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课程思政的会计课程创新教学法研究

2023-03-10韩振宇

高教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学法知识点思政

周 卉,韩振宇

(北京师范大学 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广东 珠海 519087)

近年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势必要求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会计行业也进行相应变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然而,我国资本市场财务舞弊的现象频频发生,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层出不穷的造假风波,说明我国的会计从业者存在一定的诚信问题,使会计行业饱受针砭[1]。“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指出,“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必须在立志、守身、处事、待人等方面建立信用,人无信不立,信是立身之本”[2]。从学科性质来看,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信息。会计人员的不同职业判断将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引导社会资源的配置,从而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3]。因此,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掌握实事求是方法论,具备诚信守则的品格和道德敏感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家国情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意味着思政教育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同时肩负着专业知识传授和职业道德教育两方面培养任务。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已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备的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但目前暂未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的结合方面仍有待完善[4]。

课程思政是指将传统的思政课程内容融入到非思政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从而实现思政育人的目的。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力军,高校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本文在对会计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充分解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会计专业课课时量有限的问题,结合教育心理学原理,提出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会计课程的创新教学法,包括基于问题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法、基于生活经验的类比式教学法、基于角我扮演的互动式教学法、基于热点事件的混合式教学法及基于传统文化的启发式教学法等,从而为高校会计教师提供参考,促进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一、会计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所面临的挑战

在会计专业知识点的讲授中融入课程思政时,教师可能面临以下两大挑战。第一,在会计专业课学习中应如何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融入思政元素。伴随着互联网急速发展和经济日益全球化成长起来的00 后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他们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兴趣多元,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既尊重个体差异、又重视自我价值,愿意与他人合作,也愿意接受挑战。这意味着,如果采取简单说教、生硬灌输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可能效果不佳。此外,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新旧媒体交迭的时代背景下,熟练使用多种社交媒体和学习网站,在疫情期间也接触了多种办公沟通媒介,具备丰富的新旧媒介使用经验。第二,会计课程需讲授的专业知识点本来就比较多,基本不存在课时量的富余。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需要在会计课堂纳入课程思政元素,则将面临课时量可能不足的问题。

面临这些挑战,会计专业课教师可考虑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努力,从而更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第一,教师应基于教育心理学原理开展教学。在理解和尊重人类认知天性、对学生心理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课时量,提高专业知识的传授效率,实现高效的知识迁移;与此同时,以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学生进行价值观的传输,实现思政育人的教学目的。第二,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专业课课时量不足的问题,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方面,为落实“立德树人”,应以“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当代的00 后大学生开展思想引领。教师应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其中,协同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价值元素。同时,采取当代大学生较为熟悉、接受度较高的教学手段,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课程思政自然地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其在未来会计职业发展道路中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创新教学法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手段,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知识点的讲授,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专业课课时量不足的问题。

二、课程思政自然融入会计课程的创新教学法

(一)基于问题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法

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人类天生富有好奇心,我们的大脑喜欢解决问题,尤其是那些有一定难度却看上去能解决的问题,能带给我们满足感。遇到待解决的新问题时,才能触发人类思考的过程。教师可在课堂讲述中穿插提问,也可在每章开篇抛出问题,由此引发学生开始思考和学习的过程。教师在课堂讲述中提问时,应考虑到人类大脑工作记忆空间的有限性,因此在提出问题后需留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6]。问题应有一定的难度,是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利用已学知识并加以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太难的问题可能让学生丧失信心;太简单的问题又可能让学生感觉无聊,无法引发其思考。

在章节开篇抛出问题时,一个有效的做法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人类的大脑对于有任务、有情节、有冲突、有因果的故事较为敏感,由此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例如,在讲解作业成本管理法相对传统成本法的优势时,可以亏损公司董事会上的冲突事件作为章节开篇引导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董事会为何会发生冲突及如何解决亏损的问题。在讲述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方法时,可引入与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巴林银行的破产故事作为开篇引导案例。该银行在90 年代是与世界知名的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规模相当的跨国大银行,但如此大的银行却在90 年代破产了。本案例描述了在破产过程中,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经理尼克李森的各种侵吞手段,例如挪用银行的资金用于其个人的高风险投资等。尼克李森凭借一己之力,在28 岁就造成了世界级大银行的破产,而此后他也受到了被判处长期徒刑的应有处罚。那么巴林银行的破产故事中,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否存在相应的预防手段呢(此为挖坑,引发学生好奇)?接下来,将介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内部控制活动。此时,教师又将带领学生回到本章开篇巴林银行的破产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巴林银行的破产原因,分析巴林银行具体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哪些组成部分具有缺陷,哪些内部控制活动应当开展但未开展,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找出答案(此为填坑,使学生好奇心得到满足);由此,将章节所学知识点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还能促进同学们对于“公正”“法治”“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二)基于生活经验的类比式教学法

在思考问题时,人类大脑中根深蒂固、已形成长期记忆的事实性知识和背景信息是很重要的。当学生对一个领域的背景知识了解得越多,就能产生一定的知识迁移,因此就越能更容易接受并深入理解这一领域的新知识[7]。因此,在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时,可以从学生已经熟记于心的知识领域出发,联系生活实际经验,引导学生从长期记忆中搜寻关联知识,由此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并加强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还能有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其人生道路提供指导。

例如,在讲述企业内部控制的知识点时,可基于COSO 的内部控制框架,介绍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部分及每部分的功能。为帮助同学们理解,教师可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类比成人造的免疫系统。为了自身的持续平稳发展,企业需要一套科学健全的人造免疫系统,即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搭建内部控制体系,就是相当于打造一套人造免疫系统。企业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由组织治理机制和企业文化组成,相当于人造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不针对特定的对象,凡是与企业治理机制和企业文化相悖的都将被第一时间排斥或拒绝。企业的特异性免疫系统由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组成,相当于人造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和第四道防线。特异性免疫针对于特定性的内部控制风险和问题而产生,能进行特异性地识别和处理。此外,还需识别抗原,即进行风险评估。并促成免疫系统与神经中枢的对话,即信息与沟通。由此介绍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部分及每个部分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背景知识,更好地理解新学的知识点。

其次,在讲述会计等式的基本原理时,可将其蕴含的平衡思维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阐述。会计等式的基本关系与记账原理和财务报表的组成结构息息相关。在后续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一直运用会计等式背后的思维逻辑。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会计等式的理解,教师将与学生互动,向学生提问关于他们对会计等式的理解。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提出的观点五花八门,真正验证了那句话: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会计等式。教师还将会计等式的平衡思维与每个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会计恒等式需要永远保持平衡,如果不平衡则说明出现了错误。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样,为了得到各种名利(资产),需要付出我们的青春、健康(权益),并且还可能包括爱人的陪伴、父母的付出和朋友的关心(负债)。我们需要让自己的人生保持平衡,不然,很可能面临的就是崩溃。因此我们需要检查人生的会计等式是否平衡,经常用会计等式审视我们的人生。

最后,在讲述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时也可将专业知识与人生道理联系起来,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阐述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复利效应时,可将其与人生的发展道路进行联系:资金的积累应踏踏实实,积少成多;人生的奋斗也应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讲述企业股利分配决策时,同学们将学习到利润分配是一个需要对股东的当前利益(以股利的形式向股东分配利润)和未来利益(公司当前不分配或少分配股利,而是保留利润以支持公司的未来发展并提高股东未来的资本利得)进行权衡的问题。人生也是一样,需要对眼前的躺平享乐和未来更好的发展进行权衡思考;在讲述价值评估的现金流折现法时,同学们将学习到企业价值是由未来的现金流量折现而决定的;对应于人生的价值而言,这意味着一个人不应该再沉湎于过去的成功和失败,而是应该向前看,努力奋斗,过好未来的人生,才能为自我增值。

(三)基于角我扮演的互动式教学法

角我扮演和互动活动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方法,在医学专业课堂教学上运用较为广泛,可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鼓励其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8]。在会计学课程中,也同样能够运用基于角我扮演的互动式教学法。该方法的主要优点就是能够让学生尽量参与其中,培养他们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并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引发学生对相关会计原理和方法背后的逻辑展开深层次思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介绍内部控制活动时,教师可运用基于角我扮演的互动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角我代入活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具体而言,将在企业经营场景下开展角我扮演,由A、B、C、D 4 个同学分别扮演企业所有者、出纳、会计和内部审计的角我。首先,学生(A 同学)从企业所有人的角度考虑如何避免企业内部员工贪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内部控制活动中“相关职责分离”原则设计的目的、所发挥的作用及应如何运用该原则(例如,一系列相关的采购活动的分离,包括下订单、验货和付款活动应进行职责分离;仓库保管和盘点工作的分离;保管现金实物的出纳岗位和记录现金信息的会计岗位应进行职责分离)。如果由同一个员工既承担实物资产的保管责任又同时承担信息记录责任,则可能出现监守自盗的问题。由此,学生将理解为何企业需要应用“相关职责分离”原则,由不同人员担任出纳(B 同学)和会计(C 同学);并且,此时还需要引入D 同学(内部审计)实施独立的内部核查活动,定期或不定期比对出纳所保管的现金实物和会计所记录的现金账务是否一致,从而防止企业资产被内部员工侵吞。由此,引导学生基于不同的角我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思考内部控制活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并理解一系列内部控制活动基于固有的人性特点设计的巧妙性。进一步探讨若实施了“相关职责分离”,员工(作为出纳的B 同学和作为会计的C 同学)合谋欺骗老板又怎么办呢?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内部控制可能存在一个局限性:内部串通舞弊或内外合谋时将极大削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甚至导致内部控制无效。此处鼓励学生进一步讨论面对内部控制活动的局限性时,有哪些可能的处理方法。

(四)基于热点事件的混合式教学法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思想和意识有了全新的改变,他们关心新闻热点,热衷探讨时事新闻。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融合新闻热点事件,同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不仅能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增强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育人实效性,并缓解会计课堂课时量有限的问题[9]。

例如,在讲述货币资金项目时,可结合康美药业财务造假的事件。一方面,在对货币资金会计处理的基本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企业在相关领域可能出现的造假手段。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康美药业造假事件带给会计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独立董事和外部审计的启示,提醒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应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作为公司内部财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报表信息应真实准确,体现客观、公正;作为公司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应保证其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并提高业务水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和诚信理念,养成细心、责任、担当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又如,在讲述无形资产项目时,可结合中美贸易战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列入管制“实体名单”的事件。为应对潜在的危机,华为公司早就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自主创新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实现“科技自立”案例。融入自主创新理念,让同学深刻感受到,作为企业,要踏踏实实搞研发,进行技术创新;作为当代大学生,则应该踏踏实实搞学问。

最后,在讲述应交税费知识点和2019 年增值税税率变化知识点时,结合明星偷漏税被巨额罚款事件,融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制理念。通过明星偷漏税反面案例让同学真切感受“偷税抗税违法,纳税协税光荣”,激发同学们的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做一个自觉纳税的遵纪守法好公民。同时,进一步结合我国税收制度变迁和国家、百姓财富快速增加的背景,融入减税降费对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从而惠及民众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祖国繁荣昌盛的景象,增加学生对我国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在讲授以上知识点时,教师可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具体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将本次课程学习的目标及热点事件的相关视频上传至手机端和电脑端的教学网站,如超星学习通等,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并观看视频,初步了解相关事件的基本情况;课中讲授阶段,教师将利用线下课堂时间结合热点事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点的讲授;课后讨论阶段,教师将在教学网站布置关于热点事件的讨论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在线讨论,并提交小组讨论报告。手机端和电脑端的教学网站是当代大学生较为熟悉且对其接受度较高的授课平台。并且,由于混合式教学的两个阶段都在线上进行,因此不会过多占用有限的线下课堂时间。

(五)基于传统文化的启发式教学法

除了社会热点事件,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中的传统文化故事也是会计教师可加以运用的重要素材。在讲述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借助东西方的历史文化故事,让学生了解会计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唤起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塑造民族自豪感。

例如,通过介绍文艺复兴与会计起源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现代会计原理诞生的历史环境和经济环境,明确会计学科的重要性:“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从故事中明白现代会计方法的基本逻辑。并且,虽然现代会计原理诞生于十四、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关于会计思想的著名观点。孔子的财政思想、诚信思想、伦理思想、会计思想和教育思想是中国会计教育的奠基石。从某种程度而言,孔子是中国会计职业技术教育的先父。据《孟子·万章下》所记载,担任仓库小吏时,孔子曾提出会计名言——会计,当而已矣。其意思是:在会计工作中,对经济收支事项要遵循财制,处理得当。对会计事项的计算、记录要正确无误,不仅会计账簿中记录的数字要正确无误,而且所记数字与财产物资的实际数也要相符[10]。基于此,教师在讲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背后含义及会计的作用时,可联系孔子的生平故事和孔子关于会计的名言,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这不仅对于学生从开始接触本学科起就逐渐养成严谨的会计学思维方式、搭建会计学知识体系框架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还能塑造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又如,讲解收入确认有关的知识点时,可向学生布置关于商家端午节宣传促销活动对促进传统文化节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调研作业。由此唤起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的紧迫感,唤起中华儿女担负传承五千年历史文明的责任感。让学生感受屈原忧国忧民、卓尔不群的人格追求,感受龙舟竞渡传递的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唤起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文化价值认同,使其树立高度的民族文化认同,激发其民族文化自觉和民族文化自信。

三、结束语

本文在对会计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心理学原理,探讨了将课程思政自然融入会计课程的创新教学法;运用基于问题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法,促进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运用基于生活经验的类比式教学法,指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为其人生道路提供指引;运用基于角我扮演的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其中,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运用基于热点事件的混合式教学法,增强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育人实效性;运用基于传统文化的启发式教学法,唤起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塑造其民族自豪感。本文所探讨的创新教学方法可为高校会计教师提供参考,促进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最终成长为真正的高素质从业者。

猜你喜欢

教学法知识点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