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整性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2023-03-02

吉林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激素水平完整性肠系膜

陈 年

(黄冈市红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北 红安 438400)

结肠癌是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交界处,以男性为主,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都在上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1]。随着微创手术技术和器械的不断进步,完整性肠系膜切除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较低的手术创伤,较好的恢复速度,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2]。但是,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说,完整性肠系膜切除手术对其术后外周血中 ET和 TNF含量的影响的研究尚属罕见[3]。本研究探讨结肠癌患者行完整性肠系膜切除手术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外周血浆内毒素及TNF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黄冈市红安县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住院的94例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男32例,女15例,年龄29~65岁,平均(51.6±1.5)岁,体重指数(BMI)22.38~2.86 kg/m2,体重59~71 kg,平均(63.6±4.5)kg。对照组男30例,女17例,年龄30~65岁,平均(51.5±1.6)岁,BMI 22.63 kg/m2,体重60~72 kg,平均(64.1±3.9)kg。两组在性别、年龄、BMI等方面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并根据常规的标准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完整性肠系膜切除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做好肠内预备,全身麻醉后采取平卧位,在脐上或脐下孔开CO2气腹,气压15 mmHg,通过脐带孔置入腹腔镜,对病变部位及周边组织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穿刺孔,将病变肠段分开,清除淋巴结;取出系膜后,取出腹腔镜器械,在腹部开一个小切口,将游离的肠段引到切口外侧进行肠管吻合。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在手术前1 d和3 d,采集5 ml外周静脉血液,进行血浆离心分离,并在-80℃的电冰箱中进行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术后胃泌素(GAS)、 胃动素(MTL)、抑胃肽(GI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外周血浆内毒素(ET)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 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住院天数、镇痛时间、排气时间、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切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镇痛时间、排气时间、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等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指标比较

2.2两组术前、术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术前,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胃肠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2.3两组术前、术后免疫细胞水平比较:术前,两组免疫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术后免疫细胞水平比较

2.4两组术前、术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术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IL-6、IL-8、TNF-α、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前、术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治疗的主要手段是外科切除。传统开腹手术是一种比较简单、技术比较成熟的手术,能够准确地找到病变的位置,手术切除也比较彻底,但是手术的损伤比较大,对人体的解剖结构也有很大的损伤,患者免疫系统会受到很大的损伤,会影响患者的生存和恢复[4]。完整性肠系膜切除手术因其损伤少,视野清楚,术后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对患者的影响较小,是目前临床上最好的手术方式[5]。

本研究结果表明,完整性肠系膜切除手术比传统的开腹手术更有效,其腹壁切口更小,疼痛更轻,对患者的免疫系统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术后应激反应也更少,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6]。完整性肠系膜切除手术后的胃肠功能会受到影响,而胃肠激素水平的改变可以作为一种监控手段。GAS、MTL和 GIP是一种能够调节消化道运动,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营养的胃肠激素。本研究结果表明,完整性肠系膜切除手术不会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

CD3+、CD4+、CD8+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有调节机体的免疫能力。本研究提示,完整性肠系膜切除手术后对结肠癌患者的免疫系统损害较常规的开腹手术要轻,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7]。其原因是完整性肠系膜切除手术的切口更小,操作时间更短,术后的炎性反应也更轻微。张曙栋等[8]研究表明,完整性肠系膜切除手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患者的免疫和应激反应,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高胜国等[9]的研究表明,完整性肠系膜切除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对患者的身体造成的损害要少,而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肠癌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而炎性反应在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10]。主要的炎性因子是IL-6、IL-8、TNF-α和 ET,它们可以反映出人体对炎性反应的应激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完整性肠系膜切除手术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朱潇逸等[11]研究表明,完整性肠系膜切除手术可明显减少患者的 IL-6、TNF-α和 ET的含量,从而减少患者的炎性应激反应,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完整性肠系膜切除手术比传统的开腹手术更有效,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炎性反应,减少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猜你喜欢

激素水平完整性肠系膜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甲功正常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KD的相关性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莫断音动听 且惜意传情——论音乐作品“完整性欣赏”的意义
益母缩宫颗粒对药流者激素水平的影响
精子DNA完整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
孕妇血清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