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的缺憾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提倡

2023-02-17苗怀明

古典文学知识 2023年1期
关键词:篇幅刘姥姥全书

◆ 苗怀明

就中学阶段中国古代小说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受课程体制、教学时间、师生精力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短篇小说更适合中学语文的教学需要,而长篇小说只能以短篇小说的形式进入语文教学。所谓短篇小说的形式,就是采取选段即通常是选取长篇小说中那些写得最为精彩、最为经典的部分,将其剪裁成短篇小说纳入中学语文教学。

就目前正在使用的中学语文教材来看,其所选中国古代小说方面的篇目如下:

《世说新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搜神后记》(《桃花源记》)

《聊斋志异》(《狼》、《促织》)

《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

其中《世说新语》、《搜神后记》、《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四部作品为短篇小说集,所选六篇皆为篇幅很短的短篇小说,而另外四部《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则为长篇小说,但即便是篇幅最小的《儒林外史》也有五十六回,近四十万字,教材则选取这四部长篇小说中的五个片段。这种裁长篇为短篇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已经在中学中持续了很多年,大家也多习以为常。但无论是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还是从阅读和欣赏能力的掌握这些角度来看,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教学、学习方式是存在问题的,必须想办法予以纠正。

清 孙温 《红楼梦》刘姥姥初游潇湘馆 藏于旅顺博物馆

众所周知,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的区别并不仅仅体现在篇幅上,两类体裁的作品对人物、情节、时空、结构等方面的安排处理乃至创作手法都有明显的不同。仅就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言,限于篇幅,短篇小说只能从特定角度截取其人生的一个片段,突出其某一个方面的特点。而长篇小说则可以较为完整详细地描写其人生的各个时期、多个方面。同样,短篇小说只能展现人物性格中的某一个方面,而长篇小说则可以充分展示其性格的各个层面,展现其性格的形成过程,写出人物形象的多元性、丰富性和复杂性。总的来说,短篇小说中的人物通常是扁平的,而长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则多为立体的。

将长篇小说剪裁为短篇小说进入中学语文教学,往好处说,是尝鼎一脔,通过精彩片段的学习领略全书之一斑,但其缺憾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挂一漏万,只能领略作品的部分佳处,把握作品的部分特点。人们过去经常将以偏概全的方法说成是盲人摸象,但实际上这种裁长篇为短篇的方式正是盲人摸象。以刘姥姥进大观园为例,这是刘姥姥第二次去贾府,也是《红楼梦》中的重要情节,曹雪芹整整用了三回多的篇幅,在作品中能占到如此多篇幅的故事并不多,只有秦可卿之死、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和尤二姐、尤三姐之死等。但教材并没有完整收录这个故事,而是节选了第四十回中的部分内容,即刘姥姥吃饭逗众人发笑的这个片段,连一回的篇幅都不到,就《红楼梦》全书来看,不到作品的八十分之一。

教材所选刘姥姥吃饭的这个片段固然写得非常精彩,但无论如何不能替代对《红楼梦》全书的阅读,即便是其中的核心人物刘姥姥,在这个选段里也只能展示其部分特点,根据这个片段产生的刘姥姥印象,与读过全书之后对刘姥姥的印象会有较大的差别。毫无疑问,必须将全书有关刘姥姥的描写汇总起来,才能完整、准确理解这个人物形象。而且这个片段富有戏剧色彩,这样的场面描写在全书中并不多见。如果学生的阅读止于刘姥姥进大观园,其对《红楼梦》这部小说的印象肯定是存在偏差的,甚至可以说是被误导的。

再以以往被选入教材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个片段来说,这虽然也是全书最为精彩的段落之一,表现了林黛玉知书达理、谨慎小心的这一面,但作品在此后呈现出的林黛玉形象与此有着很大的反差,比如她的多愁善感、幽默机智等,在这个选段里是看不到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个片段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展示是不完整的,也是缺少深度的,自然无法替代全书的阅读。

从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将长篇小说剪裁成短篇小说的选段式阅读固然便于教学,省时省力,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那就是人为隔断了所选片段与前后文、与全书的有机关联,将其孤立起来,遮蔽了长篇小说内容丰富复杂的一面,不管是人物的思想、性格还是人物之间的关系。这种方式甚至还不如选取独立的短篇小说,毕竟这些小说本来就是作为短篇小说创作的。用选段方式替代长篇小说的阅读,这只能说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一种存在严重缺憾的阅读方式。

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戏曲、话剧中篇幅稍长的文学作品如《窦娥冤》、《牡丹亭》、《雷雨》、《哈姆雷特》、《茶馆》等也是选取选段的方式。以诗歌、散文而言,中学语文教材也是侧重选收篇幅较短者,连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都是节选。这样也导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学语文教材各类文体的分布不够平衡,诗歌、散文偏多,小说、戏剧则偏少。

这种剪裁长篇小说为短篇小说方式产生的弊端是很明显的,那就是造成学生在中学阶段的阅读基本停留在浅层次,难以进入到深度阅读,而且阅读量也存在严重不足,无论是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皆是如此。这种阅读很像当下人们使用手机进行的阅读,即那种碎片式的浅层阅读。

这种片段式浅层阅读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但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学习的实际情况,既不可能对现有的课程体制进行根本的变革,学生又没有时间和条件去阅读那么多书籍,在此情况下,整本书阅读观念的提出就很有针对性。其实,整本书阅读并不是什么新观念,此前就有人提出过,正是因为中学语文教学存在这种弊端,因而有专门提倡的必要。

对整本书阅读,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得很明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言下之意,就是要通过整本书的阅读来开拓眼界,保证足够的阅读量,找到不同于片段式阅读的整本书阅读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明白这个背景,也就可以理解《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当然,限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也只能选一两部作品作为范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小说经典之一,《红楼梦》被选作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样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需要强调的是,《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举一反三,掌握长篇小说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其他长篇小说的阅读中。

遗憾的是,有关部门虽然将《红楼梦》作为范例,纳入中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但并没有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提供学术支撑和指导,提出具体要求,各个学校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根据自身的条件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目前中学语文《红楼梦》整本书的教学和学习还处在各自为政的摸索阶段。

《红楼梦》前八十回加上后四十回,有八九十万字,篇幅还是相当大的,相当于初中、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所有课文之和,这对学生和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采用整本书阅读,与以前的选段式阅读有何不同?有哪些需要重点把握的地方?怎么阅读才能体现出整本书阅读的特点?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并给出答案的。

对《红楼梦》这类篇幅巨大的长篇小说来讲,既然是整本书阅读,除了对细节的把握外,就需要特别关注一些全局性的问题,透过繁杂的故事情节、众多的人物形象,完整、准确地理解整部作品,欣赏其精妙之处。根据笔者的理解,如下一些方面是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

一、把握全书的思想及情感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就明确介绍自己的创作动机,那就是忏悔和纪念。忏悔主要指向家族,纪念则指向女性,可见该书是一种追忆似水流年的“忏悔录”。因此对《红楼梦》思想、情感的把握应当尊重作者本人的意见,通过认真阅读文本获得。作者隐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背后,不动声色地通过具体场景和对话特别是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言行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等许多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比如排斥科举制度、反对文死谏武死战、不喜欢女儿出嫁、喜欢女儿不喜欢男人等,这些观念与当时的主流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具有明显的叛逆色彩。从情感上来看,全书始终带有一种感伤色彩,具有较强的抒情性。从第五回的描写来看,书中的人物特别是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那些女性,她们的命运乃至贾府的悲剧命运早已注定,无可更改,作者在《红楼梦》套曲中抒发了那种难以抑制的忧伤。

二、了解人物性格、思想的完整性、丰富性和复杂性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他们的思想、性格往往是丰富、复杂的,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比如林黛玉,她有比较清高、刻薄的一面,也有随和和幽默的一面,读者很容易注意前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后一个方面。比如贾宝玉,他一方面持女尊男卑思想,觉得女儿高贵,但另一方面又无情地将茜雪赶走,晴雯也差一点被他赶出去;他一方面希望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爱情,但另一方面则具有很强的寄生性。再比如王熙凤,读者多注意她的精明强干、心狠手辣,但从作品的实际描写来看,她也有开明宽厚的一面,她对贾母的孝顺并非仅仅是做个样子,她对刘姥姥也有真诚的成分。如果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对人物形象的了解就存在偏差,因而应该全面了解,正是因为这些人物有丰富、复杂的思想、性格,才显得逼真,具有立体感。前面提到的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如贾母、贾政、妙玉、袭人、晴雯等也是如此。

三、了解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丰富性

《红楼梦》的故事场景主要发生在贾府特别是荣国府内,重点展示了家族人伦及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在作品中,每个人都处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扮演多种角色。比如贾宝玉,他既是林黛玉的表哥,又是林黛玉的情侣;他是贾政的儿子、贾母的孙子,又是元春的弟弟、探春的哥哥;他是袭人的丈夫,又是袭人的主子、秦钟的好朋友。其他人物如薛宝钗、王熙凤等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复杂的家庭社会关系网上,连接着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这种关系是互动的。这种以家族为纽带的关系带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因而对小说人物的考察不仅要看其个性,也要看其在家族及社会关系网上的位置。

四、理清《红楼梦》的主线及情节发展的脉络

从作品的实际描写来看,《红楼梦》有两条线索:一是家族从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另一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前者是主线,后者是副线,且在前者的基础上展开。不少读者阅读《红楼梦》只关注其中的爱情描写,从全书的内容来看,写宝黛爱情的篇幅并不太多,全书大部分篇幅在写家族中的其他人物,如果《红楼梦》只是一部爱情小说的话,这些内容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从全书的内容来看,作者更多的是展现整个家族的变迁,不管是高高在上的主子,还是身份卑微的奴仆,都是家族叙事的一部分,不管他们的身份有多大的差别,他们都是贾府命运共同体中的一员,家族破败,每个人都无法幸免,包括宝黛的爱情。

宝黛爱情是在家族从盛到衰的背景下展开的,作品描写了两人从初识到了解、从了解到默契的全过程,这也是读者最为关注的一条线索,但往往会忽略其与家族主线之间的关联。

五、了解《红楼梦》的结构方式及特点

《红楼梦》的结构颇为复杂、精致。从故事讲述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三个层次,贾府从盛到衰的故事是石头讲述的,这是主故事层。整个故事采取了一个大倒叙,因为这是石头下凡历劫之后追述而成。在这个故事下,还有一些次故事层,比如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宝玉讲耗子精的故事等,讲述人分别为冷子兴、贾宝玉等。在主故事层之上,还有一个超故事层,讲述《红楼梦》创作的由来以及石头下凡历劫的故事,讲述者是一位说书艺人。

清 孙温 《红楼梦》石头记大观园全景 藏于旅顺博物馆

从故事内容的安排来看,全书呈线性网状结构,主线是家族从盛到衰的变迁,宝黛爱情的发展等构成副线,在各个时间点上有着复杂的人物关系,这些都是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对话呈现出来的。整个作品如同一张蜘蛛网,牵一发而动全身,非常精密。如果不了解《红楼梦》的结构方式及其特点,在阅读《红楼梦》时就会觉得眼花缭乱,无从把握。

六、理清《红楼梦》情节之间的关系

前面说过,《红楼梦》的结构呈网状展开,纵横交叉,因而各情节并非互不相干,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或为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比如刘姥姥的一进贾府、二进贾府,或为逻辑上的因果关系,比如傻大姐的误拾绣春囊和抄检大观园,没有傻大姐的误拾,就没有后者,就不会有探春和晴雯的激烈反应。再比如《红楼梦》中多次写到主要人物的生日,比如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的生日,这些描写分散在各回中,它们并非互不相干,彼此不仅存在前后、因果关系,而且还形成鲜明对比,将这些生日描写对照来看,可以欣赏作者犯而不犯的高超艺术手法,也可以了解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七、理清《红楼梦》的伏笔

《红楼梦》全书是一个艺术整体,不仅各个人物之间形成一个复杂的关系网,而且各个情节之间前后呼应,彼此勾连,形成紧密的联系。为了强化人物、事件之间的关系,曹雪芹还使用了大量的伏笔,使全书各个部分有机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该书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和《红楼梦》套曲都或明或暗揭示了作品主要人物的结局,与后面的情节形成呼应。此外,作者还利用诗词、梦境、酒令、剧目等设置伏笔,这些或在数回后呼应,或千里伏线,在结尾处呼应。因后四十回并非出自曹雪芹的手笔,有的伏笔已无法看到呼应的文字,比如茜雪和小红的描写,明显带有伏笔的性质,在前八十回中没有看到呼应文字,但是据脂砚斋批语交代,八十回后,贾府抄家,贾宝玉落难时,有茜雪和小红出场的描写。因而读《红楼梦》时,不仅要深入了解每一个情节及细节的内涵,还要注意其与此前此后人物情节之间的关联。

如何在现有中学语文教学体制下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这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问题。《红楼梦》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从整本书阅读的角度来看,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笔者这里只是列举了其中一些方面,希望能对中学生的阅读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篇幅刘姥姥全书
Britain's“Shark House”
图片资料
刘姥姥吃鸽子蛋
刘姥姥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西湖》一部婉约而豪放的西湖全书
新发现的线装本《张天师发病书》《发病全书》整理研究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proximal and distal nerve segments of rats with sciatic nerve injury during Wallerian degeneration
刘姥姥的公关术
寄小读者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