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应急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与优化策略*

2023-02-25玉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梁军唐彰元

区域治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危化品管理体系实验室

玉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梁军,唐彰元

随着国际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与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少,我国经济模式渐渐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

于是,国家提出了科技人才发展战略,强调人才自主培养,增强忧患意识,尽快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高校实验室作为21世纪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阵地,其安全性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这就要求国家与高校相互配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安全管理体系,竭尽所能为师生提供平安和谐的实验环境。

一、高校实验室应急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

为了响应国家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号召,教育部印发了相关文件,并向各高校做了具体指示。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各高校已初步建立了实验室应急安全管理体系,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各高校的实验室应急安全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其现状如下。

(一)高校实验室应急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

在运行机制方面,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建立了三级安全检查系统,实行定期检查(由学校负责)、每月巡视(由学院负责)和日常值班(由实验室使用人员负责)。此外,各高校还采取动态监测方式,在安防、物防、技防等方面对实验室进行实时监控,以及时发现其中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可见,各高校的预警预报机制已经比较完备。可是,一些高校的安全检查系统形同虚设,部分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相关意识淡薄,并未按照要求进行严格巡查,导致出现安全漏洞甚至造成了严重的爆燃事故。除了系统的安全检查,各高校还建立了相应的应急储备机制。现阶段,各高校均有足够的常规经费来添置实验室所需的一般设备,如紧急冲淋洗、灭火器、灭火毯、防毒面罩、急救药械包等,但一些较高级的实验室则需要配备更精密的仪器和设备才能提高安全性。但是就教育部公布的信息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安全实验室多为1-3级,少数可达4级,可见安全等级普遍不高。

(二)高校实验室应急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应急管理、质量监督、特种设备、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等实验室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放射源分类办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等。针对这些法规,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文件,以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省市教育部门及各地高等院校进一步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和安全工作奖惩制度,在法律层面有效保障了高校实验室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但是,相关法律法规对各人员在管理体系中的职责还不够明确,对高校危化品的使用规范也不够清晰,因而在实际施行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较大的差异性,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高校实验室应急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

当前,各高校建立了以学校相关主管部门为中心,其他相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实验室安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该体系有校级和院级之分,校级管理组织体系主要以定期检查的形式来发挥其职能,院级管理组织体系则以月巡的方式来履行其职责。原本,各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能够发挥较大的安全效益,但在大安全环境下,各高校一直秉持着“一岗双责”的观点,构建了一个“人人皆可管安全”的实验室共治圈。长此以往,实验室的应急安全管理便容易依赖于领导层的决策。由于领导层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其时间、精力也有限,实验室安全突发事故的处理容易延误,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甚至是人员伤亡。虽然各高校较为重视对教职员工与学生进行有关实验室安全的培训,但是大多数高校要求学生掌握应急处理方法的程度仍然缺乏一定的标准,其有效性并不高。

(四)高校实验室应急安全管理的技术支撑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高校各方面的管理都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实验室应急安全管理同样离不开技术手段的运用。近年来,各高校均引进了带传感功能的危险源监测系统,主要针对危化品进行预警预防监控,包括对危化品储存库、危险废弃物暂存箱、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场所的管控。同时,各高校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对实验室器材与危化品的采购与使用、实验室的利用与安全检查、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准入检测等进行管理。但是,由于经费有限、实验室安全意识不强、技术人才紧缺等,大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技术并未被广泛应用到实验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因而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还存在漏洞,仍需不断加强技术监控手段的应用[1]。

二、优化高校实验室应急安全管理体系的措施

作为培养科研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其应急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并不乐观。因此,国家与高校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2],制定统一、全面的应急预案,优化管理思路,调动社会各层面的应急渠道,完善管理模式,保障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保障安全资金投入

高校实验室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研究场地,一般会在室内存放很多实验物品,尤其是存有不少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品。一旦在管理上有疏忽,就容易造成爆炸、起火、毒气扩散等事故,从而导致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因此,国家和高校必须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给予高度重视。据调查,教育部因增加了重点实验室的经费而减少了对普通实验室的支出。另外,一些高校虽然都有一定的科学教育经费,但大多数经费都被投入科研和教学,而只有少量经费被用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而且,一些高校扩招速度过快,实验室安全经费的投入量无法跟上,所以使得实验室严重缺乏安全资源,时常出现一物多用的情况。基于此,国家财政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在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为教育部合理地规划实验室建设经费提供有力保障。高校则需要在实验室安全设备上投入更多资金,科学布局各类实验室的位置、用途及资源,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分级分类管理

目前,各高校实验室安全运行机制并不合理,常出现一人多责或监管不到位的情况。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实验室的分级分类管理。从层级上看,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校级、院级和班级的巡查,要求负责实验室安全的相关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定查、月查和日巡,使三级安全检查落实到位,以保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类别上看,涉及危化品、病原微生物、放射源、特种设备的实验室一般是安全隐患重点排查区域。因此,高校应配备专职人员和专业设备进行管理。当然,对于安全风险较小区域也须认真检查,切实做到不遗漏、不疏忽。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固定专岗管理人员,不做随便更换。通常,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可以在具备基础设备的前提下根据需要配备不同的安保设备。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实验室也可以根据需求安排不同的安保设备。例如,高校在处理废弃物方面也实行安全分级分类管理措施,首先要检查实验室中的防护器材是否齐全,然后要将不同性质的废弃物进行整理、分类,最后放入不同的收集用具。

(三)提高应急安全素质

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实施者是人,因而提高相关人员(尤其是师生)的安全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要提高各人员的思想认识,一般通过宣传与培训活动实现。当前,一些高校实验室应急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就是相关人员怀有“自信”心理,存在检查随意、危化品摆放混乱、疏于防护等问题。例如,个别师生在做完实验后随意清洗一下便开始进食或休息,如果有危化品残留物极易给身体造成损伤。现阶段,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应急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但多数高校尚未有效利用这些辅助资源。因此,高校必须联合各方面的应急渠道为相关人员进行安全防护宣传和培训,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一般通过教育+考核的形式完成。具体来说,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准入制度接受实验室应急安全教育并接受专业考试,在获得合格证书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对于一些涉及高危化品的实验室,为了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即使是领导层也必须“持证入室”[3]。最后要从行动上落实实验室应急安全教育,可以采取奖惩并用的形式进行,即奖励工作认真、积极上进的人员,惩罚不认真巡视或不遵守准入规则的人员。奖惩可以根据结果作出适当的处理(如评优、升职或降职、开除等),以鼓励或告诫相关人员共同维护实验室的安全。这样一来,不但实验室安全能得到进一步的保障,而且实验室相关人员的总体素质也能获得有效提升,无论是对高校还是个人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教育部科技司对直属院校实验室的安全督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校存在化学试剂存放不规范、气体管理不当、危化品用量不合理等问题。而且,多次高校实验室事故都是因为错配了危化品使用量才发生的。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对危化品存储、使用和处置的监管力度有待提高。虽然我国日前出台了不少有关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的法律法规,但主要是针对企业而定的,高校危化品的处理并不能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执行,尤其是管理人员职责方面较难落实到位。这就要求国家必须针对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的使用、用量、存放、处置等问题加以明确规定。除了规范学校的行为,国家还可以从源头出发,做好危化品的出厂管控,制定相关标准,比如规定科研需求型的危化品包装量。总之,国家应加强实验室应急安全管理法制体系的针对性,科学预防高校实验安全问题。

(五)优化安全管理技术

社会发展至今,科技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各高校实验室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强了对实验数据的智能化采集、储存和监控,建立了有效的安全评价标准和分析模型,在及时发现问题和甄别风险隐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彻底,实验室工作中的许多环节还未有信息技术的介入。因此,这些学校应继续优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技术,强化应急安全管理体系的功能,建立诸如安全巡查、安全教育与考试、危化品采购与管理、废弃物处理、大型仪器共享、风险预警预报等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真正实现实验室安全的动态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这样不仅能给实验室管理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还能为实验室的安全增添一份技术保障[4]。

(六)保障实验设施安全

在高校实验室应急安全管理体系中,学校要做好上述五项工作,还要保证实验设施的安全。具体来说,高校应定期检查实验室的设施,如检测实验室中的墙壁、地面、实验台、天花板等是否完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现这些设施出现问题,就要立刻进行妥善处理。不可避免的是,高校实验中会用到一些有毒液体,相关人员应在实验后及时检查废弃液体是否被正确排放。例如,一些高校会进行微生物实验,危险性极强,所以学校一定要设置独立的排放系统,并确保每次实验后都将废弃物投放到相应的管道中。

(七)建立预防预警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用于辨识实验室危险源种类和评估实验室风险等级、明确危险源的范围。学校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防止重大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和扩大,从而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具体而言,预防预警系统分为红色预警、橙色预警、黄色预警和蓝色预警等四个级别。当实验室可能发生特别重大安全事故时,红色预警信号就会发出;当实验室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橙色预警信号就会发出;当实验室可能发生一般或较低的安全事故时,黄色预警信号和蓝色预警信号就会出现。无论收到什么颜色的预警信号,学校都要立即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报信息,并仔细分析事故隐患存在的原因、关键点等,及时给出应对策略,要做到“发现后立即报告和处理”,而不是根据等级来判断上报和处理的时间。除了学校,学院、教职员工和学生也有对应的安全职责,要建立纵横交错的安保责任体制,让全校人员都参与到实验室应急安全管理中,不断完善预防预警系统,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一些经常出现危险的设备、实验部位应鲜明地标注安全警示,以提醒使用者提高警惕。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科技研发的心脏,它的稳定是高校师生进行科学探索的有效保障。因此,国家与高校应不断优化实验室应急安全管理体系的措施,提高实验室安全的规范化程度。

猜你喜欢

危化品管理体系实验室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海上危化品运输船舶紧急过驳应急处置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