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 型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3-03-08曲刚夏振伟谢田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3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活化血小板

曲刚 夏振伟 谢田刚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人群在逐年增多,H 型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升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对于高血压人群应该提高认识,加强预防,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10 μmol/L 被称为高Hcy血症,血浆中Hcy 水平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称之为“H 型高血压”,占成人高血压的75%[1]。有研究证实H 型高血压逐年增多,其发病率是导致我国人群卒中高发的重要原因[2]。血压升高和血浆中的Hcy 水平升高是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二者在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发生中发挥协同作用[3,4]。目前,我国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国外平均水平,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50/10 万,冠心病的发病率为50/10 万。因此,有效控制H 型高血压是降低我国卒中发病率的重要措施[5]。本研究通过检测血小板功能,旨在探讨H 型高血压患者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血小板功能变化,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资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在本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1 例,其中男68 例,女53 例,平均年龄(62.5±5.8)岁。根据血浆Hcy 水平将其分为H 型高血压组(Hcy≥10 μmol/L,64 例)和对照组(Hcy<10 μmol/L,5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版)[6]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90 mm Hg。②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者;②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者;③恶性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者;④6 个月内已服用影响血清Hcy 的药物者;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者;⑥伴有继发高血压及合并脑卒中者;⑦6 个月内已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者。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采用EDTA-K2 抗凝管采集静脉血2.0 ml,血浆分离后于-20℃保存待测。P-选择素及β-TG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试剂由武汉博士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按试剂说明操作。MPV 采用XE-210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Sysmex 公司)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采用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经AA 和ADP 诱导,0.109 mol/L 枸橼酸钠抗凝剂,加入2.7 ml 空腹静脉血混合,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使用LBY-NJ4A 全自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Hcy 采用酶法检测,试剂由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使用西门子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P-选择素、β-TG、MPV、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经AA 诱导、经ADP 诱导)、Hcy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H 型高血压组P-选择素、β-TG、Hcy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PV 及经AA、ADP 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检测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检测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目前,体内形成的血栓起始于活化的血小板,血小板活化后高度表达P-选择素,通过凝血机制启动凝血反应形成血栓。因此,P-选择素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标志物[7]。P-选择素静息状态的血小板α颗粒膜表达极少,血小板活化时α 颗粒膜与细胞质膜融合,使P-选择素表达于血小板表面。有研究发现P-选择素在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即起作用,还发现局部动脉粥样斑块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8]。β-TG 是血小板特有的蛋白质,血小板被激活时由α 颗粒释放至血浆中,是反映血小板释放反应的特异指标[9]。血小板释放的活性物质β-TG、血小板第4 因子(PF4)、蛋白多糖等不仅会损伤血管内膜,增加血管内膜的通透性外,还可增殖平滑肌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10]。

本研究结果显示,H 型高血压组P-选择素、β-TG、Hcy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 H 型高血压组血小板发生明显活化,血小板释放反应增强,活性物质增多,可能是 H 型高血压患者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MPV 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及血小板的生成情况,与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密切相关。MPV 的主要作用:①对血小板降低的原因进行判断。若骨髓病变而致血小板减少时MPV 减少;骨髓功能良好,外周血循环中血小板破坏过多而减少时MPV 正常或增加;②分析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情况。当MPV 和血小板计数(PLT)持续降低,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骨髓功能恢复时MPV升高,然后PLT 逐渐升高。研究发现[11],体积增大的血小板在血管内皮损伤或病理因子刺激下比正常体积血小板更易发生聚合,能产生更多血栓烷A2,可表达更多的糖蛋白及促凝血的表面蛋白,对ADP 的反应性增强,使血小板聚集更快,对前列环素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敏感性降低,使血小板活性增强。研究显示,MPV高的PLT 含有更多的致密颗粒,更易于聚集和粘附,释放更多的儿茶酚胺、5 羟色胺(5-HT)、ADP、PLT因子、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12]。Wan 等[13]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实验分析,发现MPV 增多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Samuels 等[14]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实验分析,发现MPV 是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之间相互粘附,相互作用聚集成团。血小板聚集功能主要表现为:①血管受损时,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受损处参与血液凝固而发生原发性止血;②在某些疾病或病理过程中,外源代谢产物及内源介质释放后血小板因受到刺激被激活发生凝血过程。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在血管内的切应力增加,使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受体裸露,且含量增加,使高血压患者早期即有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异常增强[15,16]。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对于血栓早前期的预测起重要作用[17]。本研究结果显示,H 型高血压组MPV及经AA、ADP 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H 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聚集释放功能发生改变,血小板的集聚性增强,释放活性物质增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血小板功能变化与H 型高血压相互作用,一方面血小板发生明显活化,血小板α、γ 及溶酶体等储存颗粒中的内容物的释放可进一步诱导和强化血小板聚集,血小板释放大量粘附蛋白分子为血小板粘附提供必须的物质,强化血小板与内膜下基质,血小板-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常伴有炎性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侵犯血管壁,进而分泌大量的炎性因子如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造成血管增生病变。由于H 型高血压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强、易聚集等特点,容易形成H型高血压的血栓性疾病。

综上所述,H 型高血压与普通高血压相比血小板的活化、释放、聚集性增强,H 型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会促进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因此,对于H 型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可预防、诊断心脑血管疾病,对治疗及预后判断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活化血小板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