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探析
——以广西某高校为例

2023-02-15吴成林韦淑仪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2期
关键词:政治学导师研究生

吴成林,韦淑仪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 530006)

2019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中指出,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形成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并重的培养格局,着力培养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传承创新的优秀人才[1]。随着政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学者指出,我国的政治学学科及研究生培养缺乏中国政治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和理论创造[2],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整体研究水平与我国国家治理的生动实践还不匹配。

文章立足于广西某高校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根据调查问卷所收集的数据,对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一)数据来源

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对所需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当前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基本情况,根据对问卷结果的初步分析,表明问卷本身能够比较客观地指出当前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针对性强。本次问卷的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学校培训、导师交流、个人学习动机等。其中,样本总量为70份,基本信息包括3个方面:性别方面,男性23人,占32.86%,女性47人,占67.14%;年级方面,硕士一年级为42人,占60%,硕士二年级为21人,占30%,硕士三年级为7人,占10%;民族方面,汉族为52人,占74.29%,壮族为14人,占20%,瑶族为1人,占1.43%,其他民族为3人,占4.28%。调查对象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调查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二)统计结果

1.学科基础理论影响。部分研究生是跨学科考研,重新学习一门新专业是有一定难度的。数据显示:6名研究生基本不了解政治学学科理论知识,基础薄弱,占8.57%;60名研究生比较了解政治学学科的理论知识,占85.72%;4名研究生能够主动了解和掌握政治学学科前沿理论知识,关注中国政治学发展动态,仅占5.71%。

2.高校相关培训情况。“高校要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把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将科研创新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融合起来”[3]。高校肩负着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使命和重担,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其育人的价值追求。调查数据显示,32名政治学专业研究生接受培训机会少,占52.86%;20名研究生接受培训机会多,占28.57%;13名研究生没有接受相关培训,占18.57%。总体而言,高校对于文科类研究生的培养缺乏科研能力相关培训,不重视技巧性训练,课外活动开展少,过于强调对文科类研究生的理论培养。

3.导师提供指导意见。研究生科研能力依托导师的教育和培养,在理论学习和论文撰写方面,导师的意见往往能够起到给研究生提供研究方向和答疑解惑的作用。研究生积极与导师交流,不仅能够将自身学习兴趣与研究方向结合起来,细化研究目标,有目的地加强文献梳理和资料收集的能力,同时还能提高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调查数据显示,14名研究生认为导师对发表论文的指导较少,占20%;28名研究生认为导师的指导一般,占40%;28名研究生认为导师的指导较多,占40%。可以看出,导师与研究生的交流还是比较多的,主要体现在论文指导方面,而且大多数研究生认为导师的指导意见比较重要。

4.学习自主性和论文发表情况。政治学是一门理论基础要求较高的学科。研究生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观察能力来研究社会中的政治现象。对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而言,必须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尤其要立足我国实际情况,注重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多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将知识的学习做到系统化、结构化,提高创新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研究生一周中自主学习文献的时间达到8个小时以上的只有16人,占22.86%;学习时间在2~4小时的有26人,占37.14%;学习时间在4~8小时的有17人,占24.29%。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低,教师需要对研究生加强训练,提高其学习主动性。研究生科研能力强不强、理论基础掌握牢不牢、教育质量好不好主要体现在论文成果取得上,这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数据表明,49名研究生没有发表论文,占70%;发表1~2篇论文的研究生有18名,占25.71%;发表3篇以上论文的研究生有3名,占4.29%。由此可见,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尚待提高。

总体而言,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这种情况是学校培养机制、导师交流、个人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研究生管理和培养机制缺乏能动性

为了进一步了解政治学专业研究生所在高校关于其培养和管理投入力度的情况,文章运用问卷调查的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的方式,对学校的科研投入和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比较。

1.科研实践活动较少

调查数据显示,有67名研究生赞同开展实地调研,占95.71%,只有3名研究生出于安全、时间和精力消耗较大等原因不赞成开展实地调研,占4.29%。这说明,政治学专业研究生认为政治学学科也需要通过实地调研才能发现问题,而且在调研过程中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仍然有部分因素制约实地调研的开展进度,如没有目标、没有经费、没有同伴、调研条件艰苦等,说明高校对于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仍然停留在课堂理论教育层面。

2.政治理论课时效性低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研究生认为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对科研活动不够重视,受培训机会少,理论课程单一且缺乏灵活性,所以无法突破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当前,多数高校仅通过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缺乏对政治实践活动的认知和参与,知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经过实践和调研,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科研能力。

(二)个人学习动机不同

由于研究生未来就业选择方向不同,所以在学习动机方面也各不相同,作者通过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申报科研项目的原因和撰写论文动机进行分析。

1.内生需要和目标构建不同

大部分政治学专业研究生通过在课题研究中确定自身的研究方向和提高科研能力,争取在研究生阶段发表1~2篇论文,为今后就业和深造做好铺垫。申报科研项目是检验研究生内生需要的重要指标。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申报科研项目是出于提高自身能力和个人兴趣的目的,也有研究生因为评奖评优而申报课题。但是,仍然有一些研究生因为课程需要或者追随大众而申报课题,没有做好研究规划,功利主义较强,缺乏内生动力。

2.自身能力和社会因素影响

论文质量和数量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直接体现。部分研究生能够明晰自身的写作动机,有针对性地提升科研能力,自控能力较强,而且目标较为明确。一些研究生基于学校硬性要求(部分高校规定研究生公开发表1篇论文才能毕业)去撰写论文,动机较被动。由于学习动机不同,论文写作动机也不尽相同。调查通过多选题的形式发现影响论文写作的因素有学校规定、评奖需要、导师要求、自身发展等,其中,大多数研究生都认为撰写论文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发展需要,证明自身的科研能力水平。

随着知识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能力需求较大,目前,我国的政治学专业尚未划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因此,政治学专业研究生愿意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比例不高,对于学科体系的掌握也处于认识阶段,没有对自身专业的理论发展作进一步研究。

(三)导师育人责任不明确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研究生管理实行导师负责制,部分导师实行“放羊”式管理,需要研究生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研究生能力差异较大,且导师无法对其进行因材施教,导致研究生的整体能力没有提高。此外,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多,部分导师甚至出现一对多,或者更多的局面,导师既要承担自己的科研项目和教学任务,又要处理行政事务,还要对研究生进行专项训练和论文指导,育人责任不明确,育人意识下降。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政治学专业研究生没有参加过研究项目的占比是41.43%,没有申报科研项目的人数占比是60%,说明导师没有对该部分研究生进行严格要求,在管理和培养上比较松散,这部分研究生的自主意识和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研究生管理和培养机制

1.完善学科协同育人机制。对于起步晚,理论体系有待完善的学科,要依托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实现多学科资源共享。政治学通常依托哲学、历史学、法学等传统学科,加强多学科交流,必须要建立多学科导师团队、多学科交流平台、研究生之间学科互补合作等科研创新协同合作方式。

2.加强学科研究方法训练。政治学专业研究生掌握的技能除了文献综述和资料整理等能力之外,关于数据分析、数据建构、实践活动等技术性能力比较薄弱。高校要立足学科需要,将文科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内化到教学内容中,结合学科特色,将培养目标与校外实践活动相融合,提高研究生学科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

3.加大研究生科研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导师要鼓励研究生参加实地调研,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观察现实世界存在的“真问题”,切实提高研究生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等能力,真正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大对文科类研究生实地调研的支持力度,开展调研经验交流会,打造多学科帮扶团队。

(二)明晰导师责任,强化学术个性化指导

1.明确导师的育人责任。通过制度进一步明确导师的育人责任,对行政事务多、课题少的导师,可以相应减少其招生名额,对于指导研究生不力的导师要有一定的惩戒机制,同时,导师应通过自身努力发挥榜样作用,带动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

2.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会。通过定期组会掌握研究生的学习动态,即导师可以指定一名信息联络员开展两周一次或每月一次的师生交流会,既有利于导师掌握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针对不同研究兴趣的研究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建立学习共同体。

3.完善团队帮扶机制。组建研究生学术团队,采取小组帮扶模式,以强带弱、以老带新,打造科研共同体。鼓励高年级研究生带动低年级研究生,申报课题项目时采取团队申报模式,发挥团队凝聚力。

4.强化个性化指导。导师要对所带研究生的学科知识、科研能力、兴趣爱好、专业特长、性格特点进行摸底考察,对研究生进行分类管理和个性化指导。例如,有的研究生本科专业是编导,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建议其对政治传播学进行研究;对于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应给予表扬和奖励,提高研究生的竞争意识。

(三)激发内生动力,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

“学术志趣是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内在动力,其外在的表现是端正的科研态度、严谨的科研规范意识、持续的科研投入和较好的科研成就感。”[4]政治学专业研究生要培养自己的研究兴趣,应进行系统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端正科研态度。科研是一项需要有艰苦奋斗的决心,吃苦耐劳的毅力,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的工作。研究生必须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进行探索和思考,而且要明白科研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总结。

2.增强学术自觉。政治学是研究治国理政的学问,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新时代政治学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指南,也提供了大有可为的机会。政治学专业研究生要增强学术自觉,立足制度自信,加强对理论基础的学习和巩固,厘清政治学科的命脉,明确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政治学研究的时代气息。

3.提升科研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研究生学习期间最大的任务就是通过研究来开展学习,既要积极参加课题申报和撰写学术论文,也要将科研当作一种责任,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自觉性。同时,积极寻求导师、同门和同学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4.提高科研论文写作的自主性。政治学专业研究生必须要熟悉论文的撰写格式要求、明确选题方向、拓宽收集资料的渠道、增强专业熟悉程度、培养学术兴趣,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基础薄弱的研究生要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学科敏锐性,开阔研究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5]。在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政治学专业研究生要立足中国实际,坚持以我国生动的政治实践为研究对象,加强对政府治理、地方治理、政党治理、腐败治理、城市治理、乡村治理、社区治理等国家治理各领域政治实践的研究,增强学术自觉和学术自信,加强理论学习,为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政治学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居住的政治学
V eraW an g
导师榜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政治学与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