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补贴对不同生产规模水稻生产效率的影响

2023-03-14赖佳佳黄钰淇林妍晞林立建蔡卓铃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2期
关键词:经营规模

赖佳佳 黄钰淇 林妍晞 林立建 蔡卓铃

摘 要 为探讨农业补贴政策对不同生产规模的农户水稻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利用2017年广东省农村固定观测点微观数据,通过对不同生产规模的农户水稻收益含农业补贴和不含农业补贴的生产效率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寻找农业补贴政策效益最大化的生产规模区间,并为无效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的水稻生产效率提出优化建议。研究表明,广东省水稻种植的最优规模区间为0.2~0.4 hm2,农业补贴政策有利于提高0.0~0.2 hm2和0.2~0.4 hm2规模区间农户的水稻生产效率,但对0.4 hm2及以上规模区间的水稻生产效率呈抑制作用。此外,在对无效DMU进行投入冗余分析时发现,无效DMU普遍存在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过度浪费的现象。基于此,研究在补贴政策的宣传引导和支持倾斜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 农业补贴;经营规模;粮食生产效率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41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落实稳产保供的总基调,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突出,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粮食市场和粮食安全状况并不乐观的外部形势下,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1 现状概述

近年来,由于工商资本的介入,粮食播种面积虽然大幅增加,但与往年相比,我国粮食产量的增幅却没有得到同步增长。面对扩大生产面积但产量却没有同步上升的现状,如何借用农业补贴政策引导农户正确种粮和有效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文献综述

部分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产出的影响效果不显著,但对农户的土地面积影响明显,政府依据农户拥有土地面积进行补贴,刺激农户扩大种植规模,进而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1]。在同样标准的农业补贴条件下,较大规模经营受补贴正向影响程度比小规模经营更显著[2]。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見,认为在大规模种植条件下,农业补贴与生产效率之间呈负向关系,农业补贴政策对生产效率的提高反而产生了阻碍作用[3]。总的来说,由于调查研究方法和所选取研究对象的不同,对于农业补贴、生产规模和粮食生产效率三者的关系判断各不相同,但可以明确的是生产规模、农业补贴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存在一个良性循环机制:合理的高标准的农业补贴给予农户种植福利,激发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积极性,继而适当扩大规模经营的面积,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当土地规模超越了一定上限后,大规模的土地经营反而抑制了农业补贴发挥积极作用,甚至产生抑制生产的消极作用,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持续增长。

广东省作为以水稻种植为主的产粮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双季稻产区。基于这样的研究现状和粮食发展实际需要,笔者以广东省为例,通过分析农业补贴对不同生产规模的农户水稻生产效率的影响,反思农业补贴的政策实效,寻找农业补贴政策效益发挥最大化的生产规模区间,助力农户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水稻生产效率。

3 研究设计

3.1 模型设定

农业补贴并不是农户进行生产活动的必需品。因此,此次研究将农业补贴视为农业生产的特殊产出,作为农户生产经营的一部分收益,笔者选取无须预先估计参数,并可以有效避免主观因素影响、简化运算和减少误差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作为主要测量方法。DEA是一种非参数的统计估计方法,根据多个投入和多个产出的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观察的数据判断DMU是否位于生产可能集的“前沿面”上,是否存在有效DMU,即是否实现对生产全要素的优化配置。

假设DMU有m种投入,s种产出,共有n个DMU,则产出导向下的BCC(Banker-Charnes-Cooper)模型为

(1)

式中:λi≥0;i=1,2,3,…,n;p=1,2,3,…,m;q=1,2,3,…,s;

θ为DMU的效率值(0≤θ≤1);Xip为第i个DMU

的第p项投入;Yiq为第i个DMU的第q项产出;Xip0、Yiq0为无效率的投入和产出,λi为第i个DMU观测值的权重。当θ=1时,表示处于效率最优;当θ<1时,即当前农业生产存在效率损失[4]。

3.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此次研究采用最新汇编的2017年广东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微观农户数据,经过对无效样本的剔除和整理,最终选取了326户从事水稻种植的农户作为研究样本。由于农村固定观察点的问卷变量涉及范围广泛、体系庞大,故只选取此次研究所需的投入与产出变量进行测量(见表1)。此外,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和样本农户水稻播种面积的分布情况,将所有样本农户分成

3组:0~<0.2 hm2、0.2~<0.4 hm2、0.4 hm2及以上[4-5]。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生产规模的农户粮食收益含补贴和不含补贴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得出不同生产规模农户的水稻生产效率,并以此确定农业补贴政策效益发挥最大化的生产规模区间,继而分析农业补贴政策是否能够促进水稻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其在引导农户增产增收上是否有效。其中,综合效率值变化反映的是农业补贴政策对水稻生产投入要素的有效性,即产出既定成本最小化的能力;技术效率值变化反映的是农业补贴政策的发放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规模效率值变化反映的是农业补贴政策的规模和其他投入要素规模的整体配置程度。

注:水稻生产过程所投入费用包括种苗费、农家肥折价、化肥费用、农膜费用、农药费用、水电及灌溉费用、畜力费、机械作业费、固定资产折旧及修理费、小农具购置费、土地租赁费、雇工费及其他间接费用。农业四补贴包括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和农机补贴。

4 模型结果与分析

4.1 模型结果

将选取的326户从事水稻种植的农户作为决策单元,按照分组依次进行测量,计算出不同规模区间的水稻生产效率(见表2)。由表2可知,0~<0.2 hm2和0.2~<0.4 hm2规模区间的农户粮食收益含补贴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相比粮食收益不含补贴的分别提高了15.32%、7.11%、7.57%和2.41%、2.37%、0.10%,而0.4 hm2

及以上规模区间的农户粮食收益含补贴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相比补贴前反而下降了2.10%。数据显示,农业补贴对农户水稻生产效率的影响随着农户生产规模的增加呈现近似“倒U”的趋势。此外,0~<0.2 hm2和0.2~<0.4 hm2规模区间粮食收益含补贴的有效DMU样本数比不含补贴的分别提高11.63个百分点和9.09个百分点,0.4 hm2

及以上规模区间有效DMU樣本数量则没有变化。

4.2 结果分析

4.2.1 农业补贴对水稻生产效率的影响

农业补贴政策有利于水稻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引导农户实现增加收入和增加产量的目标有积极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农户的“经济人”心理,把握好农业补贴的发放标准和要求,积极引导农户朝着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向发展,防止为获得更多的补贴金额而盲目进行规模扩张,从而增加水稻生产的效率损失。

4.2.2 农业补贴对无效DMU的优化

在水稻生产效率分析过程中发现,样本存在较多的无效DMU。无效DMU指的是农户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对部分投入没有实现有效配置,造成多付出的代价。通过对无效DMU进行投入冗余分析,分别计算出收益含补贴和不含补贴的无效DMU投入变量的平均冗余值,即各投入变量需要减少多少投入才能达到目标效率,并借此对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变量进行调整,变无效DMU为有效DMU。

由表3可知,0~<0.2 hm2、0.2~<0.4 hm2规模区间的农户投入冗余主要体现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上,而0.4 hm2及以上规模区间的农户需要重点关注资本投入比重。此外,0~<0.2 hm2、0.2~<0.4 hm2规模区间的农户粮食收益含补贴的无效DMU全要素投入冗余值相比不含补贴有明显下降,但0.4 hm2及以上规模区间的农户投入冗余值不变。这也进一步验证农业补贴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优化资源配置,但要综合考虑具体的经营规模。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广东省2017年水稻生产农户的微观数据进行分析,此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对样本农户按生产规模进行分类比较分析后发现,广东省水稻种植的最优规模区间为0.2~<0.4 hm2。在这个区间的水稻生产效率最接近1,且水稻生产过程的整体投入冗余值最低。2)农业补贴政策有利于提高0~<0.2 hm2、0.2~<0.4 hm2规模区间农户的水稻生产效率,但对0.4 hm2及以上规模区间的农户水稻生产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呈现下降趋势,没有发挥农业补贴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3)无效DMU的投入冗余主要体现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冗余方面,其中,0.4 hm2及以上规模区间的无效DMU由于经营规模超过管理和技术可负担的程度,导致出现显著的资本投入冗余,造成严重的资本浪费。

为有效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农业补贴政策应该注重对0~<0.2 hm2、0.2~<0.4 hm2水稻生产规模区间的政策倾斜,引导农户科学正确地开展规模经营。此外,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农资投入和地力保护的补贴力度,利用政策优势引导农户适度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科学配置生产所需的资本投入,提高农资利用率,减少效率损失。

参考文献:

[1] XIAO Q,XIAO L,LIU Y X.A case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rain direct subsidy policy:empirical evidence from hubei province in China[J].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Mathematics,2016,19(5/6):977-985.

[2] 许庆,杨青,章元.农业补贴改革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J].经济研究,2021,56(8):192-208.

[3] 王善高,许昭,刘吉双.粮食收入性补贴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以不同规模稻谷种植为例[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0,19(3):297-306.

[4] 赖佳佳,汤晗蕾,刘彦君.基于农村固定观测点调查数据分析农业补贴对广东省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J].南方农业,2023,17(10):166-169.

[5] 许庆,尹荣梁,章辉.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1(3):59-71.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经营规模
扶余市备春耕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报告
内蒙古农业合作社发展状况调查
摆脱我国现农业发展阶段困境的路径研究
试论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
轻资产运营对零售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发电集团技术监督创新的思考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效率评价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苏家屯区水稻收获机械化适宜经营规模分析
草畜平衡补偿政策的受偿主体差异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