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老年大学教学管理研究

2023-03-05郭锦明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3年4期
关键词:老年大学老年教育互联网技术

郭锦明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老年教育;老年大学;教学管理

老年大学是为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学而创办的一种特殊大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老年大学办学质量越来越高。1986年,深圳市长青老龄大学成立。深圳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人口结构一直偏年轻化,截至2019年年底,户籍老年人口约35万余人,占总户籍人口的7%左右,预计到2027年,才进入通常意义上的老龄化社会。因此,深圳市的老年教育虽起步较早,但发展速度较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老有颐养的美好期待,深圳市老年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长青老龄大学在教学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深圳市出台《关于推进长青老龄大学体系标准化建设的通知》,从阵地建设、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育研究、师资队伍等方面着手,为全市各级长青老龄大学提供了基本规范,推动实现同步提升,从“花开几枝”步人“满园芬芳”。

1背景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老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深圳市深入推进老年大学教育与当代科技融合,启发老年教育工作者树立应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意识。作为老年人学习活动的阵地,经过30多年的探索,深圳市老年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欢迎和好评。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深圳市长青老龄大学教学管理取得巨大成效,如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开通“网上老年大学”,鼓励老年学院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学习。但是,对照“学有优教,老有颐养”的民生幸福标杆目标要求,特别是深圳市即将跳跃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深圳市老年大学建设还与理想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乱”的问题——缺乏统筹。当前,深圳市的老年教育资源多部门治理,缺乏统筹,碎片化严重。一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推进机制,没有形成合力,致使区域、类别之间的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另一方面有限的老年教育资源“闲置”与“短缺”共存,尚未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导致资源集约化利用不足、融合性不够。

二是“量”的问题——一座难求。根据相关要求,按深圳市现有33.67万户籍老年人测算,约需9万个学位,但目前全市181所各级各类老年大学仅能提供3.4万个学位,缺口巨大。随着来深定居的老年人逐年增加,至2019年,全市非深户常住老年人口达到73.54万左右,退休高峰期即将到来,预计每年还将增加20万老年人,学位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三是。单”的问题——单打独斗。目前,深圳市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办学力量普遍较薄弱,长期处于浅层次发展状态,一方面单一依靠行政方式推进工作,存在忽视教育内在规律的现象。另一方面单打独斗格局尚未打破,在管理、师资、课程等方面都难以满足新时代老年教育发展的需求。

四是“质”的问题——标准缺失。深圳市老年教育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对老年大学发展的整体规划设计不足,市、区、街、社四级办学情况差异很大。缺乏具体的工作指引,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发展不均衡,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2教学管理理念

2.1学习是最好的养老

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1-2]。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带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气神,将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仅能为晚年生活增添色彩,也能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老年教育要着力解决的问题,需要从更宽广的社会视野去回应。

2.2家门口的老年大学

深圳市有着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和“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精神,全国各地的退休老年人随子女来深居住,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融入新生活。从渴望有机会接受老年教育到希望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老年教育,老年人对美好生活向往和需求日益增长。如何依托专业的力量,將老年大学办学向街道、社区延伸,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民生问题,需要从更长远的发展角度去思考。

2.3坚持标准先行,推动构建“一体化”管理模式

借鉴深圳市近年来以标准化、规范化推进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长青老龄大学标准化建设,从思政建设、阵地建设、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育研究、师资队伍等方面制定18个项目40条标准化建设指引,为全市各级长青老龄大学提供了基本规范,推动实现同步提升。

加强科学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学校管理、教务管理、人员管理等规章制度,制定制度模板。同时,通过点对点指导、集中业务培训等方式,推动有条件、有需求的单位早建先建、应建尽建,力争早日实现四级长青老龄大学网络全覆盖。

创新新型合作机制。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探索教学运营新模式[3-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长青老龄教育学院”,承接市长青老龄大学的日常运营、老年教育研究等工作,按照老年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专业化管理。

年度考核验收机制。每年相关部门对各级长青老龄大学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并通过蹲点调研、调度会、现场会等形式,对好的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抓好推进落实。

2.4坚持品牌示范,推动打造“多元化”办学特色

深圳市长青老龄大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各级各类单位呈现出了百花齐放、亮点纷呈的良好态势,有不少创新特色,但没有很好地拎起来、串珠成链,整体性、体系化不够强。在有关部门的部署指导下,按照“有利于统筹协调、有利于明确责任、有利于推进落实”的原则,全面推进长青老龄大学品牌创建工作。

完善“课程一专业一学科”一体化建设。市级长青老龄大学推进提升专业素养为主的重点学科建设,区级长青老龄大学推进强化知识技能为主的特色专业建设,街社级长青老龄大学推进培养兴趣爱好为主的精品课程建设。目前,已形成8个系24个专业69门课程。

注重培育精品课程。通过上门走访、发放需求问卷等形式,进行全方位需求调研,回收问卷近2000份,收集18类41条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坚持需求导向,按照分级分层思路,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等形式,在市长青老龄大学开设精品课程班,开展教学工作的面对面指导,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注重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

开展“一校一品牌”创建活动。通过鼓励基层首创、针对性孵化培养、创新手段方法等方式,支持各区、各单位因地制宜做好“标准+”工作,注重对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发现一批、总结一批、培育一批,打造一区一品牌、一街一特色、一社一亮点。

3存在的问题

3.1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的原因,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发展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首先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在办学数量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南多北少”的特征。办学质量是东南沿海地区明显优于西北内陆地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明显好于农村的局面。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华东地区老年教育取得的成绩都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其次是同一区域内各级城市发展不平衡。省会城市和省级老年大学校舍、经费、人员、课程和教材建设明显优于地市级老年大学,县级又次之。最后是同一区域内各个层级的老年教育供给严重不平衡。这主要体现在省会城市的老年教育供给相对充足,而县级老年大学相对贫乏。反映在办学条件方面,有的学校办学场地不足、设施设备简陋、办学经费紧张,尤其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机制不健全的老年大学尤为明显。因此,办学效果和社会影响力上自然呈现不平衡现象[6]。省、市级条件好的老年大学普遍一座难求,供需矛盾突出,而县级基层条件较差的老年大学则学员相对较少,甚至有招不满名额的情况。

3.2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

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的教师基本以外聘、兼职为主,本校基本上没有专职教师编制。这就带来了教师的临时性、非正规性弊端。外聘或兼职教师自身还有本职工作,对老年大学的教学就很难做到尽职尽责。教师往往会因本职工作忙或酬金待遇低等因素而辞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在老年大学中普遍存在。此外,管理人员队伍也存在不稳定现象。国内机制健全的老年大学,管理队伍相对稳定。但也有一些地区,学校往往编制很少,管理人员基本靠外聘,这些人员往往不能长期稳定地在学校工作。

3.3课程、教材建设不规范

相较于同级的教育部门,老年大学往往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在教学管理和课程、教材建设上随意性比较大,有些课程往往仅以教师印发的讲义作为教材,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都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老年教学课程仍然局限在传统的书本知识上,而没有考虑到网络资源的优势。

4发展趋势

老年大学取得了显著成绩,创造了历史价值,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拓宽了老年大学未来发展的空间。

4.1深圳市长青老龄大学将继续发展

面对老龄化新形势、新问题,国家出台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鼓励更多办学主體参与到创办老年大学行列中,真正形成多元办学,社会参与,全民参加的局面。为贯彻落实《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我国老年教育将从三个方面齐头并进发展:一是高校办老年大学成为潮流:二是开放大学办老年大学成后起之秀:三是社区教育扎实推进老年大学建设。各方社会力量都在积极创办富有特色或针对老年人不同要求的老年教育机构。在深圳市,为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各种社会力量积极介入,形成多元办学格局,锻造出更多老年教育的“深圳模式”。

4.2老年大学在回归教育的趋势下转型发展

在老年教育模式方面,此前各级教育部门没有成为办学主体,而高校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游离于老年大学之外,由此而导致老年大学的宏观协调和管理机制不明确,教育属性长期不清晰,办学者缺乏教育人才,老年教育学术水平不高等。直到《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颁布后,强调了老年教育的教育属性,也使老年大学办学者进一步认识到老年教育只有回归教育,并在教育的理念、内容、形式、手段、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材编写)、师资培养(特色教师、骨干教师)、理论研究(老年教育学、老年心理学、老年教育教学论)、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教学规范)等诸多方面彰显教育的专业化,才能在新时代更加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

总之,老年大学总体上将由教育是知识的获得过程为主向教育是文化的育人过程为主转变,从社会服务为主向帮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为主转变,以培养社会化生活志向为主向陶冶个性化生活情趣为主转变,越来越展现出教育的本来属性和回归教育的趋势。

猜你喜欢

老年大学老年教育互联网技术
引导社会参与丰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发展研究
浅谈老年大学的规范管理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试探老年大学教育培训的创新与实践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浅谈对老年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思考
老年学习活动阵地对加强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