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修复技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咀嚼功能及抵抗素水平的影响

2023-03-08辛国福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3期
关键词:抵抗素牙周炎牙周

辛国福

牙周炎为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病变,大部分患者是由于局部的因素致使牙周支持的组织发生炎症情况。牙周炎主要是因细菌或其产物长期对牙周组织进行作用所导致的疾病,主要特征是形成牙周袋、牙槽骨吸收,临床上>95%的患者属于慢性牙周炎[1]。如不及时进行治疗或者治疗不当,会使牙龈炎扩散到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目前,伴随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口腔种植的材料、技术也越来越好。牙周炎会导致患者牙齿出现缺损,给予患者种植修复技术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该技术具有较强的支撑力、较高的舒适度[2]。本文选取到本院诊治的120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采取种植修复技术治疗对咀嚼功能、抵抗素水平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选取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到本院诊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6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2 例,女28 例;年龄22~56 岁,平均年龄(38.98±3.75)岁。研究组患者中,男33 例,女27 例;年龄23~57 岁,平均年龄(39.95±3.9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确诊为慢性牙周炎者,签署知情相关同意书,资料完整者。②排除标准:其他口腔疾病者,手术禁忌证者,肝肾功能疾病者,心理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修复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种植修复技术治疗:选择美国的AEPTICO-227 种植机,Siloc 金属活化机、Unixs 强力聚合机、德国ARTGlass 树脂、法国烤瓷机、高频铸造机。进行治疗之前需将术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做好,比如检查患者的口腔、常规的化验等,且提取出分析模型,帮助患者进行全景数字化的X 线片拍摄。对骨骼的解剖结构和周边牙周的情况综合评判,再依照患者具体情况、种植义齿的修复原则对种植修复的方案进行制定。具体的操作过程需严格根据无菌操作的流程进行:采取3%的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患者的牙周,且进行龈下刮治、龈上洁治,结束后再次进行清洗,使患者口腔的细菌水平降低。然后给予患者局部麻醉、消毒,在牙列缺少位置和牙槽嵴顶作一个切口,且在四周的牙龈沟作切口,分离骨膜和压龈,再逐级扩大处理种植床,微创拔牙之后清洗牙窝,然后植入合适的种植体,上愈合帽,检查植入体的领口和骨缘是否平齐,平齐后对位缝合粘骨膜瓣牙龈,将创口关闭。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种植成功情况:修复后6 个月、1 年和2 年,检查种植体没有感染、疼痛,种植体比较牢固、使用的功能良好表示种植成功,若反之为种植失败[3]。②比较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牙周指标:修复后6 个月,通过自制的调查表对患者的咀嚼功能进行评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咀嚼功能也越好;牙周指标包括牙龈指数、近远中骨吸收量。③比较两组患者的抵抗素水平:于修复后1、3、6 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抵抗素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种植成功情况比较 修复后6 个月、1 年、2 年,研究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93.33%、90.00%、8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75.00%、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种植成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牙周指标比较 修复后6 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咀嚼功能评分(1.24±0.35)分、牙龈指数(0.97±0.33)、近远中骨吸收量(1.29±0.34)mm均大于对照组的(1.01±0.26)分、(0.56±0.24)、(0.62±0.17)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牙周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牙周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的抵抗素水平比较 修复后1、3 个月,两组患者的抵抗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 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抵抗素水平(5.32±1.51)ng/ml 高于对照组的(3.16±0.28)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抵抗素水平比较(,ng/ml)

表3 两组患者的抵抗素水平比较(,n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主要由微生物、病菌感染所致。慢性牙周炎疾病会损害患者牙周的组织,致使牙齿松动、脱落,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咀嚼功能。临床通常给予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技术进行治疗,该技术具有舒适、稳固、美观等优点,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修复后6 个月、1 年、2 年,研究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93.33%、90.00%、8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75.00%、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慢性牙周炎患者采取种植修复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种植成功率。究其原因,可能是种植修复技术和传统的修复方法相比可确保患者的舒适性,且患者牙齿外观较为完整,能有效减少损伤邻牙的几率,还有良好固位效果。以往的研究中认为慢性牙周炎会导致牙齿松动和牙槽骨吸收,进而会影响患者牙齿修复的效果。目前,伴随口腔医学的研究不断进步,各种种植材料、技术的改进,使种植修复效果得到了提升[4]。且本研究结果中表明:修复后6 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咀嚼功能评分(1.24±0.35)分、牙龈指数(0.97±0.33)、近远中骨吸收量(1.29±0.34)mm均大于对照组的(1.01±0.26)分、(0.56±0.24)、(0.62±0.17)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修复技术可帮助患者有效改善咀嚼功能,且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5]。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特征是牙菌斑,与其他的原因影响致使牙周发生慢性的感染,从而易出现牙槽骨吸收的情况[6],临床需给予重视。采取种植修复技术可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加强患牙的美观度、稳固性、舒适度,有效修复患牙,进而改善患者牙龈指数、咀嚼功能[7]。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炎症进行有效控制后可使牙周的支持力增强,从而减少牙齿松动程度,加强牙齿的稳定性,降低下颌运行位移,进而使患者的咀嚼功能得到改善,提升牙种植的修复效果[8,9]。同时,本研究结果还表明:修复后1、3 个月,两组患者的抵抗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 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抵抗素水平(5.32±1.51)ng/ml 高于对照组的(3.16±0.28)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因牙周炎症刺激,会导致患者血液中单核细胞逐渐向牙周的组织迁移且分化成巨噬细胞,而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时牙周病变位置的抵抗素会随着增加。牙周炎症发展过程中患者的牙周病变位置会出现过量的炎性因子,而这些炎性因子会使牙周组织破坏加重,且还能使抵抗素上升[10]。牙周抵抗素增加会使破骨细胞出现分化,进而使骨质破坏速度加快,增加细胞间的粘附分子,进而使牙周局部炎症情况加重,对牙周组织造成严重损害[11,12]。因此,种植修复技术治疗慢性牙周炎远期炎症出现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治疗过程中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总之,慢性牙周炎患者给予种植修复技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可增强患者牙龈健康的程度,使患者的咀嚼功能得到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抵抗素牙周炎牙周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HBV相关肝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及其与肝病进展的关系
HMGB-1与口臭及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肥胖儿童血抵抗素与代谢指标的关系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维护治疗对于保持牙周长期疗效的价值探析
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治疗长期疗效中的临床价值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