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 年度全国十佳农民丨陈金良:集装箱里养出健康鱼

2023-02-17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24期
关键词:太和县产业园集装箱

说起淡水养鱼,很多人的印象可能都停留在水塘养殖,而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的一位农民,却将鱼放进集装箱里养,还构建了光伏供电、循环水养鱼、废水资源再利用供养有机蔬菜的“鱼—菜—光”生态循环系统,取得了生态和经济的双重收益。这位农民名叫陈金良,2023 年47 岁,是太和县有机良庄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9 月中旬,记者到达太和县双浮镇刘老桥村的有机良庄产业园,还没下车便听到了陈金良爽朗的笑声,只见他身着POLO 衫,透露出一丝企业家的气质,并不像是传统农民。在了解陈金良的经历后,记者解开了疑惑。虽是出生于太和县农村,但陈金良一开始并没有从事农业。大专毕业后,他曾到北京大学深造,学习过两年的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2004 年,28 岁的陈金良到深圳创业,在药品销售行业深耕了10 年,并创办了两家公司。

2014 年,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对未来农业的信心,陈金良响应阜阳市“凤还巢”号召,回到老家投资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流转约67 公顷土地种植特种蔬菜,下决心要打造出绿色有机、健康放心的农产品。1 年后,陈金良偶然接触了一家广州企业,经过接洽,坚定了他升级产业链做循环农业的想法。陈金良了解到,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全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70%以上,水产养殖逐渐成为人类食物生产的重要领域。“在‘退渔还湖’政策的指引下,针对当前自然水体渔业养殖的一些痛点,我们开始了创业。”陈金良说。

于是,陈金良进行广泛调研收集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组织专家教授进行认真评审,适时开展创新活动,发明了“鱼菜生态循环”种养结合系统,即用集装箱养鱼,箱体内部设有进排水系统、供氧系统、水质检测系统等,让养殖箱和处理设施的水自动循环,过滤出鱼粪和有害细菌,将外排废水处理后变成浇灌蔬菜、花卉的有机肥料,过滤、处理后的清水会再次流进养殖箱里,达到生态循环。

在陈金良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有机良庄产业园。这是一座占地80 公顷,集生态农业、文旅、研学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包含大田托管区、蔬菜种植区、农产品加工区、乡村旅游区等多个功能区。而70 个集装箱在园区内只占3 亩,里面养殖着鲟鱼、鲈鱼、鲫鱼、鲷鱼、虹鳟鱼等不同的品种。每个集装箱长6 米、宽2.45 米、高2.89 米,箱体分为面板、隔温层和内板三层,保证鱼儿在一个四季恒温的环境里生长,提高鱼的存活率。

“一个集装箱每小时有15 吨水流过,能够始终保持箱内水质干净,水一直是流动状态,而且鱼有逆流而上的天性,使得其肉质紧实。”陈金良介绍,目前一个集装箱一年能养3 000 来条鱼,相比传统养殖方式,节水70%—95%,节地75%~98%,节省人力50%以上,提高养殖饲料效率6%~7%,鱼的成活率在95%以上,单箱养殖年产量达到3 ~4 吨,亩均产值超200 万元。在园区一角的“鱼—菜”生态循环数字控制中心,通过数字大屏既可监测不同基地、集装箱内的实时画面,还可科学系统地调控集装箱内的溶氧量、水温、pH 值等指标。

这两年,陈金良又对“鱼菜生态循环”种养结合系统做了升级,在其中加入了光伏板,并打造可复制的模式,即智慧渔场养殖系统,10 个养殖箱体为一组,占地300 平方米,年产6 万多斤鱼,产值约100 万元。“在长江十年禁渔、传统养殖急需转型、设施渔业迭代升级的背景下,我们计划将这种模式在全国更多的地方推广,为更多农民提供长期稳定的收入保障。”陈金良说。

猜你喜欢

太和县产业园集装箱
美军一架C-130J正在投放集装箱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太和县人民医院
——智慧医疗助推高质量发展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我家住在集装箱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
“勤廉双优公仆”倒在石榴裙下(下)——安徽省太和县原县委书记刘家坤受贿案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