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自春节档的强心针仍在继续

2023-03-14

中国银幕 2023年3期
关键词:毒舌律师

2023年春节档票房突破67亿,稳居历史第二,给国产电影注入一剂强心针,也如和煦的春风吹入电影行业。《流浪地球2》《满江红》《无名》《交换人生》《深海》《熊出没·伴我“熊芯”》不但在春节档交出骄人成绩,在后春节档依然势头凶猛,致使《黑豹2》《蚁人3》二月在国内上映后,票房不达预期,引发业内关于漫威以及好莱坞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还行不行的讨论。有点“意难平”的是,《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几经周折跳档到二月后,虽然口碑尚可,但票房明显不尽如人意,国产体育题材电影如何“绝地反击”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  (注:满分为六颗★。票房单位:人民币)

《满江红》

推荐指数:★★★★

反调指数:★

最新票房:44.75亿

(截止2月27日)

天黑请闭眼

文 赛璐珞

截至2月24日,电影《满江红》票房突破44亿,力道十足地刷新了张艺谋导演自探索商业片以来的票房最高纪录,口碑如今依然维持在好看的7.2分(豆瓣评分)。它像是一个雕花精致的平衡杆,握在高空走钢丝的导演手中,在表达与反馈间,终于达到了一種更加持久的制衡。

从类型上,《满江红》偏向悬疑、罪案,于是创作者为它匹配了一种贴近当下年轻观众喜好的“剧本杀”讲述模式,试图最大可能满足观众的“探案欲”,给予“沉浸感”。无论有心还是无意,全片影调从头至尾散发着幽微的蓝光,它与我们所处的影院空间,恰好达成了一种相当自然的贯通与融合,令人在视觉上首先获得了解绑。视角方面,与希区柯克擅用的上帝视角探案不同,《满江红》一直没有告诉观众那颗“定时炸弹”究竟藏于何处,而是让我们自己选择一方探索,于是,当小兵张大、亲兵营副统领孙均、宰相府总管何立、副总管武义淳四人共坐一桌多方角力时,我们也自然代入其中之一,具有了强烈的现场感。

现场感之外,《满江红》与我们过去参与的每一场“剧本杀”有一处异曲同工,即忽视细节的完全自洽,一重重情节反转配合豫剧的唱腔,恰似紧密的鼓点,将观众拖入地越来越深,你也如此猜想?不对!你想从证人口中挖到更多?迟了!当每一步情节都做到有分寸地偏离观众预设,那根写着“谜底”的弦便可绷得越来越紧,同时,也保证了观众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却不必完全聚焦于任何一个角色身上。当然,此处群像的栩栩如生,情节占一半功劳,另一半还是源自沈腾、易烊千玺、张译、雷佳音、岳云鹏等几位演员飙戏的势均力敌、没有短板。

从题材上,《满江红》选择了国民熟知的“岳飞与秦桧”的故事,编剧陈宇对此在创作谈中有过解释,“写这样一个故事,就是试图去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每个人都会背《满江红》,为什么我们从人格上都喜欢岳飞。’这一次我们的叙事野心并不仅仅停留于做一个好看的悬疑故事,我希望这个故事能够升维,在叙事推进中,从小格局的‘谜题’升维到大格局的中国人的情怀上,而且不能断裂和生硬。”成片上看,观众脚下的石头放得还算结实,于是以家国情怀为峰巅的这轮“登山”,也就完成得自然而惬意。

《流浪地球2》

推荐指数:★★★★

反调指数:★

最新票房:39.26亿

(截止2月27日)

沉浸式感受中国科幻的魅力

文 鸦杀

四年前,《流浪地球》凭借一己之力,开创中国科幻电影新局面,四年后,郭帆与他的团队带着四年磨一剑的《流浪地球2》登陆浪潮涌动的春节档,至诚至臻的创作收获了观众的喜爱,也不负众望地托举起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

“比1好一点”,这是《流浪地球2》首映礼的主题,但显然无论是特效还是世界观的架构,无论是科幻的质感还是史诗感的营造,都好得不止一点。《流浪地球2》不仅成功地在第一部的基础上进行了肉眼可见的升级,更极为不易地做到了“扬长避短”——这是许多续集作品难以完成的任务。如果说《流浪地球》第一部像是一段人类灾难史的横切面,仅仅只是通过几个核心人物来折射影片中的宏观世界,那么第二部就是“面面俱到”。《流浪地球2》不仅有个人命运的聚焦,更有政府层面的决策、人类共同命运的联结;不仅有人文关怀、社科哲思,也有高新科技的硬核展示;不仅有宇宙与历史的维度叙事,也有关于数字生命的严肃探讨。而也正是通过这些立体面,《流浪地球2》才建立起了真实可信的“近未来”故事背景,从而构建起影片中恢弘而浪漫的“人类史”,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目标:《流浪地球》系列选择了科幻电影中最困难的一种形式来叙事,那就是用真实的影像去塑造宏伟的科幻史诗。

真实的沉浸感与触及内心的主题情感,让观众在酣畅的观影之后,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平静——灯光亮起,走出影院,面对车水马龙,仰望星空之际,浮现在脑海中的是远在非洲的加蓬基地的炎热,那些在烈日之下的人们,是否已经安全登上延伸至未知宇宙的太空电梯,向着浩瀚星空启航,太平洋彼岸的联合政府大楼里,辛苦一夜的中方代表是否还在挑灯夜战,汇总信息,而从身边走过的这个男人,是否在匆匆赶回家,告诉妻子关于地下城抽签的结果……一部科幻影片的成功在于什么?特效视觉或许是最不起眼的那部分,最重要的是,它带领你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感同身受地去思考未来,去珍惜当下,去相信科幻可能并非科幻!

《无名》

推荐指数:★★★★

反调指数:★

最新票房:9.15亿

(截止2月27日)

叙事回环值得回味

文 式微

2月9日,《无名》开始盈利。对导演和喜欢程耳的影迷来说,都卸下了心中一块石头。至少,携流量以冲票房的《无名》赌对了,它不像《罗曼蒂克消亡史》那样票房失利,程耳对于电影的各种实验派玩法有了继续下去的可能。放眼中国电影市场,这一点也同样重要,因为客观上保护了电影多样性,只有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不同风格电影在市场上存在,才能让中国电影百花齐放成为现实。

《无名》这种非大众意义上的超级商业片敢于勇闯春节档,也拓展了春节档的市场格局,口碑两级分化在所难免,但不得不说,它的存在满足了想要在春节档看非合家欢电影的观众的需求。同时,程耳的存在也说明,不怕风格另类、不追随大众审美、坚守自我表达,重要的是,才华和野心的匹配度要高,当导演在一个领域或一种风格做到TOP级,你的另类和审美才可能被“保护”,这是程耳为后来者奉上的启示。

回到《无名》本身,很多观众会反映导演在故弄玄虚、人为拔高观影门槛,因为错综复杂的时间线和人物关系,会让没有投入看进去的观众头大。事实上,不用刻意捋时间线,导演在交代每件事、每个时间节点时基本都了结尾先行的方法,然后再给观众娓娓道来前面发生了什么。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台词出现了两遍,那是导演在回环和提醒,比如梁朝伟在审问时先说“国民党已死……”,观众并不知道对面坐着谁,自然产生悬念,后面回环时,观众知道对面是江疏影,这个台词再出现一遍,形成这条故事线上完整的闭环。同理还有黄磊的“我是一个软弱的人”,一旦接受这种叙事逻辑,《无名》便柳暗花明般对观众敞开心扉。每一处细节都可对应上人物的动机及身份,甚至于连开篇出现的广州被日军轰炸时那只雨中行走的丧家犬,都可对应日本空军飞机上戴墨镜威风凛凛的被称为“罗斯福”的狗,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映射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不同命运的狗身上,令人唏嘘。

《无名》的故事很劲道,值得咂摸,但略微遗憾的是,在梁朝伟和王一博身上都缺少了为何对信仰如此坚定的铺垫,致使从心理层面都是在风起云涌的時代为了理想而拼命,但行为动机却落到儿女情长在驱动,略显单一。当然,换一种角度理解的话,这是为了将大我和小我结合到一起的无奈之举,要避免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

程耳导演的审美和腔调无可置疑,在他镜头下的上海和香港都是迷人的。《无名》对于资深影迷来说,还有一种乐趣可言,就是似曾相识感,比如梁朝伟刚出场时一秒魂穿《色戒》中的易先生,而江疏影在被审问时的造型与历史上的间谍郑苹如神似。王一博最后在香港的那些镜头像极了王家卫电影里的质感,而且程耳在“致敬”李安、王家卫的同时,从故事到运镜,对自己的前作《罗曼蒂克消亡史》也有勾连和回环。要论表演上的高光时刻,个人认为和梁朝伟拥抱时,周迅颤抖的眼皮和睫毛全片最动人。

《深海》

推荐指数:★★★

反调指数:★★

最新票房:8.68亿

(截止2月27日)

平衡视听与故事之路还很漫长

文 刘知铨

“我们不曾来自深海,但我们随时可以坠入深海。”导演田晓鹏自《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刷新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后,虚心沉淀,用“七年磨一剑”的毅力突破了粒子水墨的技术难题。没有选择迎合情怀、热血加持的商业趋向,而是用浪漫瑰丽的色彩包裹荒凉颓废的现实,以两个小人物的相互救赎诠释生命中的微光奇迹。然而,高讨论背后传来不少苛责的声音,甚至波及对票房的影响。

要说《深海》最吸引人的噱头,非多年摸索成熟的“粒子水墨”技术莫属。其视觉效果其实早在电影《姜子牙》片尾彩蛋中有所预告,令不少观众满怀期待。据悉,影片单镜头粒子量就达20亿,该开创性技术也将被其他影片广泛沿用。此种创新造福全行业的精神,与卡梅隆做《阿凡达》系列异曲同工。同时,《深海》还入围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展映入场券一票难求,也证明了中国特色的动画技术获得了国际高度认可。海外影迷表示:“整部电影就是一场光与影的色彩流动,各色染料被洒泼,浓郁的情绪在倾泻”。

只是,从实际观影体验来看,最难熬的部分,反而是粒子水墨的段落。这种近乎炫技的表现几乎从片头就开始了,首次看到的确为之赞叹,但出现多了,难免审美疲劳。“粒子水墨”特效在《深海》中出现的密度,大概相当于《阿凡达2》中水下特效的密度。在面向大众的商业片范畴里,克制表达是导演的必修课。美景惊鸿一瞥便已足够,加戏太多,反而让影片像是南宋词人张炎曾说过的:“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视效的繁多与否可以辩证来看,不能当成所有观众的体验,可剧本绘制中所呈现的零散、漏洞,则几乎是统一的共识,也回答了影片口碑为何会如此两极分化的原因。《深海》是送给自闭敏感孩子的一场幻梦,底色优美而哀伤,但在疗愈的刻画上,田晓鹏没有将笔墨放置在家庭问题和传统亲情治疗上。换言之,创作团队用现实与虚幻间的画风,融入克苏鲁元素的奇异景象,呈现了一个抑郁症小女孩如同万花筒般的光怪陆离的内心世界和突破内心屏障治愈自己的过程。表达的出发点很独特,但依旧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观众难以从中梳理出一条具有说服力的脉络。

即便是反传统叙事的意识流,也需要有逻辑架构的扎实剧情来支撑,比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呈现了典型的英雄成长之旅的剧作范式。切莫用梦和混乱的病人心理来掩盖故事本身的稀碎,更不能全依托动画的美化以及场外阅读理解的填充。国漫的确在崛起,这条路上也少不了如田晓鹏这样的先锋创作者们,但必须承认,平衡视听与故事之间的探索,还有一段路要走。

《毒舌律师》

推荐指数:★★★★

反调指数:★

最新票房:6658万

(截止2月27日)

味儿够正

文 伯曼曼

作为中国香港影史首部票房破亿港产片,《毒舌律师》热度还在持续燃烧。豆瓣评分达到7.7,在内地电影市场,颇有黑马相。《毒舌律师》讲述了黄子华饰演的律师林凉水,为了深陷虐女冤案的无辜妈妈曾洁儿,向权贵们发起了一场捍卫法律的尊严之战。这是一场典型的以弱胜强式对决,故事甚至略显套路,自始至终黑白分明,正邪对立,叙事平铺直叙,按部就班走向高潮,真正令《毒舌律师》澎湃起来的,是吴炜伦导演循序渐进的情绪铺垫以及演员们的精彩演绎。

《毒舌律师》故事内容足够港式,探讨本地法律制度的公平与正义,形式内核也很“港味”, 巧妙运用语言对峙,特别是独具韵味的粤语对白,把一场又一场法庭戏讲出了波澜万丈的热血感。从《壹号皇庭》到《第三类法庭》再到《律政强人》等等,中国香港的律政剧一直深受观众喜爱,而《毒舌律师》作为一部律政题材电影则在更短时间内上演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剑,大段大段听起来酣畅淋漓的台词,直白而又鲜明的抨击权钱交易,讽刺社会财富聚集阶层于司法乃至于刑事司法的只手遮天,同时对弱势群体保持足够的耐心与怜悯。不过,《毒舌律师》和TVB律政剧也有类似的缺点,即为了情感到位,牺牲法庭戏的专业性,黄子华在法庭上慷慨激昂地控诉权贵玩弄法律制度,现实中的律师不可能在法庭上如此感情用事,且不讲逻辑,只谈情绪。

律政题材影片通常场景单一,倚重对白,对剧本和演员的要求颇高,《毒舌律师》也不例外。出色的群戏成为影片的亮点。主演黄子华有着公认的好口才,颇有“毒舌特质”,非常契合角色。正因为他的精彩演绎,输出大量金句,让银幕前的观众产生极大共鸣,成就全片高光时刻。值得一提的是,黄子华的精湛演技还拯救了一些剧情硬伤,比如影片最后的重场戏——法庭辩护部分,正反方律师辩论过少,过多的情绪输出等等都稍显不专业,但他成功地让观众忽略了这一点。谢君豪是话剧演员出身,舞台功底深厚,与黄子华的法庭对手戏堪称火花四溅。出演权贵代表“钟太”的廖子妤在2022年夺得中国香港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出演单亲失女妈妈的王丹妮获得第40届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两位年轻女演员戏份虽不多,但作为整个案件的正邪对立面,表现惊艳。此外,何启华饰演的忠义睿智的太子,王敏德饰演的古板不道德的董卫国等等都是构成《毒舌律师》的“群戏基础”。他们的精彩飙戏,最终成就了《毒舌律师》。

猜你喜欢

毒舌律师
《全国律师咨询日》
《全国律师咨询日》
毒舌出没,行人避让
“新婚姻法”说道多 听听律师怎么说
爸妈毒舌幸存指南
“建设律师队伍”:1950年代的律师重塑
我遇到的最好律师
一起审审题
泛娱乐时代的“毒舌”消费
毒舌有规矩 说话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