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价值与实施路径研究

2023-02-25齐鲁工业大学王琪

区域治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现代化战略农业

齐鲁工业大学 王琪

当前,我国城乡之间仍然存在贫富差距,进而造成了农村人口流失、经济发展迟缓等一系列问题,这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严重影响。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统筹推进农村“五位一体”建设工程,进而解决农村发展的主要难题,是新时期人们亟待思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我国的七大国家发展战略之一,这是党着眼于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向新时期迈进,在过去的长期发展历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果,同时在我国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也增添了新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业农村问题和国家建设密切相连,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这是对新时代内容的增添与补充。新时期下的乡村振兴战略既对农村经济社会的新变化具有指导作用,也对未来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在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统筹布局,能够推动“三农”事业蓬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第一,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理念,落实资源要素市场的有序优先供应。为进一步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过去以工业城市为优先发展方向的传统思想定式,完成了农业农村发展理念上的重大转变和对国家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乡村振兴战略改变了以往发展的思维定式,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优先发展,并通过“四个优先”的具体安排克服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建设进程中的困难。

第二,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尽管通过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农村发展建设已得到了巨大成就,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但从总体上看,农业产业水平大而不强,农产品品种多而不优,农业生产结构仍不健全;生产体系装备落后和技术能力不足;经济发展体量偏小、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急需进一步提升。为此,乡村振兴战略将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重点和推进农村发展的关键,并明确提出了具体建设任务和要求,从而推进农业更快更好发展。

第三,全面推进农村整体建设,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以农村主体性和价值传承为重点,通过工业现代化、生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治理现代化等基本途径,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重建,促进农村现代化。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解决农村经济、治理、民生和农村生态建设等问题。

(二)解决城乡发展失衡的主要抓手

现阶段,由于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农村仍处于发展边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纠正不平衡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同时通过促进农村整体性的发展与建设,激发农业内生动力,推进农业农村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一,纠正城乡关系失衡,建立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乡村振兴战略是七项国家发展战略之一。面对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提出以农业和农村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指导原则,从由过去单纯的以城市带动乡村发展变成了现在乡村城市发展互助。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离不开城市,但农业发展必须立足于农村自身,要使农业农村具备自主发展能力,让城市与农村在保留独立性与差异性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特色,使城市与农村变成对生活方式的平等选择,彼此相互依存、价值共享。

第二,努力催生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格局,既限制了资源要素的流转,又压抑了农村的发展活力。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针对城乡发展失衡的实际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将通过政策、资本、市场的多重动力推进改革,通过释放土地改革制度红利,激活内生发展势头,将过去农业和农村的定位从被动接受转变为反哺发展,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整体均衡分布,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建立农村社会新格局。

(三)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可以延续下去的战略,通过这个战略规划一系列的发展路线,推动农村的发展。全面推进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高质量发展,确保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逐步实现“强、富、美”的美好愿景,使农业成为有前途的支柱产业,使农村成为美好的生活和工作之家,让农民有更大的收获感和幸福感。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加快乡村经济的发展进程。在这个战略的指导下,对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为国际供应优质的粮食作物以及健康的绿色食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加快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推动乡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还能够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实现资源重复利用,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对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也是有帮助的。

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建设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在科学战略的指导下,建设旅游路线,通过旅游服务带动周边农村的经济发展,在新理念的基础上,要将多种不同的资源整合起来,各个方面协同合作,相互影响,从而加快发展进程。

第三,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加快乡村社会治理的发展进程。加上对于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采取新兴手段治理农村,使农村能够有序的发展。通过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将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基层群众自治三者联系起来。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以及传统的资源,帮助乡村不断向前发展,建设一个涉及各方面的功能网络,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最终构建一个生活环境优美、人与自然社会和睦共处的现代化乡村,不但能够助力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且还能够推动实现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想。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以新思想指导理论实践,遵循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涵特点,积极把握和克服当前制约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汇集多方面的力量与资源,构建多元共治乡村大格局。

(一)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潜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活力以产业基础为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激活乡村产业潜力,进而激发乡村活力。在产业振兴方面,要紧紧抓住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路径,加快农村产业融合的进程,在延长价值链的同时扩大产业链,让二者紧密结合,积极培育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进而带动乡村综合化、经济多元化发展。此外,加快推动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培育中国乡村产业、人力资源的发展新动力,逐步增强乡村企业发展动能,着力提升中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

第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重点,一方面,从纵向角度扩大乡村产业链,把从原材料供给到产品销售服务的整个环节联系起来,共同促进和引领农村科技、资金、管理等各种资源在农村整个产业链的合理配置与优化,从而构建生产与消费密切相关的农业智慧产业链,进一步健全农村农业生产管理体系,提高农业效益,并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另一方面,从横向角度拓展乡村产业链,通过打造农村观光旅游项目带动附近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而改善乡村旅游环境,并丰富农村的旅游商品,以此促进乡村观光旅游产业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并通过农村电商推广宣传农村的文化产品,使乡村成为健康养心、人文体验、科普教学等多功能融合的宜居佳所,并以此共享乡村文化产业融合的发展红利。

第二,加快农村科技的发展进程。农业技术现代化就是以农业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为先导,来促进农业领域及其相关科学技术实现一系列的重要发明和创新,并实现农业技术体系的更新换代,从而建立新型的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首先要引入多种不同的新兴技术。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技术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改善农村的生产设备。其次是加大对农业科技的宣传推广力度。针对广大农民群体的技术掌握程度差异、地区发展差别,要充分发挥农村科技的公益性职能特点,对农技推广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建立新型的农技推广组织与团队,引入适合当地发展的新兴技术。

(二)补齐生态和人居环境短板,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农村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关联。对于乡村振兴而言,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可通过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致力于解决乡村生态环境面临的现实困境,从而建立环境舒适的新农村。

首先,对生态补偿制度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为了优化农村生态补偿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突出竞争性多元化的制度创新方式,主要有如下措施:一方面,生态补偿要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增加农村环境资源以激励和培植农村经济发展新亮点,激发生态补偿买卖双方对环境保护的内生积极性。鼓励在遵守自然生态规律、兼顾环境承载能力并承担起维护自然义务的情况下,合理进行生态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还应该开发一批具有地方优势的农业,创建相应的品牌,帮助乡村发展经济。此外,增加生态补偿的手段,扩大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途径。

其次,改善农村居住环境。通过化解乡村生产、生活污染难题,并强化科学技术对生态的保障,强化农村的生态整治工作,致力于打造优美宜居的农村生态环境。首先,继续推动降低肥料农药利用率,以提升农业投入品效益,并鼓励指导农民在生产经营中使用有机肥,强化农业绿色防治措施。其次,提高农村地区污染处置能力,并采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设备,对于城镇污水管网可根据就近原则对周边的农村进行纳管处置;在广大农村社区引入消耗能量低的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生物滤池管理等先进处理手段,从而推动降低管理工作成本。生活垃圾方面,把垃圾分类的生活方法普及至整个乡村地区,并提升村民的垃圾分类能力,培育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

(三)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焕发乡村文化新气象

通过创新农村文化建设,为振兴农村文化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和可持续的动力来源,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通过重建农村道德观念,保护和传播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使农村文化不知不觉地融入农民的农村发展意识和文化模式,利用网络服务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村文明水平,增强农村文化繁荣的内涵建设

首先,应对于优良家训家风文化传统进行保护和传承,进一步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运动。因为家风是一个家庭应该坚持地做人处事价值标准,良好家风能够促进家庭和谐圆满以及树立家庭良好声誉,也关系到家庭社会的建立,所以必须建设好家风。同时倡导农村基层的广大党员干部,带头研究和调研族谱村史、牌匾楹联等形式,弘扬公平正义、乐善好施、勤俭节约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并记录在族谱典籍和村规民约中。继续深入开展“家书抵万金”等进村入户写好家风的宣传活动,以推进好家风世代相传。此外,将乡村中有关优秀家风的家庭故事改编并创作成农村观众喜闻乐见的相声、戏剧、小品等文学形式,使广大农民在体验各种乡村精神文化活动形式的同时,也能将好家风传统弘扬下去。

其次,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农村文化繁荣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振兴农村文化的丰富营养。保护和传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加农村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保障了建立地方特色文化体系和发展特色文化品牌,是实现中国乡村文化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首先,保护好乡村文化遗产。对于我国乡村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对现有状况进行大致的调研分析,并对其开展基于数据库系统构建的智能化规划管理工作,同时,还必须做好对相关专业人员的评价,从而建立科学的、完整的定位规划体系与有效维护管理机制。其次,合理适度利用传统农村文化遗产资源。譬如研究开发乡村特色文化,通过整合乡村的传统企业文化资源,对现代艺术创作、观光等现代化要素进行整合开发,以提高农村文化资源与经济、生态、社会等多方面的耦合效果。

三、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步入新时代之后以及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改变之后,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所提出的新的战略方法。它是基于历代乡村建设的经验总结,结合相关要求为乡村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制定并将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到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想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就必须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猜你喜欢

现代化战略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边疆治理现代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战略
战略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