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2023-03-08梅彦宏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3期
关键词:异位症月经内膜

梅彦宏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多发生于育龄妇女的一种疾病,在育龄妇女中约占7%~10%,主要临床症状为月经期疼痛及不孕,严重降低生活质量,而且近年来有发病率上升趋势[1-3]。临床上常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但手术对病灶不能完全清除,术后联合应用药物治疗可使患者体内残留的病灶萎缩、消失,达到根治目的,可有效防止疾病复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种类较多,每种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4-6]。为探讨腹腔镜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此次对收治的110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采用米非司酮、孕三烯酮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 年1 月~2018 年1 月收治的110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均无恶性肿瘤,无严重心肺等重要器官疾病,无手术禁忌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9~42 岁,平均年龄(31.3±4.7)岁;病程5 个月~7 年,平均病程(3.01±0.49)年;其中Ⅰ期11 例,Ⅱ期24 例,Ⅲ期14 例,Ⅳ期6 例;24 例合并不孕症。观察组患者年龄20~44 岁,平均年龄(30.9±4.1)岁;病程6 个月~8 年,平均病程(3.13±0.74)年;Ⅰ期10 例,Ⅱ期25 例,Ⅲ期15 例,Ⅳ期5 例;23 例合并不孕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注:两组对比,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行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脐孔刺入气腹针,注入CO2,形成气腹,压力为10~12 mm Hg(1 mm Hg=0.133 kPa),置入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于手术后第7天开始服用孕三烯酮,2.5 mg/次,2次/周,服用3个月。观察组于手术后第7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10 mg/次,1 次/d,连续服用3 个月。两组患者均需每个月进行复诊,观察患者痛经有无缓解、有无异常子宫出血、月经是否正常。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痛经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排卵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随访2 年累计妊娠率。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痤疮、关节疼痛、转氨酶升高、阴道出血、阴道干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痛经缓解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痛经缓解50 例,痛经缓解率为90.9%;对照组患者痛经缓解49 例,痛经缓解率为89.1%。两组患者痛经缓解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2.3 两组患者排卵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随访2 年累计妊娠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排卵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2 年累计妊娠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排卵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随访2 年累计妊娠率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排卵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随访2 年累计妊娠率对比[,n(%)]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覆盖在子宫体腔面上,子宫内膜异位指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体腔面以外的其他部位。此种疾病患者不仅子宫内膜的腺体和内膜间质生长于其他部位,随着时间也会不断发生变化,部分患者受孕激素影响会出现月经减少,导致不孕[7-9]。临床上常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可以切除和剥离囊肿,还能及时发现微小病灶,应用电凝方法进行处理,可以较好地缓解痛经症状,还可以将卵巢及输卵管周围的粘连组织松解,促进卵巢及输卵管功能恢复,从而治疗不孕症[10-12]。但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严重粘连时病灶不能彻底清除,手术不能清除肉眼看不见病灶,不能防止一些新病灶生长,使术后疾病复发率达30%左右,还会出现增生、扩散、浸润等不良事件。而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对大的病灶治疗无效,停药后疾病复发率高,因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腹腔镜手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3-15]。为探讨腹腔镜手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本院对110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对比观察,腹腔镜手术后,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应用孕三烯酮治疗,通过3 个月的治疗发现,两组患者痛经缓解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卵恢复时间(12.79±3.12)d、月经恢复时间(24.89±2.13)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64±5.01)、(38.07±5.0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2 年累计妊娠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后应用两种药物治疗均有明显的疗效,缓解痛经,提高妊娠率,降低生长因子的分泌,抑制子宫内膜增生,而米非司酮具有更佳的治疗效果,可减少体重增加、痤疮及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还能尽早恢复排卵及月经,有利于短期增加妊娠率。米非司酮为人工合成的19-去甲基睾酮衍生物,具抗孕激素及抗糖皮质激素作用,可对子宫内膜直接产生作用,从而控制子宫内膜细胞生长,使病灶萎缩,缓解疼痛,且不良反应轻。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排卵及月经恢复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异位症月经内膜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子宫内膜癌组织UR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