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生殖系统同时性多原发癌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3-03-08张小雪郭庆枝孙聪聪周超高学锋张英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原发癌生殖系统附件

张小雪 郭庆枝 孙聪聪 周超 高学锋 张英姿

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滨州 256603;2惠民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滨州 251712

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指同一患者的单个或多个器官、组织同时或先后发生2种或2种以上的原发恶性肿瘤,全身各处均可发生。医学界对于其发生发展及治疗方式等尚无统一性认识,现笔者对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 例女性生殖系统同时性MPMN进行报道。

病例简介

病例1,患者52岁,因“绝经2+年,阴道出血1+年”于2021 年9 月3 日入院。患者2+年前绝经,1+年前出现间断性白带带血丝及性生活出血,伴阴道流液及腰骶部疼痛;2+月前阴道流血淋漓不尽,色暗红,2 d 前于外院行彩超检查示右附件区囊实性包块。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47.25 U/ml,CA199 676.982 5 U/ml,癌胚抗原(CEA)50.35 µg/L。为求明确诊治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月经婚育史:18岁月经初潮,5~7 d/28~32 d,50岁自然绝经,G1P1,系26年前自然分娩。

入院查体:体温36.3 ℃,脉搏86 次/min,呼吸频率21 次/min,血压108/75 mmHg(1 mmHg=0.133 kPa),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正常体型,无病容,神志清,精神可。妇科查体: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已产式;阴道畅,壁光滑,内见鲜红色血迹;宫颈正常大小,表面光滑,无举痛及摇摆痛,触血(-);子宫前位,如孕2 个月大,活动可,压痛,右附件区可触及一约9 cm 包块,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差,压痛,左附件区增厚压痛。彩超:1.右附件区囊实占位性病变,2.宫腔内杂乱回声,3.左卵巢囊肿。盆腔MR:1.右侧附件区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2.宫腔内占位性病变,考虑子宫内膜癌,3.左侧附件区生理性囊肿,4.子宫肌瘤,5.盆腔内及双侧腹股沟区稍大淋巴结。诊刮病理:宫腔、宫颈管子宫内膜样癌。术前诊断:1.子宫内膜癌,2.卵巢癌?,3.子宫肌瘤。2021 年9 月9 日行次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阑尾、大网膜切除+腹壁结节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如孕80 d大小,右侧卵巢内见一长径约10.0 cm 的肿瘤,右输卵管附于其上,左侧卵巢略大,质地硬,左侧输卵管未见明显异常,右侧盆壁见一长径约1.5 cm质硬结节,余未见明显异常;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右附件黏液性肿瘤,局部异型显著,倾向癌。子宫内膜腺癌。另见一梭形细胞肿瘤,有异型,不除外恶性。子宫平滑肌瘤,慢性子宫颈炎。术后病理:1.子宫体及双侧宫角子宫内膜样癌,高分化,未见肌壁侵犯,宫颈及阴道壁未见癌累及;免疫组化结果提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免疫组化:MSH2(+),MSH6(+),MLH1(-),PMS2(-),ER(80%,强+),PR(80%,强+),HER2(-),P53(2+),Ki-67(+约30%)。2.子宫腺肉瘤,侵犯宫体肌壁浅层,免疫组化:SMA(-),Desmin(-),CD10(局灶+),CK(腺体+),Vimentin(+),Ki-67(+约70%)。3.双侧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左侧输卵管受累,右侧输卵管未见累及,免疫组化:CK7(+),CDX2(部分+),Ki-67(+约70%)。4.腹壁结节为转移癌。5.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主要诊断:1.双侧卵巢黏液性囊腺癌Ⅱb 期(图1A),2.子宫内膜样癌Ⅰa 期G1(图1B),3.子宫腺肉瘤Ⅰa 期(图1C),4.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5.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1+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均降至正常,术后已先后给予TC 方案(紫杉醇脂质体240 mg d1,卡铂注射液500 mg d1)全身化疗2个周期,给予瘤床及周围高危淋巴引流区放疗,DT 4 400 cGy/25 f,过程顺利。后鉴于患者骨髓抑制较重无法按期化疗,结合患者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给予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免疫治疗。化疗过程中患者有上腹部饱胀不适等消化道症状,现一般情况可。

图1 病例1术后病理示同时性多原发癌(HE染色 ×40)。A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癌;B为子宫内膜样癌;C为子宫腺肉瘤

病例2,患者50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半个月”于2021 年3 月入院,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量时多时少,多时似月经量,色鲜红,伴下腹胀痛,无血块及烂肉样组织排出,余无不适;月经婚育史:17 岁月经来潮,7~8 d/30 d,末次月经(LMP):2021-01-30,规律,量多,鲜红伴血块;G2P1A1,26 年前自然分娩,孕2 个月人工流产1次。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彩超检查示:子宫体大小为7.0 cm×5.9 cm×7.5 cm,肌层回声不均,宫腔探及杂乱回声,范围约4.7 cm×1.9 cm×2.7 cm;左卵巢内探及无回声,大小1.8 cm×1.4 cm×1.6 cm,内透声可;右卵巢内探及混合型回声,大小1.5 cm×1.2 cm×1.3 cm,边界请,内以低回声为主,见少许无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杂乱回声周边见少许血流信号。提示:1.宫体偏大,肌层回声不均,2.宫腔内杂乱回声,3.右卵巢混合性回声,黄体不除外。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未产式;阴道通畅,壁光滑;宫颈正常大小,表面光滑,无举痛及摇摆痛,宫颈管内布满菜花样肿物,质脆,触血(+);子宫前位,质中,如孕2+月大小,形态规则,活动可,无压痛;右附件区轻压痛,左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盆腔MRI:1.子宫内膜增厚,提示占位,子宫内膜癌?,右附件区异常信号灶,内膜样癌?转移?;2.左附件区囊性信号,考虑生理性囊肿;3.盆腔少量积液。行宫颈赘生物活检,病理示:宫颈子宫内膜腺癌,考虑子宫内膜样癌,免疫组化:P16 灶+,CEA-,ER+,PR+,P53+,Ki-67 阳性细胞约30%。诊断性刮宫病理:宫腔、宫颈管子宫内膜腺癌。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入院后第6 天行经腹次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大网膜、阑尾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如孕2 个月大小,质硬,形态饱满,左卵巢见2 cm囊性肿物,右卵巢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输卵管充血。剖视子宫见宫腔内布满菜花样组织,质脆,灰白色,似侵及子宫浅肌层,累及宫颈管,宫颈未见明显受累。术中快速病理:子宫体子宫内膜样癌,中分化,侵犯浅肌层<1/2,累及宫颈管及右侧卵巢,宫颈外口及阴道断端未见累及。术后常规病理:1.子宫体子宫内膜样癌,中分化,侵犯浅肌层(<1/2),累及宫颈管,宫颈外口及阴道断端未见累及。免疫组化示MSH2、MSH6、MLH1、PMS2、P53 均(+),Ki-67(+约50%)。2.右卵巢浆液性癌,高级别,右输卵管未见累及;左卵巢滤泡囊肿伴出血,未见癌累及,左输卵管未见特殊。免疫组化示P53(+),WT-1(-),P16弥漫强(+),PAX-8(+),ER(弱阳性,着色面积约5%),PR(-),Vimentin 局灶(+),CK(+),Ki-67 增值指数约50%。3.标记左侧盆腔淋巴结(1/9)、右侧盆腔淋巴结(1/7)内均查见转移癌,考虑转移性浆液性癌。免疫组化:PAX-8(+),P16(强+),P53(+),Vimentin(-)。4.腹腔冲洗液、大网膜及阑尾均未见癌累及。术后主要诊断:1.子宫内膜癌Ⅱ期,2.右卵巢浆液性癌Ⅲ期。

术后半个月行全腹及盆腔CT 示:肠系膜周围多发小淋巴结;子宫未见显示;直肠局部肠壁略厚。给予TP 方案(紫杉醇脂质体240 mg d1,顺铂40 mg d1~3)全身化疗8 个周期,期间行盆腔淋巴结引流区局部放疗DT 50 Gy/25 f,末次化疗时间为2021年11月,现一般情况好,密切随访中。

讨论

目前,多采用国际癌症登记协会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制定的诊断标准[1]:(1)2 种或多种原发癌的存在不依赖于时间;(2)原发癌特指病变源于原发部位并排除扩散、复发等;(3)发生于同一组织或器官的多原发癌应具有明确的组织形态学证据,但累及多脏器的单一肿瘤不应当诊断为MPMN。陈舒兰[2]对于同时性及异时性多原发癌的分类(原发肿瘤发生时间间隔<6 个月为同时性,>6 个月为异时性)。故本文2 例患者均符合女性生殖系统同时性MPMN,例1 为三原发癌伴盆壁转移,例2 为双原发癌伴双侧盆腔淋巴结转移。然而,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女性生殖系统MPMN 的确诊依靠术后病理,术前易发生漏诊、误诊,本报道中2 例患者术前诊断均部分漏诊,例1 术前各项检查均未提示子宫腺肉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例2 术前MRI 提示卵巢存在子宫内膜癌转移可能,而术后病理提示右卵巢浆液性癌。如术前诊断明确,可在手术过程中加以注意,从而降低恶性肿瘤播散可能性。故对于如何提高MPMN 诊断的准确性,需要广大专家学者在之后的临床工作过程中进一步积累经验。

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人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更加广泛的随访,MPMN 的发生率逐渐提高,以双重恶性肿瘤为主,三重恶性肿瘤较少见,四重及以上恶性肿瘤罕见。一般认为异时性MPMN 较同时性多[3]。女性生殖系统MPMN中,如例2 子宫内膜和卵巢双原发癌报道相对较少,据统计,MPMN 的发生率为2%~17%,其中累及子宫体的MPMN发生率为13.6%,累及卵巢的发生率为14.9%[4],如例1 所见,生殖系统同时性三重原发癌合并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实属罕见。子宫内膜癌与卵巢癌大部分为散发性,但约有5%的子宫内膜癌和1%的卵巢癌与Lynch 综合征相关[5],Lynch 综合征是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系统基因发生种系或胚系突变所致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多系统多器官肿瘤易感性。虽然结直肠癌是Lynch 综合征最常见的癌症,但在携带MMR 基因突变的女性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与结直肠癌相当,甚至超过结直肠癌[6]。例1 术前胃肠镜检查无异常,但免疫组化提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故有必要行分子分型检测、MMR 基因检测从而及时发现和预防Lynch 综合征相关的其他肿瘤的发生,严密随访。

MPMN 的发生可能与患者的遗传因素、免疫水平降低、医源性因素、个体易感性、生活方式及环境等有关[7-8]。有学者认为女性生殖系统MPMN 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两方面有关[9]:(1)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常与p53、HER2、c-myc 基因突变相关,各个组织对癌基因的反应并非同步,导致生殖系统不同组织可以原发≥2 种不同程度的肿瘤;(2)子宫颈、子宫内膜、卵巢及输卵管上皮共同起源于苗勒管,易受相同致癌因素影响而出现MPMN。2例患者免疫组化均示p53(+),考虑2 例患者多原发癌的发生可能与p53基因突变有一定相关性。但因患者个人原因,未进一步行基因检测。关于女性生殖系统同时性MPMN 的发病机制,目前已存在的多种学说也只能部分解释多原发癌的发生发展,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于女性生殖系统MPMN 还没有标准的治疗模式。大多数学者认为MPMN 首选手术治疗,如果不能手术,较为合理的治疗需兼顾各原发癌并以恶性程度较高者为主[10]。应根据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并结合患者身体状况选择手术、辅助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对于MPMN 患者的预后报道不一,多数学者认为多原发癌患者的生存期取决于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与多原发肿瘤的个数无关。目前对于MPMN 的治疗及预后还缺乏大样本资料的统计分析,故对预后的影响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影响MPMN 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提升癌症的早期检出率、精准判断癌症分期可极大程度改善治疗预后、提升治疗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期。例1 对于绝经后出血这一症状并未引起重视,1 年半后就诊即发现三重癌,对于治疗和预后均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也提醒我们,临床工作者要加强妇女宣教,强调定期妇科检查的重要性,提高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对于异常阴道流血的认识,尤其对于MPMN 的易感人群如儿童癌症患者、免疫缺陷患者、有家族遗传史患者等,在筛查、随访和宣教方面,我们临床工作者需要做出更多努力,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

作者贡献声明张小雪:采集数据,起草文章;郭庆枝:实施研究,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指导;孙聪聪:酝酿和设计试验,统计分析;周超:分析/解释数据,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行政、技术或材料支持;高学锋:酝酿和设计试验,统计分析,支持性贡献;张英姿:酝酿和设计试验,实施研究,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行政、技术或材料支持,指导

猜你喜欢

原发癌生殖系统附件
大型外浮顶储罐安全附件常见问题
附件三:拟制定的标准汇总表
关于TSG 07——2019附件M与TSG Z0004——2007内容的对照
原发于生殖系统胃肠道外间质瘤MRI特征分析
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现状
交配期金雀异黄素暴露对亲代母鼠体重和血脂的影响
UVB 313补光灯对产蛋鸡产蛋性能、生殖系统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新型武器及附件展呈
多原发癌46例临床分析
胰腺和直肠同时性双原发癌伴肝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