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沂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2023-03-14杜元伟穆清泉彭景美李静崔爱华郭艳萍丁文静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2期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杜元伟 穆清泉 彭景美 李静 崔爱华 郭艳萍 丁文静

摘 要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农作物秸秆的二次回收及利用技术已经成为绿色产业关注的重点。为了给其他地区的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聚焦该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从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存量及回收利用现状着手,对综合利用的现实问题进行剖析,总结了增强秸秆综合利用意识、优化收集与存储技术、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动产学研用的系统融合等策略。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对策研究;山东省临沂市

中图分类号:S38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19

作为农业大市,山东省临沂市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近年来,虽然临沂市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有所提升,但仍面临利用效率不高、技术推广不广泛、政策支持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研究临沂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科学利用秸秆,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对实现地区的绿色发展目标、推动绿色农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作用。

1 秸秆资源现状

1.1 农作物种植结构

临沂市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城市,农作物种植结构多样,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相当可观。这样的种植结构使得该市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带来了相应的资源管理和利用问题。据临沂市农业部门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临沂市小麦种植面积约占总种植面积的35%,年产量达到180万t;玉米种植面积占30%,年产量约为150万t;棉花和花生等经济作物则各占种植面积的10%和15%,年产量分别为

50万t和70万t[1]。在这样的种植结构下,临沂市每年的农作物秸秆总量高达300万t。通过推广节本增效的种植方式,逐步调整作物比例,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值,还能促进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未来,临沂市将进一步强化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政策引导,通过技术推广、种植培训等多种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综合利用秸秆资源的能力。

1.2 秸秆产生情况

秸秆的具体产生量与作物种植面积、单产及收割方式密切相关。从最近几年的趋势来看,临沂市小麦和玉米的秸秆产生量较多,其次是棉花和花生等。对秸秆的产生量进行估算,不仅有助于掌握秸稈资源的总体情况,还为后续的资源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例如,蒙阴县小麦秸秆的产出比为10∶15,即如果全县小麦年产量为30万t,则可产生约45万t的小麦秸秆;玉米秸秆产出比大致为1∶1,即同样产量的玉米可产生相等重量的秸秆。这些数据为秸秆的收集、储存和进一步加工提供了依据。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统计,2022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568.41万t,可收集资源量为493.40万t,综合利用量达到461.93万t,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62%,但部分地区秸秆的原料化、基料化应用不够高效,造成了二次浪费[2]。

1.3 秸秆资源利用情况

当前临沂市的秸秆利用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的肥料还田、畜牧饲料及简单的工艺品加工等。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利用技术,农民对秸秆资源的利用意识不强,使得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秸秆还田是一种传统的秸秆利用方法,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临沂市秸秆还田的应用率约为30%,但在技术和管理上仍较为粗放。此外,将秸秆加工成为工艺品等二次产品的比例也不足1%[3]。近年来,临沂市开始尝试推广将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进行利用,大力建设秸秆气化发电站,鼓励秸秆颗粒燃料的生产,诸多新兴的利用方式正在逐步发展。临沂市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优化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体系,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存在的问题

2.1 利用意识不足

尽管秸秆资源的价值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多数农户依然将秸秆视为农作物收割后的“副产品”或“废物”。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农户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缺乏足够认知,认为秸秆处理增加了成本和劳动力负担。这种认知方面的不足,导致大量秸秆被焚烧或无效处理,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增强农户的秸秆资源利用意识,是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首要步骤。

2.2 利用技术落后

当前,临沂市广泛采用的秸秆处理技术多停留在较为初始的阶段,如简易堆肥和基础的物理处理等。临沂市科技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秸秆生物炼制技术、气化技术和高效液化技术的应用非常有限,仅有极少数的示范项目在运行。这些高新技术由于设备投资大、运营成本高、技术门槛高等因素,难以在农户中推广应用。同时,相关的支持设施缺乏,秸秆收集和运输系统不健全,导致大量秸秆无法进入综合利用的产业链中。此外,对农户和相关企业在技术应用方面的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服务也显著不足,这进一步放大了技术落后的负面影响。

2.3 技术普及不足

尽管有些先进的秸秆资源利用技术和模式已经在部分地区小规模试点,但大面积推广仍然举步维艰。根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的统计,能够熟练掌握秸秆高效还田、制肥、能源化等技术的农户占比不到10%,且这些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部分经济发达的县区,大部分偏远农区仍旧缺乏相关技术培训和推广[4]。同时,缺少必要的技术推广平台和体系,专业的技术推广人员稀缺、推广资金不足,以及农户培训机会少、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普遍存在。加之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相对较低,使得新技术推广面临重重障碍。

2.4 政策支持不足

现阶段,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制定了一些政策和激励措施以促进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补贴发放不及时、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的实际成效。根据临沂市财政局的报告,秸秆综合利用财政补贴资金的发放存在时滞,部分资金由于审核程序烦琐,农户申请积极性不高。同时,现行的政策过于侧重对违规焚烧秸秆行为的处罚,对积极参与秸秆资源利用的农户激励不足,未能形成有效的市场导向机制。此外,针对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税收优惠、金融贷款支持等政策措施也较为欠缺,不利于吸引企业投资和技术

研发。

2.5 产学研结合不足

1)从现实情况来看,虽然以临沂大学为首的地方高校和研究机构在秸秆利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际成果转化率较低,与企业的合作案例相对有限,研究成果多数停留在小规模试验阶段,很少能够产业化应用。2)地方企业在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上投入不足,主要依赖购买或模仿已有技术,缺乏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使得创新能力受限。3)临沂市尚未建立起高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导致科研成果的转化通道不畅,创新链条断裂,专业的技术孵化器、创新工作室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均不足以提供有效的技术转移和产业支撑。

3 发展对策

3.1 增强秸秆综合利用意识

增强秸秆综合利用意识是实现秸秆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第一步。目前,临沂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尚未达到理想状态,主要原因在于农户和相关企业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知不足。1)通过政府主导的公益广告、乡村宣讲和网络媒体平台等方式实施有效的宣传策略,可以显著提升公众意识。2)通过实地宣传科普,使农户了解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秸秆制肥减少化肥使用量的作用、秸秆发电减少能源成本的作用,减少秸秆焚烧的行为。3)政府制定具体目标,如通过5年内实现教育培训全覆盖,确保每个乡村都能定期接受秸秆利用相关的知识教育,从而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5]。

3.2 优化收集与存储技术

在秸秆收集与存储技术的优化上,临沂市需要采取切实措施。1)秸秆收集和存储过程存在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问题,当地需要引进自动打捆机、秸秆打包机等先进的收集机械,同时应研发适合当地环境的秸秆临时储存设施,以减少在收集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2)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帮助,对使用高效存储技术的农户和企业给予补贴,对开发新型秸秆收集存储技术的科研项目给予研发资金支持,确保这些技术在未来3~5年内在全市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3)针对设备采购价格高昂,以及技术支持不足导致的应用门槛高的问题,当地有关部门可以组织“技术下乡”活动,依照乡镇农户数量设置不同规模的技术普及站点,区域内农户的秸秆由站点统一回收处理,这样既能够减小购买秸秆回收设备给农户带来的资金压力,也更容易对农户形成吸引,为后续企业、有关部门组织的技术推广与知识普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秸秆还田、秸秆制肥、秸秆制能等技术虽已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总体普及率并不高。1)农业部门须开展定制化培训,向农民传授秸秆直接还田的方式、秸秆制成有机肥料的方法、秸秆生物质能源转换技术等具体技术,帮助其了解这些技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具体使用方法。2)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对采用先进秸秆资源利用技术的农户提供补贴,为企业投资秸秆处理与利用项目提供税收减免或信贷支持。通过这些措施,未来5年内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望提升至预期目标,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

3.4 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对于提升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而言至关重要。当前,临沂市所推行的政策未能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与引导作用,对秸秆焚烧行为的处罚力度远远不够,导致部分农户违规焚烧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政府应从提高违规成本、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激励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制定更加严格和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提升秸秆禁烧区域的监控能力,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公开违法案例,形成強大的震慑力。另外,建立秸秆综合利用信息平台,提高补贴发放的透明度和效率,以激发农户和企业的参与热情,确保秸秆资源得到高效合理利用。

3.5 推动产学研用的系统融合

在推动产学研用的系统融合方面,临沂市需要构建多元合作的创新体系。1)政府应牵头打造开放共享的平台,促进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农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目前,诸如临沂大学等很多高校、科研机构在秸秆资源利用方面拥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缺乏实际应用的机会。通过设立产学研用合作基金,支持和激励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研发项目,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政府还应推动高校将秸秆资源利用纳入课程体系,培养专业人才,同时为他们提供实习实践的平台,使学生能直接参与秸秆资源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这样的系统融合有助于形成持续创新的动力源泉,为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4 结语

本文对临沂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通过采取针对性对策,不仅可以顺利实现“变废为宝”,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这一庞大的农业资源,而且能促进临沂市农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等多个方面,对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实施相关对策,临沂市不仅能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还能够为农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安凯.贵州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有机循环经济[J].农经,2023(2):87-89.

[2] 刘新彩,黄运娣,王丹,等.2018—2021年桂林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3(17):139-141.

[3] 魏伟,武修远,赵同瑶.宣城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23(12):

138-140.

[4] 魏立强,陶化忠,闫娜娜.巩留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3(15):125-128.

[5] 王辉,黄炜芸.宜兴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2023(4):37-38.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拓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 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吉林省秸秆资源开发潜力及能源化综合利用效果分析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工业化生产现状
西安洁姆环保公司餐厨废弃物生态处理调研报告
提高驰放气综合利用的效益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