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单杠
——屈腿悬垂摆动》教学路径优化探究

2023-02-22刘磊磊马微

体育教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单杠海绵动作

文/刘磊磊 马微

攀爬是低中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动作,因此学生对攀爬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如何让学生学得安全,玩得开心,则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悬垂的教学指导,本单元教学内容以低单杠悬垂为主,让学生逐步体验仰卧悬垂和多种屈腿悬垂的动作,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和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体验单杠带来的健身乐趣,由于单杠悬垂动作使学生身体位置有所改变,需要手臂力量来控制,身体姿态的变化容易发生脱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学生掌握与保护帮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一、基于教材,促进学生初步掌握

教材的直接呈现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此过程中,兼顾学生知识及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技能得以提升。学生直接参与是成功掌握技能的关键。

本单元教学对象为水平二(三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低单杆教学,但部分学生已有玩单杆的经历和体验,这为本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又因为学生对新事物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也为本课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心理基础。并且水平二年龄段的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因此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也能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一)游戏引入:荡秋千

学生2人一组“石头剪刀布”,输了的人上杠做直体悬垂动作,赢了的人在后面两手抓住其腰部前后推动“荡秋千”,6~10次以后,两人再次“石头剪刀布”比输赢,然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提示学生推时不要太用力,注意安全。

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低单杠,对这个项目产生了极高的兴趣,但是手臂力量缺乏,很多学生的握杠方式也需要及时的纠正,因此设计了这个过程。通过游戏既能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体验在单杠上悬垂摆动的动作,对单杠悬垂摆动有肢体直接感受;同时,6~10次的摆动对锻炼和加强手臂力量也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的握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的设计流程,做到因人施教。这样的游戏还可以优化器材使用,避免器材使用冲突及安全隐患。

(二)讲解、示范脚踩在“台阶”上的前摆

双手正握杠,两脚踩在离杠后约一步的“台阶”上,“台阶”可由小垫折叠而成,然后两腿屈膝,双脚离开“台阶”,身体随重力自然前摆,能重新摆回台阶上为胜。提示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一手握手腕,另一手托臀,当摆至与地面垂直时,加助力帮助摆动。

分析:悬垂摆动时人的重心和横杠是相对运动,蹬地前摆可以获得一定的后摆速度以及合理的摆动幅度。教师请学生配合的讲解示范法让学生充分的看清楚保护与帮助动作。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语言的引导,让学生知道借助蹬垫子的力量,可以让自己的身体随重心自然前摆;同时,让同伴清楚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并能给予同伴及时的保护帮助。

(三)自主学练,悬垂向前摆动过障碍

去掉“台阶”,引导学生一脚或两腿用力蹬地、收腹屈腿前举,借蹬地力量和身体重心前摆,并越过障碍。学生初步能够做到屈腿悬垂摆动后,可在单杠前设置障碍线(或者放一个小垫子),学生可以经过多次摆动,向前越过障碍,屈膝缓冲落地。

分析:根据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学说,强化是刺激关键的变量,条件反射的建立不断强化刺激的结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强化练习是学生习得技能的关键。这个过程中就是不停地引导学生一脚或两腿用力蹬地、收腹屈腿前举,借蹬地力量和身体重心前摆越过障碍,让其形成肌肉记忆。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教学,学生均能做到屈腿悬垂摆动的基本动作,但是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充分。在一开始学练的时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敢于直接跳握单杠,并在单杠上做直体悬垂摆动动作,因此,垫子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并没有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此外,学生的屈腿悬垂摆动动作中的屈体做得不到位,如何让学生体会屈体成了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巧用器材,促进学生深度体验

小学生喜爱新奇事物,教师可以借用器材,指向学生的动作学习,让技能练习更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内容科学化处理,是深度学习的精髓,也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此,笔者根据第一节课出现的问题,重新设计了教学过程,旨在通过巧用器材,提高学生屈腿悬垂摆动动作的质量。

(一)游戏引入:石头剪刀布

2人一组,面对面,同时在单杠上做悬垂动作,用脚完成“石头剪刀布”,比一比在30秒内谁赢得多,谁坚持得久。

分析:在体育课堂上,充分利用器材,并增加学生练习密度尤为重要。同时,激励式的教学策略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激励式的语言让学生的学练更具有挑战和动力,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个过程在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调动下,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体验在单杠上悬垂摆动的动作,对单杠悬垂摆动有肢体直接感受;同时,两个人同时在杠上练习,加大了练习密度,学生对于两人同时PK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单人练习。

(二)合作探究:体验正确技术动作

教师讲解示范屈腿悬垂摆动动作,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引导学生体会和探究如何做到悬垂时核心发力,大小腿折叠动作,教师时刻提醒要领,强调安全意识,学生认真练习。

分析: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自主学练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表达交流等方式,去探求事情的真相,习得体育知识和技能。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核心发力不理解,通过小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渐渐对于屈腿悬垂摆动技术动作有一个直观的本体感受,了解技术动作的构成,在这个过程中,合作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获得对体育学习情感上的肯定。

(三)借助海绵棒,助力摆动高度

4人一组,一人在杠前持海绵棒同腰高,其他成员依次体会屈腿悬垂摆动时膝盖找海绵棒的动作,体会完整的屈腿悬垂摆动动作,5~8次后,交换。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强调用力适当,学生注意动作要领,积极练习。

分析:体育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前面的练习之后,对于屈体悬垂已经有了初印象,现在这个过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于摆动能够更加充分和彻底,让动作更完善。利用海绵棒,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主的屈膝抬高,让学生不断地挑战屈腿悬垂摆动的高度,做到屈体充分。这个动作的弊端是学生一味地追求摆动的高度,忽视了摆动幅度,导致摆动不明显。

(四)条件限制,比摆动幅度

海绵棒横放于单杠底部,学生独立或在同伴帮助下完成屈腿悬垂摆动幅度过海绵棒,每人成功三次为完成一组,然后角色更换。

分析:这个过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在单杠上摆动的幅度。这个过程融入以后,学生的摆动幅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过程3和过程4融合到一起之后,学生的屈腿悬垂摆动动作更充分,完成度更高。

一根小小的海绵棒解决了学生屈腿悬垂摆动动作习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让教学效果更明显,既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也能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三、注重反思,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深度构建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评价十分必要,反思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动力。

在教学结束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反思自己在练习过程中曾经出现过,或者现在依旧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寻这种错误动作出现的原因,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深化知识理解,优化技能习得过程,明确该项技能练习的本质,探索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规律。尤其是在学生的技能习得过程中,学生自身会展示出来一些错误动作,教师可以将这样的错误动作转化成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改善动作,走出误区,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学生技能习得角度的自我的反思,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如果让你教,你会怎么教,你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解决班上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整合自己所学的各学科的知识,去实践、探究、思考,而后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深度构建。

猜你喜欢

单杠海绵动作
泡泡耍单杠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单杠上的大爷们
难固定、易脱落、隐患多 家用单杠不是神器是凶器
我与单杠的“爱恨情仇”
海绵是植物吗?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