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2023-02-17郭会芳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24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课程体系金融

郭会芳

(作者单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满足新时期国家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十四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该规划明确指出,在2025 年之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比例要达到30%[1]。2021 年3 月,教育部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应用创新人才,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衔接。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高职院校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职院校有必要加强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加强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科技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其次,加强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促进高职教育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的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最后,加强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满足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需求,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总之,高职院校加强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同时有助于促进金融行业和高职教育的共同发展[3]。

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岗位—核心能力—关键能力”的课程体系

基于行业调研、工作过程分析,明确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的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综合考虑各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从金融行业需求、金融科技创新应用、金融科技企业经营管理三个维度进行调研和分析,构建“岗位—核心能力—关键能力”的课程体系[4]。岗位群:围绕金融行业需求,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一线从业人员为主要对象,对其职业技能进行调研和分析,得到岗位群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基于职业能力调研,明确核心能力对应的工作岗位群。关键能力:通过对核心能力的调研分析,确定金融科技创新应用、金融科技企业经营管理两个维度所对应的关键能力。

具体来说,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基于岗位群、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以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导向,确定相应的核心课程,并将其整合到教学中;基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调研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相应的专业课程;基于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整合,制订出符合职业岗位群、适合学生发展的金融科技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相应岗位群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以及专业课程,配套相应的教材。

(二)以职业发展为依据,优化课程内容

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的课程内容优化应以职业发展为依据,以学生未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5]。首先,需要对金融科技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和现有人才的技能水平等。在了解行业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优化课程设置,包括课程模块、主要课程、限定选修课等,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如传授金融、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金融科技应用是一个跨领域的学科,涉及融合金融、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注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能力,使他们能够跨界合作,深度理解和运用金融科技的核心理论和技术。

(三)以职业素养为核心,开展综合实践

第一,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能力提升为目标,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体验感,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6]。第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根据不同岗位对技能的要求进行分类,从而优化课程结构。例如,对数据分析、产品设计等岗位来说,工作者人员需要具备统计学、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相关知识;需要掌握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技术、数据可视化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专业教师可以结合企业的具体业务和岗位需求,开展与专业知识学习和岗位能力培养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到银行实习、到保险公司实习、到互联网金融公司实习等;同时也可以让企业教师担任专业课的主讲教师。第四,开设第二课堂,开阔学生视野。在课程建设中,可以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如开展金融科技应用专业创新创业大赛、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等;也可以组建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社团,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担任社团导师。

(四)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的更新和升级

在数字化时代,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对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构建与金融科技应用相关的专业课程体系势在必行。首先,构建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金融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满足金融机构和企业对高素质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应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以行业需求为课程设计的导向,确保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金融科技人才。其次,进行课程的更新和升级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关键步骤。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商业模式的变革,金融科技迅速发展。为了使专业课程体系与时俱进,应不断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升级。可以通过与金融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的合作,深入了解最新技术和行业趋势,引入前沿的课程内容,确保学生接触到最新的金融科技应用知识和实践案例。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金融科技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金融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作出贡献。

三、高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设计

高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应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几方面。在制定课程体系时,应关注学生需求和市场趋势,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能与实践相结合。

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周密规划。首先,应明确课程体系的目标。高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能培养具备金融科技应用技能和专业素养的人才。这些人才应具备深厚的金融学和科技学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金融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风险管理等。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快速变化的金融科技行业需求[7]。其次,课程内容应该与市场需求和趋势相吻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密切关注金融科技行业的最新发展,结合金融实务和科技应用,提供全面且前沿的知识与技能培训。例如,可以增加金融创新、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掌握实用技能。课程的组织形式也是构建课程体系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理论授课、实践项目、实习实训等,以打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再次,在教学方法方面,应注重采用多元化教学法,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通过项目驱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评价方式应能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训报告、团队项目评估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总之,高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又关键的任务,只有从总体框架设计到具体实施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和市场趋势,融合理论与实践,才能培养出适应金融科技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专业课程的选择和设置

为了使学生具备扎实的金融知识和科技技能,需要精心选择和设置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选择和设置方面,需要考虑到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强化创新思维、培育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应该围绕金融和科技两个核心领域展开。金融方面的核心课程应包括金融市场、金融产品设计与创新、金融风险管理等内容,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运作机制。科技方面的核心课程应涵盖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大数据与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内容,以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科技应用技能。

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除了传授理论知识,还需要设置实践性强的课程,如金融科技案例分析、金融科技产品开发实训等,通过真实案例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设置跨学科课程,如金融科技与法律、金融科技与人文社科等,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最后,专业课程的选择和设置还需考虑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可以通过设置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课程、开展社会实践等方式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从事金融科技工作时能够遵守规范、提供优质服务,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合理选择和设置专业课程是构建高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和关键。设置多元的课程,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金融科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设计

实践教学是高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的核心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实践教学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操作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模拟交易平台进行股票、期货等金融产品投资交易,并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投资策略分析。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真实项目合作,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了解实际业务运作流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开发“互联网+金融”等创新型项目,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金融科技行业中,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是必不可少的素质。因此,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学习创业基础知识,学生可以为自己未来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还要学习市场调研、商业模式设计、风险评估等创业相关知识,为将来创业做好充分准备。高职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社会繁荣和进步。

四、结语

在高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学生的需求,结合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教育,设计出一套完整、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应该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并且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调整,以适应行业和学生的变化。在这个体系中,要注重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金融科技应用人才。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不断完善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的教育目标,为行业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课程体系金融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P2P金融解读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