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熊猫为何钟情竹子

2023-02-18杨阳

百科知识 2023年4期
关键词:竹笋大熊猫熊猫

杨阳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物种,堪称“国宝”。大家都知道大熊猫喜欢吃竹子,但事实上,它曾是不折不扣的肉食动物。那么,大熊猫为何要从肉食主义者变成素食主义者,并钟情于竹子呢?

大熊猫曾经是肉食主义者

从大熊猫的日常饮食可以看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就是竹子,这也让很多人误认为,它是食草动物,然而,外表看起来憨态可掬、人畜无害的大熊猫本质却是非常危险的熊科动物,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大熊猫虽然已经吃了几百万年的竹子,但它的牙齿和消化系统仍然保持着原样,没有发生变化。大熊猫牙齿的咬合力仍然非常强大,消化道结构与食肉动物类似。真正的肉食性动物(如猫)的消化道长度通常是体长的4~5倍,杂食动物(如浣熊)为6~8倍,草食性动物(如鹿)为10~22倍。尽管大熊猫是完全的草食性动物,但它的肠道全长和肉食性动物一样,约为体长的4倍。大熊猫的胃结构简单,没有盲肠,小肠和大肠之间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这些结构不会对消化纤维素、半纤维素有任何帮助。

大熊猫为何改为吃素

那么,既然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为何后来它进化得不吃肉了呢?大熊猫长着食肉的牙齿却为什么独爱吃竹子?这些问题曾一度被大熊猫“粉丝”们趣称为“百万年之谜”。

对此,科学家分析了多种原因。首先是从大熊猫的栖息环境找原因。相关化石分析表明,早在约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中国云南禄丰等地的热带潮湿森林的边缘,就生活着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熊猫,个体犹如较肥胖的狐狸。始熊猫演化出一个叫葛氏郊熊猫的旁支,它们分布于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于中新世末期灭绝。而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只有现生大熊猫的一半大,其化石被定名为小种大熊猫。从小种大熊猫的化石牙齿推测,它们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这些小种大熊猫又经历了约200万年的进化,开始向亚热带潮湿森林延伸,并广泛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和四川等地。不过,那里并没有足够的猎物为它们提供肉类食物,但是竹子的数量却非常丰富,于是,它们就选择吃竹子,最终伴随着一代代演化,它们的主要食物就变成了竹子。另外,由于竹林中很少有其他取食竹子的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也较少,这使得大熊猫能够在不被打扰的环境下进食。就这样,大熊猫找到了一个绝佳的生态位,体形也变得更为硕大。凭借着较大的体形,再加上尖锐的牙齿和爪子,即使是食肉动物也不敢对它们轻易下手,于是它们才得以幸存下来,并逐渐演化成了现代大熊猫。

大熊猫的食肉消化系统如何消化竹子

因为大熊猫的消化系统仍然是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这导致它们消化竹子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过去,科学家认为大熊猫体内拥有足够的细菌群,这些细菌群可以帮助大熊猫消化竹子纤维,但新的科学研究证实,大熊猫的肠道菌群基本无能力帮助降解竹子中的纤维,大熊猫并不能从竹子的纤维素中获取必需能量。人类通过研究解密了大熊猫选择竹子作为主要食物的原因:在野外,相对于其他食物来说,竹子分布广泛,容易获得,与大熊猫进行抢食的竞争者较少;相对于其他木本植物,竹子中含有浓度相对较高的淀粉,竹子不同部位的淀粉含量会随四季的变化而变化,大熊猫总是选择取食竹子中淀粉含量高的部位。

竹子中淀粉含量最高的是竹筍,竹笋生长的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这也是大熊猫发情和生育的季节,在这两个季节,大熊猫就优先选择取食竹笋。竹笋中的高含量淀粉可以为大熊猫大量补充体力,增加其体重。到了秋季,大熊猫以竹叶为食。而在没有竹笋和嫩竹叶的冬季,竹竿中的淀粉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则会达到一年中的最高点,这时大熊猫就开始吃竹竿了。

不过,虽然大熊猫变成了素食主义者,但它们体内却缺乏擅长降解纤维的肠道菌群,通过吃竹子补充而来的能量十分有限,所以现代大熊猫为了保持体力,很少下地活动,每天不是吃就是睡。此外,对于一年只有两三天发情期的它们来说,交配甚至都是一项颇费体力的运动,这也是大熊猫数量会逐年减少的原因之一。

大熊猫吃竹子为何不会被划伤

为什么大熊猫吃坚硬的竹子,食道和胃黏膜却不会被划伤呢?因为它们选择进食的都是竹笋、竹叶以及比较细的竹竿,而且它们也会“剥皮”。大熊猫的熊掌是有第六趾的,这个趾的作用就是帮助大熊猫完成抓握竹子的动作的,就像人类五指并拢时大拇指起的作用一样。大熊猫将竹子牢牢地握在手中,然后送入嘴中,再用牙齿将比较坚硬的外壳去掉。大熊猫的食管皮层比较厚,胃很大,胃黏膜和胃肌肉层也很厚,都是为了适应它们的食量和防止被竹子划伤。

猜你喜欢

竹笋大熊猫熊猫
我们都爱大熊猫
大熊猫
我爱“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
水中大熊猫
小竹笋的梦
挖竹笋
我与熊猫的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