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解决措施

2023-02-17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24期
关键词:全面实施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程 磊

(作者单位:泰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度阶段转向高质量阶段,对事业单位的运行管理和职能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内外部环境变动的交织影响下,事业单位已经进入了“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的转型发展阶段。在该背景下,如何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资金的最大功效成为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此,本文在厘清预算绩效管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程中存在的难点,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责任,优化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助力事业单位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

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支出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预算管理中融入绩效理念,将绩效目标设定、跟踪、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以提高预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管理活动。从本质来看,预算绩效管理是在绩效目标指引下,对预算管理的系统化、体系化升级,能从源头整合资源消耗高、绩效评价低、转型发展难的预算项目,提升预算项目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持续增强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1]。

二、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一)有助于优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是事业单位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谋求转型发展的有益尝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推动事业单位充分吸收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对预算管理进行科学化、合理化调整,优化事业单位的运行与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事业单位履行职责、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同时,依托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能对自身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知,明确未来发展路径,制定严格的绩效奖惩机制,促使内部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提升实务工作效能,提高事业单位抓机会、避风险的能力水平,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优化公共服务职能,助力社会发展。

(二)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事业单位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优化财政资金的调配与使用,实现从“讲管理”到“求效益”的理念转变,能从客观角度评估主责、主业的推进情况,辅以严格的申请审批机制,在运行与管理的各环节中强调“花钱必问效”的根本理念,从而在增强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岗位主体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实现全流程、无死角的预算资金使用跟踪,极大遏制资金调配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浪费、腐败、挪用等恶性现象,切实提升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综合效率,确保各项工作按年度预算计划有序开展,提高财政资金的变现效率,在实现事业单位运行管理目标的前提下,进一步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在激发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助力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功能效用。

(三)有助于督促事业单位履行职责

进入新发展阶段,事业单位的运行管理日益强调科学化、体系化,而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不仅是事业单位审时度势,更是积极转换发展思维、谋求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在战略发展规划的框架范围内,实现计划编制、业务执行、资金管控、效果评估等环节的紧密结合,遵循“线索式”工作推进原则,连点成线,在各职能部门间搭建起协同配合的有机体系,切实提升内部控制能力水平。同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事业单位解决“花急钱”“急用钱”“花大钱”的问题,督促事业单位各项职能工作严格遵循年度预算执行,真正把每一分财政资金用到实处、发挥实效,有效树立起正面、健康的事业单位形象[2]。

三、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

(一)对预算绩效管理认知不清

预算绩效管理是关乎事业单位战略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需要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通力合作。但是,目前事业单位部分领导层对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不清,认为这项工作仅由财务部门负责即可,无须过多干预,导致其虽然实施了预算绩效管理,但与实务工作相脱节,形式化倾向严重,没有认清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运行管理的意义,综合效果较差。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预算管理方案,专业性高、体系性强,涉及的职能工作和业务环节较多,对于流程衔接、专业能力的要求较高。而部分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时间较短,财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实操技术、业务经验积累有限,导致设置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存在脱离实际、量化程度低、表述不规范等问题,从而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价客观性与科学性。

(三)预算绩效管理的综合质量仍有待提升

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实施了预算绩效管理,但预算绩效管理的综合质量仍有待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深度不够,认为预算绩效管理的实务工作开展满足基本要求即可,无须就模式机制进行深入探究,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定期总结与评价。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导致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难以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功能效用,不仅不能实现预期目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行工作的“累赘”,最终阻碍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四)预算绩效管理结果未得到有效运用

有效运用预算绩效管理结果是完善管理闭环、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功能效用的重要保障。而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过于关注绩效管理的过程,忽视预算绩效管理结果的运用,难以形成助力事业单位决策调整、模式优化的长效机制。同时,部分事业单位并未针对预算绩效管理结果的运用制定相应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导致相关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主体责任日渐淡化,难以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功能效用,阻碍了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解决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难点的策略

(一)提升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

提升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是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前提。

一方面,事业单位应立足战略发展,颁布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纲领性文件,督促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为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推进提供科学、明确的制度依据,谨防因制度缺失、主观原因导致的工作失误,提升工作效能,最大化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功能效用。同时,定期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专业知识讲座、实务工作研讨、经验教训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工作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紧迫性、战略性形成正确认知,最大化扫除实务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阻碍,切实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功能效用。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利用优化组织结构的契机,成立预算绩效管理责任小组,运用定点宣传、专题培训、技术实操等多重手段,强调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重要意义,组织工作人员深化理论学习、强化技术应用,辅以预算绩效管理行业领域的专家讲堂、实践提升等多种形式,加速培养一支懂专业知识、擅实践操作、能管理创新的复合型预算绩效管理人才队伍,营造团结统一、有机协同的内部氛围,真正使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融入战略、深入人心,夯实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3]。

(二)科学、合理设置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

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设置能使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事半功倍。事业单位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应全面考虑本单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综合考虑行业特征、地区因素、业务内容等方面,融入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对照行业标准、历史经验、政策规范,精简绩效层级,强化流程环节、节点的沟通配合,根据实际情况整合或删除应用效果差、重复频率高的绩效指标,确保预算绩效管理指标的指向性明确、结构性合理,能够切实反映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性、效率性,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急、难、穷的业务项目中。同时,预算绩效管理的指标设置还应综合运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充分发挥定性与定量两个维度的天然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突出成本优化和质量把控,实时对预算绩效管理指标的应用情况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树立动态更新的思想观念,一旦发现合理性差、效率性低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主管部门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评价指标整改方案,从而确保指标设置的客观性、合理性,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

(三)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量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应始终围绕提质强能的战略目标,立足整体发展,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量。

第一,开展预算绩效评估。事业单位应秉承“计划为先、实操在后”的根本理念,针对项目工作,构建预算绩效评估机制,综合评估预算绩效目标、资金资源调配、可行性分析等内容,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和风险偏差,适时总结运行数据,为管理层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推进正规化转型。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并非机械性的单向工程,而是循环往复的系统化工作。事业单位应依托预算绩效管理小组,严格按照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推进实务工作,压实岗位主体责任,切实在预算绩效管理的流程中把好审核关,加速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正规化开展,确保实务工作真实、规范、合理。

第三,推进动态回溯。事业单位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要着力开展贯穿全局的动态回溯,及时就一个工作阶段的预算绩效管理实务开展总结评价,从而在第一时间发现风险隐患,并制定针对性策略加以防范,确保预算绩效管理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事业单位还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更为专业、精准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形成自身基础性预算绩效管理为主、第三方专业化预算绩效评价为辅的新型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全面提升自身预算绩效管理能力[4]。

(四)制定针对性的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机制

事业单位应建立一套针对性的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机制,依托闭环管理,有效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功能效用,助力事业单位运行管理效能的提升。

第一,明确资金分配计划。事业单位应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职能部门及工作项目进行赋分、评级,区别分配财政资金,使财政资金优先满足绩效评价好、工作效率佳的部门和项目,反之,则适度缩减资金分配计划。

第二,明确奖惩机制。事业单位应立足事业单位发展全局,在年度评优评先中充分考量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对评价结果高的部门及个人进行精神表扬和物质奖励,从而有效激发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履行主体责任;对于评价结果差的部门,要限期整改、跟踪落实,适度兼并、剔除能源消耗高、工作效率低的工作或环节,实现组织结构优化的良好效果。

第三,推进公开公示。事业单位应遵循公开公正的基本原则,在决算公开的基础上,及时公示、公布预算绩效管理结果,详细描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的实际情况、问题隐患和倾向性风险,推动责任具体到人,全程跟踪整改,倒逼各职能部门或工作团队就预算绩效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开展针对性整改,并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强化结果应用,形成长效机制,切实强化项目管理、提升项目质量,形成良性发展机制[5]。

五、结语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事业单位需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推动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的集约化、精细化转型升级。但是,事业单位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难点,应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科学设置预算绩效指标,规范预算绩效管理程序,化危为机,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功能效用。

猜你喜欢

全面实施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汪洋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胡春华强调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汇聚更多力量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全面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推进我省林业现代化建设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