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体结构与功能”中的研究

2023-03-08杨园园黄昌盛周庆辉黄开日

科技风 2023年5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对分课堂微课

杨园园 黄昌盛 周庆辉 黄开日

摘要:目的:研究“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体结构与功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护理学专业2020级专科生2个班作为试验组,另外2个平行班的专科生作为对照组。选取护理学专业2021级专科生2个班作为试验组,另外2个平行班的专科生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结果:试验组学生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加师生之间的深度交流,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值得在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体结构与功能;现代教育;微课;对分课堂

1 概述

“人体结构与功能”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学科,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在器官和系统基础上的综合整合,架起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人体结构与功能”涵盖多而繁杂的知识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的教学内容,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而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授课存在教学手段单调、教学氛围沉闷等缺陷,导致学生听课时提不起兴趣,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是很不利的。面对以上困境,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克服应试教育倾向。

自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医学教育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创新,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广泛运用使得医学教育信息化程度大幅度提升。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微课适应时机而产生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1]。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了微课这一概念[2]。微课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资源多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时间决定何时、何地、何方式观看微课视频,以及自主决定观看内容和观看时长,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针对现代高校课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复旦大学心理学博士张学新教授基于心理学原理,于2014年提出了对分课堂这一教学模式[3]。对分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灵活地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是教师进行讲授式教学,另一部分则分配给学生进行提问、讨论等。对分课堂错开讲授时间和讨论时间,让学生在课后有空余时间可以自主安排学习、内化吸收知识,然后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讨论。对分课堂不仅保留了传统课堂讲授的精髓,而且融入了参与、讨论以及合作等其他学习模式的优势,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培养,由被动吸收转变成主动学习。内化吸收要求学生在课外根据教材进行自主学习,由于学习能力差以及医学基础薄弱,大多数专科学生的内化吸收效果不太好。因此,在对分课堂的内化吸收环节中引入微课,既有效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對教材内容起辅佐作用,又迎合了当今学生移动式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力提升教学效果。目前关于“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报道还不多,仅在“生物化学[4]”“心外科[5]”“大学英语[6]”“草地生态学[7]”“工程地质[8]”等课程有研究。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20级护理学专科生224人,2021级护理学专科生228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20级112人、2021级114人)和实验组(2020级112人、2021级114人)。所有学员入学成绩、性别和年龄都无显著差异,均由同一个教师任教,上课学时数、进度、内容和教学环境都相同。

2.2 研究方法

2.2.1 课前准备

教师选定好授课班级,进行课程规划和准备工作。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进行梳理和设计,准备好完整的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内容。在课程开始之前,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教师通过建立QQ群把教学大纲、“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上传到QQ群,同时对此模式的关键点做出解释,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2.2.2 课堂讲授

教师在第一次课要交代“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及流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这种教学模式,然后对教学大纲和章节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提纲挈领的了解,最后布置课后作业督促学生课下学习。在“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由以往一味地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讲授时间要短于传统教学模式时间。在课后,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身的学习进度,个性化使用微课视频来温故知新及拓展学习资源。

2.2.3 内化吸收环节

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内化吸收是对分课堂最具亮点的中心环节。内化吸收主要包括几个内容,即阅读教材、复习、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其中,作业是连接讲授与讨论的重要枢纽,是对分成功的必要条件[9]。学生根据上一节课教师课堂讲授的重点,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效率高的时间段、喜欢的方式和方法,自主安排进度,观看PPT和教师录制好的微课,思考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而设计的问题,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完成具体内容的学习,深入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和吸收。在自学中遇到疑难问题,可随时通过QQ与同学、教师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提出疑问,经过讨论后解除困惑。

2.2.4 讨论环节

全班随机分为5~6人一组进行讨论,主要是针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而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首先,每个组都设有一名组长,组长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各个组长的工作主要是整理小组成员讨论结果。其次,在小组之间进行相互提问,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可请教教师或者邀请其他小组解答。教师则记录所有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解决组间讨论未能解决的难题。最后,教师将学生课堂讨论和作业测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予以点评总结、答疑解惑,对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强化重点和难点,结束讨论过程。其具体教学过程见下图。

“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

2.2.5 课程考核

对分课堂提高学生平时的学习、考核分数的占比,减少了终结性考试分数的占比。

各部分成绩占比如下表1。

2.2.6 总结评价

分别将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反馈、学生学习成绩及综合评估等方式,与其他实施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班级进行比较,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互动交流、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加以分析。用电脑SPSS统计软件进行所得相关数据的统计处理,以客观评价“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3 研究结果

3.1 成绩统计学分析

3.2 问卷调查结果

4 “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4.1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传统课堂主要以教师面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的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展“微课+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内化课堂上的知识并为下次课的讨论学习环节做准备,他们必须在课下花费时间,以课堂重难点知识为主展开深度学习,观看相关的微课视频、阅读学习资料等以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易养成追根问底的学习习惯。“微课+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当今社会紧缺的高素质人才。

4.2 灵活把握时间,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氛围比传统教学更浓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课作为教材的辅助内容,其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填补了教学资源的空缺。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微课完成不同知识点的学习,既方便查漏补缺,又有助于温故知新。此外,学生还可以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从自身的學习能力和效率来合理安排学习时长,这大大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学习能力强、易于接受的学生在掌握课堂知识后有更多的时间来进一步展开探索学习,学习面更广。基础较薄弱、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反复学习,对知识点的记忆更牢固。另一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效率和专注持续时间来自由选择学习时段,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同时又能顾及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

4.3 增加师生之间深度交流,促进相互学习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讲解占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上需要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走,学生自主发挥对知识的理解和创新思维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而微课通过发挥其独特的优势——知识点分布较为密集,使得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灵活性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跟着教师的步伐。除此之外,微课视频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在学生多次观看学习的过程中,反复将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下次课的隔堂讨论做足充分的理论准备。在以微课辅佐的对分课堂隔堂讨论中,学生提出的创新性观点是关键,而学生要想在这一环节脱颖而出,决不能局限和满足于过去的学习方法,必须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学习,不断内化吸收和总结归纳新的知识点。“微课+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降低了教师“填鸭式”教育的比重,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发挥的可能性,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在讨论的过程中,既可以激发思想碰撞的火花,通过交换观点解决学生在单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锻炼学生在群体中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互动。

结语

现在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效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不用讲解全部的知识点,只是讲解知识的基本框架、重难点,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借助微课等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学习效果得到提升。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分课堂每个环节占多大比例比较合适?考核评价体系如何更客观合理?这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4):36-42.

[2]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1-13.

[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4]王鹏翔,扈瑞平,邓秀玲,等.生物化学对分课堂中微课运用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19-21.

[5]孙念梓,庞广辉,杨琳.对分课堂结合微课在心外科规培带教中的实践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2,21(3):329-332.

[6]魏春梅.“微课+对分”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学刊,2016(3):92-93.

[7]田羽,孙泽威,武祎,等.“微课+对分”在《草地生态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37):157-158.

[8]李泽闯,蔡启源.农林院校“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工程地质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9):274-277.

[9]王敏杰,金蓉.“对分课堂”在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7):17-19.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微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人体结构与功能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桂教职成〔2020〕37号,项目编号:GXGZJG2020B198)

作者简介:杨园园(1982—),女,壮族,广西百色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人体解剖学与体质人类学。

通讯作者:黄昌盛(1968—),男,壮族,广西百色人,教授,研究方向:人体解剖学与体质人类学。

猜你喜欢

现代教育对分课堂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论泰国佛寺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国际化视野下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活语文课堂的策略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班会课“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