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类代理问题、财务柔性与研发投入的关系研究综述

2023-03-03龙德燕虎效斌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研发投入

龙德燕 虎效斌

【摘  要】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础,是微观企业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是企业进行长远布局的关键所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普遍较为集中,并且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体系不健全,使得第二类代理问题成为阻抑研发投入的关键问题。论文对近年来关于第二类代理问题与研发投入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分类和总结,结合财务柔性,从基本定义出发对第二类代理问题、财务柔性与研发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综述,并基于研究现状对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第二类代理问题;财务柔性;研发投入

【中图分类号】F271;F273.1;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12-0155-03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创新是企业应对挑战的有力武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而研发投入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是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企业作为研发创新的微观主体,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现阶段,虽然我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创新对经济的驱动水平仍然有待提升,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的强度依然不高,相比于发达國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国际有关学者普遍认为,2%的研发投入强度是企业基本的生存标准,而要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就必须把研发投入强度提升到5%。根据《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22年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4%,虽然已经达到了基本的生存线,但是距离具备竞争力(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根据问题导向原则发现,在我国阻抑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主要因素是第二类代理问题。一般情况下,控股股东掌握着公司的决策权,并且有权任命公司的管理层,这会导致监管机构名存实亡,因此,第二类代理问题成为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因素。

其次,当前企业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的研发活动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财务柔性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关注。企业要想实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稳定发展大局,就必须发挥财务柔性的重要调和作用。

面对当前复杂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同时,研发投入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而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事件近年来也频频发生。因此,本文将财务柔性、第二类代理问题和研发投入三者放在一个框架中进行综合考虑并对三者关系进行研究综述很有必要。

2 第二类代理问题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

上市公司偏高的股权集中度使得控股股东有能力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控股股东的这种行为加剧了其与中小股东间的利益冲突,此类委托代理问题即第二类代理问题。

左晶晶等[1]认为,第二类代理问题是决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必须面对的问题,并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被第二类代理问题影响的企业缺乏提高研发投入水平的动力。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不对等是造成第二类代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当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发生适度偏离时,企业自主开展创新的动力会增强,而当两权偏离率超过一定阈值时,自主创新效率会变为负值,这被称为“侵占效应”。

集中型的股权结构被认为是第二类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源,部分学者从股权集中度的角度研究了第二类代理问题与研发投入的关系。杨勇等[2]认为,技术创新能力随着股权集中程度的增大而提高。公司创新活动的研发投入受到股权集中程度的正向影响,大股东为了获取高额收益更愿意增加研发投入。冯根福等[3]研究发现,企业股权集中程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戴国强等[4]将风险规避作为视角进行研究后发现,公司较高的股权集中度会使大股东承担较高的风险,加之研发创新本身就具备比较高的风险,大股东投资公司研发项目的意愿就会减弱。钟腾等[5]研究发现,企业股权集中程度越高,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越小,进一步研究表明第二类代理问题以及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是企业研发强度下降的根本原因。由于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存在,大股东会因为谋取私利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决策,会使企业不得不放弃需要长期进行资金投入的研发创新项目[6]。

第二类代理问题会引发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因为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投入远远高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成本,大股东又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所以,大股东更愿意通过“掏空”行为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不会选择通过需要更多研发资金投入的创新活动去获得收益。

国内外学者对于第二类代理问题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已经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学者们分别从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大股东的控制权比例、股权集中度等角度出发研究了第二类代理问题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但很少有学者对它们之间的具体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也鲜有文献涉及第二类代理问题通过财务柔性对研发投入产生作用的机制。

3 财务柔性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

虽然现有关于财务柔性对研发投入影响的文献相对较少,但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即企业研发投入会随着财务柔性储备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研发创新是企业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内驱动力,研发创新需要持续、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所拥有的柔性财务资源直接决定着研发投入的成功与否。因此,财务柔性对企业研发投入发挥着重要作用[7]。当企业储备较高的财务柔性时,企业管理层更趋向于冒险心理。当企业拥有较高的现金持有量或者较高的负债柔性时,管理层会对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更有信心,更愿意对高风险的研发活动投入资金。企业的高现金储备能够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支出,促使企业加大投资,提高企业业绩。顾乃康等[8]发现,利用高现金持有来储备财务柔性的企业更有可能在未来进行投资。在金融危机期间,财务柔性水平高的公司受到的负面冲击较小,财务柔性不但对企业的投资活动有正向影响,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价值。财务柔性与企业的研发投入效率正相关,同时,财务柔性对企业绩效也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储备的财务柔性不仅有利于其进行技术创新投入,而且能够在高管过度自信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9]。张倩等[10]研究指出,财务柔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程度,而金融生态环境会明显减弱财务柔性对研发投入的正向作用效果。在高科技企业中,财务柔性对研发强度起着重要作用,财务柔性可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企业储备一定的财务柔性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投资不足的状况,但是,如果财务柔性的储备水平过高,又会发生投资过度的情况。此外,张倩等[11]将地区金融业发展水平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发现地区金融业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影响着研发投入,并且可以通过提高财务柔性水平而对研发投入起到促进作用。公司较好的盈利能力为其保持较高的负债柔性提供了资金保障,且这种财务战略有利于企业提高研发投入。

由于当下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较高,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资金回收慢、不确定性大等特点,财务柔性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关注。企业往往倾向于通过对外降低负债和对内储备现金的方式提高自身财务柔性水平。财务柔性对企业的研发投资水平能够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环境不确定性能够增强财务柔性对研发投资水平的正向作用。范圣然等[12]对有财务柔性企业和无财务柔性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对比,发现前者技术创新效率更高,同时,研究了不同财务柔性政策对创新效率发挥的作用。研究得出,整体财务柔性政策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正向作用效果更明显。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差异化战略对双元创新投入的正向影响过程中起到强化作用,财务柔性也能够在差异化战略对双元创新投入的正向影响中起到强化作用。夏秀芳等[13]将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作为自变量,研究了其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得出财务柔性会进一步增强其对研发投入的正向作用的结论,并分别指出了不同财务柔性政策的调节效应大小。

国内外学者对财务柔性与研发投入间的关系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并且得出了相对统一的结论,即财务柔性会为研发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会增加研发投入,同时,研究了环境不确定性对财务柔性与研发投入关系的调节作用。但很少有学者将公司治理问题与财务柔性结合起来研究二者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也鲜有学者把财务柔性当作中介变量,探究其在第二类代理问题与研发投入间的中介作用。

4 第二类代理问题对财务柔性的影响研究

目前,关于第二类代理问题对财务柔性影响的研究比较少,大多是关于代理问题或者财务柔性的单一方面的研究。下文从现金柔性角度和负债柔性角度分别对第二类代理问题与财务柔性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企业持有高额现金不一定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这种现象的潜在原因是大股东将企业持有的高额现金作为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工具。当不存在第二类代理问题或者第二类代理问题不严重时,管理层会倾向于储备较高的现金柔性。根据傅亚男[14]的研究结果,在股权集中度高的上市公司中会出现大股东利益侵占(即第二类代理问题)和大股东监管两种现象。当出现第二类代理问题时,大股东更倾向于维持较高的现金持有量,以达到利益侵占的目的。

保持较高的负债柔性是财务柔性的另一个来源,通过储备负债柔性也会带来相应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程度会随着负债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控股股东会利用负债对中小股东的利益及企业资源进行侵占。民营上市公司的负债柔性会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而減弱。当财务柔性水平较高时,大股东出于利己主义更加倾向于开展短期内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进一步降低了投资效率,并且财务柔性水平越高,第二类代理问题越严重。

有关学者对第二类代理问题与研发投入的关系以及财务柔性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已经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前人深入探究了第二类代理问题和财务柔性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发现在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影响下,控股股东不愿意开展企业的研发投入活动,控股股东甚至做出转移公司财产和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财务柔性的存在则加大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力度。学者们发现,当企业储备较高的财务柔性时,其研发投资活动不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且会传递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利好信息,这进一步增强了外部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缓解了融资约束问题,增加了研发投入。关于第二类代理问题与财务柔性间关系的研究则存在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高负债柔性会导致企业缺乏债权人的监督而带来相应的第二类代理问题;还有学者认为,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存在会使得大股东将企业现金柔性和负债柔性作为“掏空”行为的工具,会降低企业的负债融资能力。

5 结论与展望

第二类代理问题对研发投入的作用路径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中间可能存在多种传导机制。在投资者保护不足的境况下,企业能否将储备的财务柔性用于研发投入成为关键问题。当大股东财务状况出现问题时,其会使公司的财产资源都流入自己手中,从而侵占公司资源,减弱财务柔性的效能。由此,第二类代理问题导致企业财务柔性变弱,减少了原本用于研发活动的资金投入,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创新活动。第二类代理问题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至少有一部分是由减弱财务柔性导致的,未来,关于研发投入的研究可以向这一方向迈进。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认为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应该加大其研发投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首先,应该将减少第二类代理问题作为第一步。一是完善投资者法律保护体系,严格维护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权益;二是鼓励投资者提高其参与公司监督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中小投资者的监督作用,预防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三是明确信息披露的范围与要求,使信息披露的内容更多、范围更广。其次,应该将提高财务柔性作为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的第二步。一是培养企业中层领导的财务柔性意识,加强对财务柔性的储备管理,提高财务柔性水平;二是企业要构建财务柔性体系,提升财务柔性的运用质量,以此实现企业储备的财务柔性用于研发投资项目,而不是另作他用。未来,可以将公司治理、财务柔性和研发投入三者结合起来放在一个框架下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左晶晶,唐跃军,眭悦.第二类代理问题、大股东制衡与公司创新投资[J].财经研究,2013,39(4):38-47.

【2】杨勇,达庆利,周勤.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1):61-65.

【3】冯根福,温军.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7):91-101.

【4】戴国强,刘兵勇.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J].现代管理科学,2016(10):27-29.

【5】钟腾,汪昌云,李宗龙.股权结构、隧道效应与创新产出——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19-130.

【6】罗正英,李益娟,常昀.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对R&D投资行为的传导效应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3):167-176.

【7】崔霖琪,张卓.财务柔性对新兴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竞争战略的双重效应[J].管理现代化,2020,40(3):68-73.

【8】顾乃康,万小勇,陈辉.财务弹性与企业投资的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1,23(6):115-121.

【9】邬晓婧,郭淑娟.财务柔性、高管过度自信与技术创新投入关系[J].企业经济,2016,35(11):35-40.

【10】張倩,张玉喜.科技型企业金融生态环境、财务柔性与研发投入——对我国30个省区840家科技型企业的实证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7,29(5):66-76.

【11】张倩,张玉喜.区域金融发展、企业财务柔性与研发投入——以中小企业为例[J].科研管理,2020,41(7):79-88.

【12】范圣然,陈志斌,沈磊.企业财务柔性政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来自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经验证据[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1):36-43.

【13】夏秀芳,王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财务柔性与企业研发投入[J].会计之友,2022(2):50-56.

【14】傅亚男.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现金持有的关系研究[J].金融经济,2016(24):67-69.

猜你喜欢

研发投入
董事会资本、CEO权力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研究
国产车与合资车未来发展走向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分析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分析
税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述评
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效应的影响分析
上市公司多元化的风险分析
我国煤炭行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
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高管薪酬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