土壤环境。2021年9月,我国首部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印发,给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设定了短期目标:“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基本健全,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明显进展[2]。”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水肥一体化,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

绿色农业是一种集约高效、生态友好、产品安全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结构和生产模式,还是一次农业生产和消费的绿色革命。加快健全农业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农业生产模式,有助于实现优质农产品供给、农村农业收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保护的多赢局面[3]。

1.2 渭南市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农业”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导方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关于生态文明的各项建设,积极推进绿色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以绿色农业为主题的政策方针不断优化和完善[4]。《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规划相继出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

绿色农业经济可以满足新时代各类消费者的需求,进而反哺整个农村地区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使生产的农产品更具有文化内涵,不断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当前我国在全面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方面迎来重大机遇。渭南市是农业大市,素有“陕西粮仓”之称,耕地面积39.27万hm2。渭南市应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总结绿色农业发展的成效和不足,探索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路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提升渭南市农业农村经济和物质生活水平。

2 渭南市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成效

2.1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2年5月,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渭南市(潼关县)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方案》提出,以“重有色金属矿区或冶炼集中区域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预防”等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渭南市积极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矿冶区土壤环境管理方法和治理模式,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2.2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新发展

由于农村面源污染有分散性和隐蔽性、随机性和不確定性、不易监测性和空间异质性等特点,所以渭南市针对面源污染精准施策,使用专项补贴推广绿色化肥,减少化肥农药对于土壤环境的污染。渭南市通过科学合理地处理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当地环境明显改善。

2.3 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取得新突破

渭南市大力开展绿色农业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建立绿色农业合格证制度,涌现了一大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目前均已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渭南市在注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绿色化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品牌化发展,持续做优“白水苹果”“大荔冬枣”“富平柿饼”“华州无公害蔬菜”等区域特色品牌,推动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效能,品牌效应日益显著。

3 渭南市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3.1 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标准体系作为指导方针,在发展绿色农业经济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当前渭南市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标准体系有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现行标准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技术方面,而农业全产业链的标准制订还不够完善,尤其是一些特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标准还存在空白。另外,由于农业标准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需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但目前渭南市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协调机制还不够健全,导致一些标准存在交叉重复、不统一等问题。同时,农业农村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导致农产品的“绿色认证”环节存在漏洞,时常有假冒绿色农产品的“贴标产品”流入市场,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度。

3.2 支撑条件亟待提升

农作物的种植包含众多风险,种植周期较长,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导致农户会面临贷款进度慢、难度大等问题。另外,绿色农业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包括环境友好型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食品安全技术等。渭南市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绿色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缺少资金投入导致绿色农业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水平低,渭南市绿色农业的科研成果也难以有效地转化落地。渭南市目前缺乏具有带动效应的绿色农业龙头企业,对于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缺少实际经验和成功案例,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绿色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对于技术的要求会更高,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科技投入,回本时间较长,因此非常考验渭南市农业发展部门或者企业的资金筹集及运作能力。

3.3 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当前渭南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表面是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实质是组织化程度低、小规模生产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和管理模式粗放,农民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品牌创建意识和市场占有意识落后,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经济效益不足,品牌影响力低下,拓展外部市场的力度不足,优质产品未实现规模化生产,缺乏标准化的高质量产品,难以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同时,农产品的生产处于初级阶段,以田地到市场两点一线式运营为主,未实现深加工和产业链的延长,无法产出有较高经济附加值的产品。而且,渭南市农业信息和市场体系及中介服务组织仍在建立的过程中,造成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法及时跟上节奏。

4 加快渭南市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

通过分析绿色农业经济的增长内涵和发展目标得知,虽然渭南市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存在很多问题。渭南市要瞄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绿色经济增长目标,实现资源、环境、政策有机统一,造福广大人民[6]。

4.1 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健全管理机制

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和管理机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渭南市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与当地资源、环境相适应的绿色农业标准,包括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这些标准应科学、合理,并且符合国际和国家的相关标准。加强质量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确保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建立生产档案、产品检测、质量追溯等制度,对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全过程进行监控,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在质量监督部门设立专门的农产品认证机关,加强对农产品认证环节的管理和监督,优化绿色农业产品的认证程序,把握认证的关键环节,做到既严控把关,又高效集约,便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村集体操作。严格审查认证机构的资质,打击认证机构的违规操作行为,使得流向市场的绿色农产品都能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渭南市应实施绿色标准属地化适配,围绕产地土壤清洁化、化肥农药减量化、生产加工循环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结合各个细分行业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生产、加工[7]。

4.2 加大对绿色农业的资金投入

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是资本、劳动力、技术的集合,与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息息相关。渭南市要努力实现绿色农业经济增长,加速推动绿色农业转型。当地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绿色农业专项资金,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投入。同时,制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资本投资绿色农业。另外,支持绿色农业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优化资本结构,提升企业实力。鼓励各类主体通过投资、入股等方式参与绿色农业项目,共同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降低投资风险。同时,渭南市应加强绿色金融改革,提倡绿色金融创新,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缓解村集体、农户、生产加工企业的资金困难。为了推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对绿色高科技农业的创新和技术支持,增加政府资金投入,积极吸纳社会投资,为技术的研发提供保障,帮助农民引进新型现代化农机设备,实现绿色农业生产规模化[8]。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财政、农业、科技、发改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整合各方面资源,集中力量支持绿色农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建立健全绿色农业资金监管机制,加强对资金的审计和监督,确保资金的

有效使用。

4.3 加快绿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绿色农业发展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渭南市绿色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渭南市需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向绿色农业生产倾斜,构建绿色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兴旺。绿色农业发展战略应始终向乡村振兴靠拢,渭南市可积极以绿色发展为主题构建特色农业和农产品的乡村振兴格局,支持和鼓励具有绿色意识的农业生产主体朝现代化转变,加快农业生产劳动力的高质量转型。1)健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链条,扶持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在当地生根发芽,形成绿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优秀标杆,建立完备的绿色农业经济供应链、产业链、销售链。2)培育生产特色农业产品的龙头企业,壮大企业规模,延伸上下游企业链条,对开展科研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龙头企业实施资金补贴和政策倾斜,推动绿色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提档升级。3)积极开展绿色农业招商,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引进影响力大的企业、项目。

5 結语

当前,渭南市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标准体系亟待完善、支撑条件亟待提升、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渭南市绿色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根据渭南市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渭南市绿色农业标准,加大对于渭南市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促进绿色农业经济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 赵若冰.左云县绿色农业发展现状研究[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20.

[2]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EB/OL].(2021-09-08)[2023-08-07].http://www.moa.gov.cn/xw/zwdt/202109/t20210908_6376011.htm.

[3] 钟雨亭,闫书达.绿色农业初探[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8):59-62.

[4] 李丽颖.绿色发展: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N].农民日报,2022-05-25(1).

[5] 李笑梅.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问题研究[J].统计与管理,2020,35(9):27-31.

[6] 李谷成.中国农业的绿色生产率革命:1978—2008年[J].经济学(季刊),2014,13(2):537-558.

[7] 陈健.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以珠三角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8] 张琰.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J].山西农经,2021(22):162-164.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河北省沿海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路径研究
财经类大学智库的定位及发展路径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发展路径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