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医疗风险认知及教育现状研究*

2023-03-08汤安琪孟晶晶张悠然董巧云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4期
关键词:医患医学生问卷

汤安琪,孟晶晶,张悠然,董巧云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医疗风险广义上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过程中的可能会导致损失和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如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及并发症等,其具有普遍性、突发性、进展性、累加性、情感性、复杂性及多因性的特点[1]。面对日益严重的医疗纠纷及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了解医学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状态,完善医疗风险教育体系,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医疗风险意识和有效规避医疗风险的能力,防患于未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618名某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71名,占比43.85%;女生347名,占比56.15%。年龄17~24岁,平均20岁。

本次调查中,将本科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划分为低年级人群,本科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学生划分为高年级人群,其中低年级人群占比88.83%。调查专业包括临床医学(38.51%)、麻醉(17.31%)、护理(25.24%)、儿科(10.68%)、眼视光(8.25%)。具体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n=618)

1.2方法

1.2.1医学生医疗风险意识调查问卷 课题组参考相关文献,根据既往研究成果,选取可能影响医学生医疗风险认知情况的变量,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共包含21题,可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社会人口学资料;第二部分为医学生对医疗风险的了解程度、了解途径、如何有效规避医疗风险及医疗风险对未来职业选择的影响;第三部分为医学生是否接受过医疗风险教育、获得医疗风险的教育途径及更倾向于接受哪种教育方式。

1.2.2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网络生成问卷链接及二维码,将其发放到各个班级群,组织学生填写。将问卷所有题目设置为必答题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规定每部设备仅可提交 1 次以避免重复作答。在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后,可知该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和KMO值分别为0.781和0.814,均大于0.7。可知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较高。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Excel2017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专业、年龄及年级的医学生医疗风险认知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医学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现状 70%以上的医学生认为“医疗活动本身具有风险性”且“医疗行业存在医疗风险”。详见表2。

表2 医学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n=618)

2.2医疗风险对医学生学习兴趣和未来规划的影响 30%左右的医学生表示医疗风险会对学习兴趣和未来规划产生影响。详见表3。

表3 医疗风险对医学生学习兴趣及未来规划的影响(n=618)

2.3医学生对医疗风险了解程度现状 非常了解医疗风险的医学生仅有4.69%;47.57%的医学生对医疗风险不太了解,1.46%的医学生从未听说,详见表4。

表4 医学生医疗风险了解程度(n=618)

医学生对医疗风险的知晓类型各不相同。其中医学生已知医疗风险类型中排名前4位的风险分别为“手术及有创操作不当”(85.44%)、“院内感染”(83.50%)、“医疗设备使用不当”(80.26%)、“诊疗错误、延误治疗”(72.33%);而排名后4位的分别为“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48.06%)、“患者疾病预后不良”(47.90%)、“内部沟通与协作风险”(45.31%)、“患者对治疗结果期望值过高”(42.72%)。详见表5。

表5 医学生已知医疗风险类型(n=618)

对“手术及有创操作不当”“医疗设备使用不当”“院内感染”“病历书写不规范”“患者病情及诊断复杂性”“诊疗错误、延误治疗”“医务人员紧张性失误”“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违规使用器械及药物”“医患沟通不顺畅”“内部沟通与协作风险”“患者对治疗结果期望值过高”“患者疾病预后不良”及“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分别进行分数赋值,知晓1项得1分,反之不得分。31.39%的医学生已知风险得分超过10分,但仍有16.50%的医学生得分低于5分。相关得分情况详见表6。

表6 医学生已知风险得分情况(n=618)

将“目前医学生已知风险得分情况”进行分类,1~7分为低分段,8~14分为高分段,按不同性别、年龄、年级及专业分组,进行χ2检验,可知不同年级医学生对医疗风险认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7。

表7 不同性别、年龄、年级及专业医学生医疗风险得分情况比较

2.4医学生对降低医疗风险首选方式的认知 在接受调查的618名医学生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47.25%)为大部分医学生降低医疗风险的首选方式,且不同性别、专业医学生之间的首选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8。

表8 不同性别、年龄、年级及专业医学生对降低医疗风险首选方式的认知比较

2.5医学生对发生医疗纠纷后首选处理方式的认知 发生医疗纠纷后,大部分医学生(60.03%)认为应首选“协商解决”,选择“行政解决”和“诉讼解决”的人数占比相近,分别为19.58%和19.42%。详见表9。

表9 对发生医疗事故后处理手段的认知情况(n=618)

2.6医学生对学校开展医疗风险教育的态度 57.12%的医学生表示接受过学校医疗风险教育,其中通过“讲座”(40.29%)及“课程教育”(39.32%)方式接受教育的占比较大;而42.88%的医学生表示未接受过学校医疗风险教育。绝大部分(94.17%)的医学生认为学校定期开展有关医疗风险教育具有实用性。“开展线上、线下讲座和咨询”(65.70%)为医学生最倾向的医疗风险教育方式。详见表10。

表10 医学生对学校开展医疗风险教育的态度(n=618)

续表10 医学生对学校开展医疗风险教育的态度(n=618)

3 讨 论

3.1加强患方医疗风险教育,提高医学生沟通能力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了解程度最高的3项风险(“手术及有操作不当”“院内感染”“医疗设备使用不当”)均属于医方医疗风险,而患方医疗风险了解程度均较低。该结果提示,与医方相关医疗风险相比,医学生对患方医疗风险认知不足。有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医疗纠纷都是由于患者受到医疗损害引起[2],在患者接受治疗前,从医生处得到充分的解释,患者能理解和信任医生,有利于诊疗和康复,从而使双方充分信任,共同战胜疾病[3]。所以患方的医疗风险需要得到足够重视。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有利于为医学生在今后医学工作中奠定良好的基础。医患沟通不同于普通的沟通行为[4],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技巧运用,学校应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医学生沟通能力,防患于未然[5]。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学校一方面可以加强理论课程的讲述,即重视对《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患纠纷与医患沟通》等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可以举办相关活动,如医生患者角色扮演活动,在提高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提高医学生的沟通能力[6]。

3.2增加医学生临床见习机会,早期接触临床,并加强医学生临床专业知识学习 面对医学生了解程度较高的医方医疗风险,同样也需采取有效措施教育学生规避该类风险。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可以成为医疗风险教育的有效途径,这同时也是当前世界各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7]。虽然医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但在面对临床患者时,由于经验、技能所限,出现医疗及操作缺陷的概率还是较大,给医疗工作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8]。医学专业的实践操作性强,如果没有一定的临床专业知识储备,很容易发生医疗过失,产生医疗风险[9]。增加临床见习机会可以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提高诊疗质量和专业水平[10],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预防,还能够让医学生在临床见习期间了解医患沟通中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及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更加全面地了解医疗风险,起到早期预防作用[11]。同时加强医学生临床专业知识学习,丰富的临床专业知识为医学生未来治疗技术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见习过程中医学生应注重课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将课本知识合理、有效地运用到临床工作中。

3.3加强法学课程建设,提高医学生法律知识 医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面对医疗风险只能做到有效规避,难以做到彻底根除,并且随着医疗卫生单位和公民维权法律意识的不断增长,因医疗纠纷而发生的诉讼案件近年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2]。因此,高校应加强《卫生法学》《卫生法律法规》等法学相关课程建设,使医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同时还具备充分的法律知识、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并引导学生意识到“医学人文素养”的地位不亚于“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使法治观念植根于医学生的思维与行为之中。加强医学生的法治教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信念,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13]。

3.4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长期医疗风险教育 本调查发现,尽管57.12%的医学生表示在校接受过医疗风险教育,但仍有42.88%的学生表示未接受过相关教育。学校作为医疗风险教育的主体之一,可供学校进行医疗风险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育方式的选取上高校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线上开设网课、线下开展讲座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教育,这同时也是医学生最为倾向的方式。同时在进行医疗风险教育时还应注意医疗风险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进行长期的培养。因此高校应定期开展针对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医疗风险教育,周而复始,循序渐进,以达到长期教育的目的。医学院校还应针对薄弱环节,强化医学生的患者安全意识,培养医学生对医疗风险的预判能力[12]。

3.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医学生职业认同感 本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40%的医学生认为医疗风险会影响他们未来工作的选择。偶尔的医闹事件、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无形中对医学生职业道路选择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时伴随着舆论对该类事件的发酵,使得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同样受到了一定影响[14]。加强医学生职业认同教育,培养医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对未来医疗队伍的服务水平与稳定性极其重要。医学院校可以积极报道医疗卫生行业新成就与医务人员优秀事迹,弘扬医务人员的崇高品质,为医学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降低医学生对“职业风险”的担忧,客观认识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增强其入职动力与积极性[15-16]。

猜你喜欢

医患医学生问卷
问卷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问卷大调查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问卷你做主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