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2023-03-12刘荣元

互联网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科技的发展使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中得以普及,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平台的同时,也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在“互联网+”视域下,如何针对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采取应对手段,成为当前时代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从“互联网+”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角度展开分析,针对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以期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与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学生管理;高校;问题;策略

引言

互联网与教育的飞速发展相碰撞,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便捷,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知识,但这也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挑战。面对庞大的学生体系和复杂的网络平台,如何依据教育手段开展管理工作成为高校教育的难题之一。作为高校管理者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发现当前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并结合互联网特点完善管理体系。

1. “互联网+”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

1.1 增强管理的时效性

互联网普及之前,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与交流只能局限于学校日常见面,存在被动性,无法把握时间差。随着互联网进入大众生活,传统的管理方式开始被重建,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及时监督与管理,并通过微信群或QQ群开展一定的教育活动。此外,当学生出现突发性状况,学校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收集信息并给出解决措施,将时间差所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为管理的时效性提供保障。

1.2 提高管理效率

当代大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想法新奇、思维发展活跃,对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理,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匹配,使得管理效率大大降低。在“互联网+”模式下,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技术,实时把握学生情况与学习信息,从而丰富自己的管理方式。由于互联网知识涵盖面广,教师也可以从互联网中学习新型的管理技术与方法,应用到自己的管理实践中。因此,互联网便捷教师管理的同时可以大大提升管理效率[1]。

1.3 拓展管理渠道

纵观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传统模式下学生的管理渠道主要是通过课堂管理这一种方式,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受互联网的冲击,民主意识越来越强,使学校的管理工作越来越难开展,因此必須结合互联网渠道进行管理。在互联网协助下,教师可以更新自己的管理思路,从而拓展管理渠道,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互联网选择最优解决办法,不仅使管理更加高效,也能使管理方式不再单一。

1.4 加强师生交流与合作

传统管理方式主要采用一对多的模式进行管理,行政色彩浓厚,缺乏针对性。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学生容易产生抗拒心理,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形式化,而无法实现心灵上的沟通。“互联网+”模式与学生管理相融合,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提供了相对舒服且轻松的氛围,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实时的交流与互动,教师的身份逐渐向知心朋友转化。在互联网环境中,学生会逐渐放下戒备心理,而教师也能抛开自己管理者的身份,与学生实现心灵上的沟通,增进两者之间的感情[2]。

2.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互联网影响学生价值观

由于互联网中的信息参差不齐,其中必定包含许多负面信息,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走向。高校学生在未踏入社会之前,心性单纯,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不足,受到互联网负面信息的影响,容易使自己的价值观扭曲,不利于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

2.2 互联网与生活实际相脱离

互联网所提供的世界是虚拟化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学生过于依赖互联网络,将会导致其失去参与社会实际生活活动的热情,逐步与现实生活脱节。最大的问题体现在人际交往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按照互联网的交友模式进行交际,或不去处理人际关系,最终将导致被同学孤立等问题的发生。

2.3 与传统管理模式没有有效融合

互联网为学生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但是许多高校没有将互联网的新思路与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有效融合,可能导致两个极端的产生。第一,否定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做到与时俱进。管理工作也不具备时效性,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代沟,教师的管理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第二,许多教师受互联网的冲击,全面接受互联网的管理模式,而否定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因为过于重视互联网管理工作,而忽视了传统方式对学生的约束与要求,导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扭曲,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影响最终管理效果[3]。

2.4 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威胁

当代最新一批大学生与以往的学生存在很大不同,他们受互联网的影响,自主性更强,由于其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更加方便、多样,因此,当代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也更全面,主体意识加强。但是高校管理模式中,首先,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管理的角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单向的。其次,许多教师已经逐步意识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但正如上文所述,互联网无法与传统管理有效融合,使得学生的主体与客体角色混淆,从而激化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最后,尽管高校教师在摸索互联网与传统管理模式的融合策略,但学生依然处于主体地位不明朗的状态中,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使其自身价值无法得到有效发挥。综合来看,目前的高校管理工作依然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5 打乱传统互动模式

互联网不断发展并应用到教学管理中,使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更加多样、多变,尤其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变得多样化。按以往的管理经验,教师往往采用单向性的信息传输方式管理学生,使学生在两者之间的角色中处于被动方,但由于互联网加强了学生的个体意识,学生不愿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中服从,迫使教师不得不寻找新型的管理与交流方式,但由于目前互联网与高校管理融合不完全,出现了高校教师与学生互动模式混乱的情况。

3.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与方法

3.1 紧随时代发展,建立“互联网+”管理思维

在“互联网+”模式下,高校教师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更需要与时俱进。针对“互联网+”模式在管理工作中发生的种种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新时代的管理模式,最大程度提高管理效率。由于目前高校学生群体以“零零后”居多,他们往往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但高校教师由于年龄及教学经验的限制,往往依靠过往管理经验展开管理工作,无法做到与时俱进,管理缺乏时效性。因此,紧跟时代发展建立“互联网+”思维模式,对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互联网+”管理思维的具体实践策略有:第一,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比如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或管理条例、规章制度等,通过微信平台、公众号或其他软件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实时接收到教师的管理条例与制度。第二,管理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交流互动,建立管理数据平台,并共同维护管理信息,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三,利用互联网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心理状态。由于互联网发展迅速,相关分析与整合软件更是层出不穷,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综合分析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除了便于教师管理,也能够增进对学生的了解。第四,管理工作者可以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从而更加科学地分析学生情况,建立学生管理数据库,实现对学生从学习到生活再到思想发展的管理与引导[4]。

3.2 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能力,树立健康上网理念

由于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许多学生对互联网形成了依赖,从而产生过度上网的情况,甚至有学生为了上网而荒废了学业。同时,互联网中的信息非常复杂,学生在上网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负面信息,如果学生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价值观,对后续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上网的理念,在实际管理中可以利用思想政治课程进行引导,了解学生在网络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加以针对性解决。

首先,管理者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宣传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为学生解决心理以及学业等方面問题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健康上网理念,让学生明白网络应该为学习与获取知识服务。其次,学校需要建设思想政治教师专业队伍,在课堂中正确引导学生的上网习惯。最后,学校可以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文章撰写,并在网络平台发表以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减少网络负面消息对学生的冲击。

3.3 建立完备的管理模式与体系

互联网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还体现在管理体系与管理模式存在漏洞。由于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如果没有相关管理者进行管理,学生将会形成自由散漫的风气,影响后续学习与生活状态。因此,“互联网+”模式需要建立更加完备的管理模式与管理体系,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监督管理小组,实现管理者层层管理的模式,比如,可以设置教师管理团队和学生管理团队、设置线上管理团队和线下管理团队,更加全面地展开学生管理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特点,以帮助与服务为主,管理压制为辅。第二,健全网络管理模式,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微信群、QQ群等,最大程度督促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对收集到的信息展开数据分析,不断发现管理模式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改正。

3.4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不再是传统课堂上被管理被教导的主体,而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性。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可以实现在网络环境中自我管理与成长。高校的相关管理工作者需要更新自己的管理思维,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进行自我发挥。

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措施主要有:

第一,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正如上文所述,许多学生受到网络环境负面信息的影响,会产生消极被动的思想观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价值观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坚守自我。

第二,与学生实现心灵上的沟通。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拥有手机与电脑,这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提供了便捷性,教师可以通过手机与学生沟通联系,当学生遇到困难与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展开沟通,增进师生感情。

第三,注意学生上网时的心理状态。教师需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当出现问题时给予疏导。

第四,在网络中设立民主管理小组。为了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设立民主管理小组,教师也可以随时关注学生在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给予反馈,更好地帮助学生。但需要注意,学生实现自主管理,教师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而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强化与组织学生的管理工作,对相关问题进行把控与指导。

3.5 加强师生的基本政治素养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与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在发生变化,但教师与学生的政治思想是管理工作的根源所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对学生的思想与价值体系具有重要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更应该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素养和专业修养。

第一,高校教师应该主动参加政治素养和专业修养的培训课程,学习网络专业技术,争取以最轻松的方式实现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这对老教师来说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难题。

第二,通过网络平台随时关注时政知识,用最新的理论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正向引导,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学生的思想价值体系。

3.6 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由于高校学生众多,管理体系复杂,在实际管理中效率低下,教师在管理时为了能够顾全大局,常常采用“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固化学生的身份,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被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失去自我主动性,对未来的人生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高校管理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以平等的方式管理学生,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从而提升高校管理的效率,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互联网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相融合为学生管理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作为高校管理者,应该随时关注时代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教学管理新模式,不断增强管理的时效性,提高管理效率,增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针对目前互联网与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包括与时俱进,建立“互联网+”管理思维模式、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等方式,力求为高校管理方式提供新路径,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文涛.基于宏观教育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2, (23):166-168.

[2]陈丛丛.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21):70-72.

[3]张丽.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科学,2022, (21):76-78.

[4]王秋悦.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路探索与研究[J].大众文艺,2022, (20):192-194.

作者简介:刘荣元,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电子计算机工程、高职院校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互联网+互联网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