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

2023-03-02黎华娇梁秋燕苏冰莲

吉林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掌握情况饮食冠心病

陈 莹,黎华娇,梁秋燕,苏冰莲

(高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广东 高州 525200)

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生活和作息方式与过往相比均有较大差异变化,这也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尤其以冠心病最为多发。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和缺血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及相关器质病变,属于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据统计,冠心病发病率约占据所有心血管疾病的10%以上,且多继发有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随着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国内针对冠心病已有多种系统治疗方案,然而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仍存在不小的风险,稍有差池就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因此围绕冠心病患者积极地展开系统的护理干预十分关键。护理人员在治疗及康复期间,应密切结合心理疏导、用药指导和健康宣教等多种方式,稳定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病情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为探究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开展本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组对象为高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68~78岁,平均(68.44±5.67)岁,病程2~6年,平均(3.80±2.32)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0例,稳定性冠心病15例。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67~78岁,平均(67.76±5.56)岁,病程2~6年,平均(3.80±2.32)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9例,稳定性冠心病16例。本次临床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知悉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②符合《2018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的诊断[2]标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③凝血功能障碍。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①饮食指导: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是防控冠心病复发的关键所在,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少量多餐,严禁暴饮暴食,限制摄入高脂饮食,尤其是体质较为肥胖者,更应该严格控制热量摄入。鼓励患者多多摄入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顺畅。同时,高龄患者普遍自控能力较弱,又因为消化能力下降,常常有饮食不节制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应在住院期间应帮助患者及家属制定严格的饮食方案,嘱咐患者在出院后仍坚持饮食管理,摄入以清淡营养的饮食,避免过饱过胀,可多摄入新鲜蔬果,严禁摄入腌制食品和糖果点心等,如牙口不利,则可制作软烂细的饮食,促进消化[3]。②行为干预:临床护士应指导患者改变作息方式,严禁饮酒,科学饮食,将自身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坚持早睡早起,适度参与运动锻炼,鼓励患者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以健康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③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可通过微信沟通或定期举办讲座的方式调动病人的社会关系,构建良好信任的医患关系,并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充分的家庭支持,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会活动,扩大自身的交际圈,减少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学会正确的认知疾病,增强治疗信心。④强化用药指导:高龄患者由于上了年纪,记忆力逐渐下降,很容易出现漏服或错误的现象,护理人员应着重讲解遵从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并严肃告知患者及家属私自增减药物或漏服忘服,对整体治疗带来的影响,并指导家属监督其严格服药、还可组织以往痊愈患者,现身说法,分享自身遵从医嘱服药的受益情况[4]。⑤运动指导:不少研究表明,缺乏体力活动和运动锻炼的人很容易患冠心病,而经常运动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燃烧体内脂肪,避免过度肥胖,增强心功能水平,提升生活质量。特别是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器官性能愈发下降,抗病能力日渐衰弱,而适度开展体育锻炼,可合理增强体质水平,提高抗病能力。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锻炼,如广场舞、早晚散步、太极拳和乒乓球等,但应告知患者根据自身的舒适度循序渐进开展运动锻炼,不可过度锻炼,这样反而有损身体健康,不利于冠心病恢复[5-6]。

1.2.2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①摄入性会谈:医护人员在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和询问患者病史等资料的同时,应该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时间一般为30~40 min,评估内容有一般情况、生活习惯、不适情况、家庭经济和社会支持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在初步评估中,判断患者的性格特点和行为特征,并做好有关记录。②心理辅导:老年患者由于病程迁延反复,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多给予患者关怀,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患者抒发自己的不满和担忧,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对患者抱有共情心理,以此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并向患者介绍冠心病的发病诱因、进展转归和应对方法,尤其需告知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于病情的不良影响,指导患者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缓解其压力来源,排除烦恼,提高治疗依从性[7-8]。③个别心理咨询和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应该每周开展两次心理咨询,40~50 min/次,在咨询期间灵活利用沟通技巧,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表达,鼓励患者积极说出内心的感受,学会释放与抒发自身不良的情感,并积极寻求外界支持缓解内心压力,医护人员应该给予那些积极配合的患者鼓励和肯定,增强其自我价值和认同感,避免引发抑郁情绪[9]。④松弛训练:如患者特别容易感到紧张和焦虑,应给予心理松弛训练,告知患者可选择合适的体位静坐,闭目放松肌肉,从脚开始,循序向上,直到面部保持高度松弛的肌肉状态,然后放松全身,稳定患者情绪,清除脑内杂念,保持宁静心态,30 min/d,1次/d。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包括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EPDS)、恐惧评分(ZUNG),分数越高越严重;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情绪控制、行为管理和疾病认知,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越好;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的情绪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情绪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情绪评分比较分,n=35)

2.2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n=35)

2.3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

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n=3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由心肌缺氧缺血引发的心脏疾病,多因冠状动脉粥样病变引起,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属于高龄群体常发的心血管疾病,本病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随着病情发展可进一步诱发各类心血管疾病导致患者猝死。目前,临床尚未明确本病的病理机制,但许多研究表明该病与行为习惯、原发性疾病、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临床经验表明异常情绪会引起交感神经功能兴奋,进而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心律失常,情况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性命安全[10-11]。因此,除了积极地展开对症治疗以外,配合系统的护理干预同样尤为关键。

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说明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稳定病情发展,促进病情康复,故而采用宣教手段纠正患者的行为意识,以此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首先,老年患者大多存在记忆力衰退的现象,在住院期间,虽然能够在护理人员的督促下规律服药,但出院后则很难坚持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针对这一点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着重强调严格遵循医嘱服药的重要性,使其在出院后仍能坚持服药,避免病情反复。同时,围绕患者的饮食爱好,制定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规律摄入热量,适度摄取蔬果和粗纤维饮食,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身体素质制定运动计划,以此增强基础体质,加强抗病能力[11-12]。此外,本研究还认为健康放松的情绪状态有助于稳定病情,故而本组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个性化的心理护理,通过摄入性会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在交流过程中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不适反应和作息习惯等,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有效抒发个人情绪,并给予耐心的聆听和心理引导,帮助患者走出心理困境,同时如果患者过度焦虑或紧张,也可以给予松弛训练,帮助患者舒展身心,减少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加强治疗依从性。熊月等[12]学者在其研究报道中筛选了208例冠心病患者展开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研究结果与本组研究相符合。

综上所述,以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展开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焦虑、抑郁和恐慌等负面情绪,加强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减少不良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参考。

猜你喜欢

掌握情况饮食冠心病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春节饮食有“三要”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何为清淡饮食
菏泽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篮球规则掌握情况及对策分析
健康饮食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