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03-02兰丽萍

吉林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黄疸综合性胆红素

兰丽萍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新生儿科,广东 广州 511458)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时期常见问题之一,以皮肤、巩膜黄染等为临床症状,严重时可损伤神经系统功能[1]。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因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体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临床将其分为生理性、病理性,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则需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方案治疗[2]。蓝光照射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案,但因患者年龄较低,治疗依从性较差,因此需在治疗同时配合展开科学、合理护理干预服务。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其片面基础护理,对改善患者舒适度无理想价值,亦无法缓解家属担忧情绪,而综合护理干预具有全面、系统优势,通过提高护理效率及护理质量,可促进新生儿黄疸患者病情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新生儿黄疸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日龄2~20 d,平均(10.42±4.74)d,10例早产儿,30例足月儿;24例阴道分娩,16例剖宫产分娩;胎龄36~40 w,平均(37.15±2.42)w;出生体重2.24~3.12 kg,平均(2.68±0.24)kg。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日龄1~21 d,平均(10.34±4.24)d;11例早产儿,29例足月儿;25例阴道分娩,15例剖宫产分娩,胎龄37~40 w,平均(37.24±2.11)w;出生体重(2.52~3.24)kg,平均(2.71±0.31)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审批。纳入标准:①皮肤、黏膜组织黄染者[3];②妊娠期未接受特殊药物治疗者;③家属精神及心理状态理想者;④无先天性疾病者[4];⑤家属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病者;②先天畸形者;③先天性代谢疾病者;④重度窒息者;⑤分娩时宫内缺氧者[5];⑥呼吸窘迫综合征者;⑦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新生儿分娩完成后,由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并指导其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同时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掌握新生儿护理方法;通过口头宣教方法引导其掌握新生儿黄疸发生原因、治疗方法、护理方法、饮食及生活中注意事项等,此外告知其母乳喂养对改善预后效果价值。

1.2.2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①环境护理:在患者治疗期间,使用舒适的浴巾对其进行包裹,而后放入光疗箱内,同时在头部下垫一浴巾,确保整个身体被包围,浴巾与患者身体之间距离控制在3~4 cm左右;在治疗期间每2小时帮助其更换体位一次,同时在恒温箱中设置圆形护围,减少外界刺激,满足患者生长发育需求。②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母乳喂养,确保每日喂养次数在6次以上,若黄疸症状较轻可采取母乳喂养方案,若黄疸症状较严重可实施人工喂养。③抚触护理: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全身抚触,在操作过程中将患儿轻轻放在抚触台上,操作者充分滋润双手对患者脸部、身体、胸部、四肢进行抚触,确保抚触前手部卫生,5 min/次,1次/d;其次使用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沿患儿肚脐周围按摩,若患者出现哭闹等情况需立即停止,并上报医师进行处理。④心理护理:采用一对一方案为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引导其了解黄疸发生原因、治疗方案、护理重要性等,同时及时就家属提出疑问进行解答,并引导其积极参与至治疗过程中。⑤预防护理:新生儿出生后免疫功能较差,护理人员在展开各项操作过程中需始终保持无菌状态,特别是脐带护理过程中需定时做好消毒、渗出液护理工作,确保其卫生、清洁。⑥治疗护理:在蓝光照射治疗同时给予其维生素B2、巴比妥钠治疗,促进患者体内胆红素排出,继而改善其病情;服药治疗期间光疗箱温度控制在30℃~40℃,并密切观察其临床症状,发现呕吐等不良反应需及时上报医师处理;在蓝光照射治疗期间使用黑色眼罩对眼睛进行保护,并做好肛门、会阴部避光保护。⑦皮肤护理:在实施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明显抗拒情况,在进入光疗箱前护理人员需为其佩戴手套、眼罩,减少光线对视网膜的损伤;特别是男性儿童需做好阴囊的保护;其次在治疗期间患者排出的大便中含有胺类物质,极易损伤患者皮肤,因此需为其包裹尿布,同时定期更换尿不湿,加强臀部皮肤保护;若患者排便异常可轻柔分开肛门,并采用相应尺寸的橡胶管(涂抹润滑液后,缓慢插入肛门)进行刺激,达到促进排便的目的。两组均护理1个月。

1.3观察指标:①根据护理后1个月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新生儿体重、黄疸指数恢复时间、首次胎便排放时间、黄疸维持时间等评价护理效果。②护理后1个月参考QOL量表从一般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力等维度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6]。③记录两组皮疹、腹泻、低体温等不良事件发生率。④护理后1个月参考医院自制家属满意度调查表(信效度0.761)从可行性、实用性、针对性等维度评价,问卷回收率为100%,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家属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黄疸指数、IBIL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高于对照组,黄疸指数恢复时间、首次胎便排放时间、黄疸维持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8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n=40)

2.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n=40]

2.4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观察组3个维度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分,n=40)

3 讨论

临床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病理性,前者病情相对稳定,在一定时间内便可自行恢复,而后者发病较急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损伤患者神经组织[7]。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以蓝光照射、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需积极配合临床护理,旨在确保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规避腹泻、皮疹等不良事件,但新生儿因生理方面的限制,无法积极主动配合进行治疗,部分家属因过度担忧会对治疗过程进行干预,继而影响治疗效果[8]。既往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遵医嘱进行护理,对其他方面关注度较低,导致整个护理过程相对被动,不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文选择综合性护理方案为实施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展开护理,结果显示经综合性护理干预后患者康复时间缩短,且生活质量逐渐恢复正常,分析原因是常规护理在黄疸护理中无针对性、全面性、系统性,在改善黄疸患者病情中无理想价值[9]。综合性护理是对常规护理方案的优化及完善,护理实施中不仅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亦可促进患者机体各功能恢复;其次在护理中通过增加母乳喂养刺激可促进新生儿肠蠕动,通过促进机体内胆红素的排出,减少肝肠循环中的胆红素含量,帮助其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通过对新生儿抚触可增强迷走神经的紧张感,通过增加胃肠道激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机体对食物内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患者生长发育[10]。

本文研究表明在新生儿黄疸患者治疗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规避潜在不良事件,亦可提高家属对医务人员各项工作满意度,分析原因是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没有发育完全,在光疗箱康复过程中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发生低体温、腹泻等问题,而综合性护理实施中加强对光疗箱的环境护理,同时做好保暖处理,促进新生儿身心正常发育;其次综合性护理干预加强与家属沟通,可及时缓解其因认知不足、担忧出现的负面情绪,且该方案较常规护理针对性、专业性较强,可通过科学手段,减少机体对胆红素的吸收,通过促进胎儿正常排便,改善其临床症状,随着患者机体各功能的恢复,家属对医务人员护理满意度逐渐升高,因此临床推广价值更高[11-15]。

不足之处,本研究虽证实综合性护理干预可确保新生儿黄疸患者安全,但护理过程依旧出现1例腹泻,考虑与光疗箱内温度较低、护理过程中室温较低、使用奶粉等因素所致,因此后期在护理前需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培训及考核,待考核通过后进入临床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其次护士长需加强监督及抽查,并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评估,以便后期可针对性展开护理,确保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性。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改善新生儿黄疸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亦可缩短黄疸指数恢复时间及黄疸维持时间,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继而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借鉴及参考。

猜你喜欢

黄疸综合性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