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行劳模群体的示范作用与当代价值

2023-02-14杨建中张孟欣

关键词:劳动英雄边区劳模

杨建中,张孟欣

(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崇尚劳动的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培育形成了伟大的劳模精神。中国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英雄和模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1]中国的劳模评选活动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炮火纷飞的洗礼之下,各个根据地相继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形成了走在时代前列的劳模群体,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太行区的劳模群体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推进革命战争、引领社会风尚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研究太行劳模群体的精神示范作用,对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太行劳模群体的产生

太行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创建的根据地之一,为中国革命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地建立之后,就在区域内开展过劳模评选活动,选出农业生产领域及其他行业中的一些佼佼者授予荣誉称号。1944年和1946年的两届太行群英会更是将劳模评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形成了太行劳模群体。太行劳模群体活跃在边区,他们的事迹被大力宣传,他们的人生融入了边区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推进了边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1.1 太行劳模群体形成的时代背景

在革命战争年代,边区政府不仅要应对残酷的军事斗争,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还要应对种种自然灾害。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与异常艰苦的条件,边区政府决定以大力发展生产作为突破口扭转不利局势。1938年1月,陕甘宁边区举办制造品竞赛展览会,对先进工厂和劳动英雄进行奖励,劳模评选运动开始[2]。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对生产运动中的积极分子进行奖励,把表现突出的个人选为劳动英雄,给予奖金、奖章、农具等物质奖励,同时大力宣传和报道劳动英雄的事迹。各根据地纷纷效仿,涌现出大批劳动英雄。

太行根据地的劳模评选活动始于1942年。为战胜严重的自然灾害,边区政府鼓励民众进行生产自救,并通过选举劳动模范的方式调动全区各行各业的生产积极性。1942年4月14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颁布春耕奖励法,以县为单位举行竞赛,选举劳动英雄给予奖励[3]。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发出“组织起来”的号召,鼓励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在组织和生产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劳动英雄的评选标准更加注重集体示范性,不仅要求在生产中个人表现突出,而且要在互助合作中起到引领作用。同年,李顺达积极响应号召,率先成立互助组。由于互助组在发展生产、支援前线中成绩突出,李顺达被平顺县评为民兵战斗英雄,生产劳动模范[4]571。在边区机关报宣传报道与人民群众的口耳相传之下,劳动模范的事迹得到广泛传播,劳模评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促进了各行各业更多模范工作者的产生。

1.2 太行劳模群体的形成

经过边区政府几年的宣传与实践,劳模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证实,劳模评选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为表彰太行边区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检阅游击战与大生产运动的战果,发扬英雄主义精神,鼓舞各行各业的生产积极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积蓄力量,边区政府决定于1944年11月20日至12月7日在黎城县南委泉村召开太行区第一届群英大会。大会共评选出边区杀敌英雄31名,劳动英雄39名[5]。边区政府对这些英雄给予了精神嘉奖和物质奖励。大会通过了《太行区第一届杀敌英雄大会宣言》和《太行区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宣言》,同时举办了规模宏大的战绩、生产展览和慰问、演出活动。会后,《新华日报》(太行版)开设大会增刊,对劳模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报道,一些英雄事迹被编成戏剧在舞台上演出,英雄模范的事迹鼓舞着越来越多的群众争做劳模,争当劳模在太行区蔚然成风。

解放战争开始后,在太行区的杀敌、翻身、生产三大运动都取得巨大成就之际,于1946年12月2日至21日在长治召开第二届太行群英大会。大会历时19天,共评选出杀敌英雄、劳动英雄、翻身英雄、合作英雄、纺织英雄、各种模范和能手、村组模范工作者共110名[6]51,同时开办时事、民兵战绩、生产、翻身4个展览馆,以供参会人员进一步参观学习。大会深入总结了太行根据地军民的作战经验和生产经验,进一步展示了反攻以及大生产运动的辉煌战果,极大地鼓舞了全区军民的士气。

两届太行群英会评选出180名杀敌英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太行劳模群体由此产生。太行劳模群体来自人民群众之中,来自生产劳动之中,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他们活跃在边区政治舞台上,穿行在生产实践中,在各个生产战线上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为边区的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太行劳模群体的示范作用

“先进生产者特别是劳动模范,他们是生产或工作中的尖子。生产、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正是他们的优势或长处之所在。”[7]15太行区劳模群体在不同的战线上书写着各自的传奇,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主要体现为政治操守、道德品行、职业态度、人生追求等几个方面。

2.1 政治操守的引领

太行劳模群体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政治操守,在政治上始终如一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地追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步伐前进,积极拥护我们党和根据地政府的领导,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与决策,积极投身边区的生产实践,努力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吸引更多的民众加入革命队伍。涉县女英雄孟祥英在1944年的太行区群英大会上讲道:“这次来开这个大会,回到家要好好宣传宣传,让大家都跟着毛主席走!要不是毛主席、共产党,就没有咱劳动人民的好日子!”[8]劳模们坚定的政治立场感染着周围的人,在劳模群体的引领下,太行区的普通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中国的革命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政治意识有所增强,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事业而奋斗。

2.2 道德品行的示范

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成为劳模固然与其杰出的劳动能力与骄人的生产业绩有关,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行。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极高的个人修养使劳模们能够以德服人,在群众中形成强大的号召力,能够起到德行示范作用。一等杀敌英雄何绍堂一贯坚持着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的原则,总是尽可能地把生存机会留给伙伴们。1943年,何绍堂和战友被敌人包围在马坊,三面临敌,一面是大河,何绍堂不顾危险第一个跳进水中,把战友们一个一个地扶过河。当他最后到岸边取行李时,再次被敌人发现,不得已冒险潜入水中,从下游走到对岸,带领全班战士成功脱险。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太行劳模们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下依然保持着高尚的道德品行,进而以人性的光辉照亮社会的黑暗角落,在全社会起到道德品行示范的作用。

2.3 职业态度的标杆

职业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本质力量的一种展示,是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的条件[9]。古往今来,人们对待职业与劳动的态度各不相同,多数人只是把职业与劳动作为谋生的手段不得已而为之,而太行劳模群体则是把职业与劳动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在全区享有“炮弹王”之称的甄荣典一贯工作积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炮弹厂的各道生产工序。1943年4月,工厂接到任务要在当月制造出几十万发炮弹。甄荣典一面建议各组长尽快制定生产计划,一面鼓励工人加把劲儿完成任务为一厂争光,并首先给自己增加了工作量,最终以超过计划的三分之一的月总任务量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太行劳模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始终能够端正工作态度,满腔热情地投身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在全社会树立起职业态度示范的标杆。太行劳模是各个行业中的佼佼者,周围的人纷纷向他们看齐,端正职业态度,积极投身工作,推动生产发展。正是因为太行劳模群体职业态度的崇高,促进了边区许多生产计划能够如期甚至提前完成。

2.4 人生追求的向导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追求,有的人追名逐利,有的人唯利是图。太行劳模群体树立了崇高的人生追求,实现了各自的人生价值,在全社会起到了积极向上的导向作用。左权县东黄漳村的土壤十分贫瘠,仅靠农业不可能达到“耕三余一”的目标。村长袁广顺组织村民发展副业生产,一面组织妇女纺织,一面组织剩余劳动力进山刨药、采茶,并通过建立功劳簿、实行工票制来协调干部和群众的利益关系。在他的组织带领之下,各方利益都得到保障,工作信心明显增强,东黄漳村实现了“耕二余一”。太行劳模群体从不在乎个人得失,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了人生价值。受太行劳模群体示范作用的影响,周围的人纷纷行动起来转变人生态度,调整人生追求,将个人私利暂时搁置,以实际行动支援革命战争,为经济建设增砖添瓦,推动社会风气日益好转。

3 太行劳模群体的精神品质与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契合点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10]太行劳模群体形成于中国革命战争年代,书写了战火纷飞年代的佳话。经过数十年的沧桑巨变,当年的太行劳模已相继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的精神品质与新时代的劳模精神高度契合,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大力弘扬。

3.1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是劳模精神的本质特征,爱岗敬业是对劳模职业道德的要求,争创一流是对劳模奋斗目标的要求[11]。爱岗敬业要求劳动者不管从事何种行业,都应该端正工作态度,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献身行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争创一流要求劳动者树立积极的进取目标,在行业内追求卓越的生产价值,是对劳动者奋斗目标更高层次的要求。

太行劳模群体的事迹无一例外地体现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精神。无论是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杀敌英雄,还是在后方从事生产的劳动英雄,太行劳模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耕种能手刘聚宝多年致力于农作物品种培育,在1944年的群英大会上被评选为边区技术能手。在精耕细作展览室陈列有他的相片、连环画和30多种农作物品种,有60日早熟玉茭、“金皇后”玉茭、白芒小麦、德国棉、芝麻等[12]79。参观群众无不赞扬其培育品种之多、贡献之大。太行劳模群体创造的业绩,不仅促进了太行区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为区域内各方面的工作与生产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标准,为干部和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太行人民受到榜样力量的鼓舞,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自觉地向劳模看齐,并希望打破他们已经创造的标准,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良好社会氛围。

3.2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是劳模精神的行为特征,是对劳模在工作作风和思维方式方面提出的要求。艰苦奋斗要求劳模无论在何种环境中工作,都应该克服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困难,在不利的生产环境下依旧做出令人惊讶的成绩。勇于创新要求劳模突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勇于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善于学习新技术、发现新思路。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体现在太行劳模群体的生产实践中。太行劳模群体大多是贫苦的工人或农民出身,艰苦奋斗的精神早已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之中。在战争年代艰苦的环境中,每天都要从事大量的体力劳动,但是他们始终不抱怨苦,不抱怨累,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尽全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们不仅在普通的岗位上创造了惊人的成绩,而且提出了新的工艺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发展。矿工状元梁来元积极响应向甄荣典学习的号召,制定生产计划,向矿工劳动英雄发出挑战,发动全县工人和磁县工人的生产学习竞赛,注重生产技术创新。“他为了矿山的长期建设,提出组织研究技术委员会,培养大批的技术工人,研究生产方式的改造,结果改进了老煤窑的巷、桑树沟的巷、白沟的井洞巷,提高生产量百分之三十到六十。”[13]太行劳模在艰苦奋斗中注重研究生产方式的改革,创新生产工艺,促进了太行区生产水平的提高。

3.3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劳模精神的品格特征,是对劳模在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方面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淡泊名利要求劳模理智地对待名与利,要求他们轻名忘利、免受名利欲望的驱使,树立高尚的价值观。甘于奉献要求劳模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做到先人后己、服务他人,不在乎自己的得失,以整体利益的实现为奋斗目标,达到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在太行劳模群体的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太行劳模无论何时何地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所思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服务人民。黎城县合作英雄郎凤标时刻关心群众利益,组织群众编山货、进山砍柴、割白草、去敌占区换小米,通过多种办法组织群众生产度荒。1944年春天,他在六洞村组织20人分3组5天开荒184亩,并从合作社借出1.2石小米解决他们的饮食问题,将合作社赚的剩余也全部分给群众[14]。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率先组织成立互助组的李顺达,自己出本钱实验家庭副业与纺织结合的赵春花,带领村民种植棉花的靳玉良,他们都是完全坚持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理念,从来不为自己谋取一分一毫的私利。太行劳模群体不管获得了多么令人惊羡的名利地位,他们始终坚守着生命的本色,保持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

4 弘扬劳模精神的现实启示

在革命战争年代,太行劳模群体在经济建设、社会风尚的转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弘扬劳模精神,我们可以从太行劳模群体的产生与壮大过程中受到启迪。

4.1 加强党对劳模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5]劳动模范是先进生产力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积极分子[16]。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旗帜问题关乎社会发展方向,关乎国家命运前途,所以劳模工作至关重要,要切实加强党对劳模工作的领导,确保旗帜方向正确。

太行劳模群体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群众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来,并在党的培育下进一步成长起来的先进模范群体。每一个太行劳模从产生到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党的身影,劳模本身是群众中的一员,首先被党的政策吸引,自觉积极投身生产劳动,在生产中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政治觉悟,在党制定的评选机制下被选为劳模,成为劳模之后更加坚定政治信仰,更加有效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主张,为革命事业服务,他们的命运和党息息相关。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给世人无尽的思索。中国劳模评选近百年的经验充分表明,劳模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劳模精神能否得到充分彰显,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局势变幻莫测,各种社会思潮交相辉映,更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劳模工作的实际领导。在劳模评选方面,党和政府要制定合理的评选制度并监督执行,确保劳模评选活动客观公正。在劳模管理和培育方面,党和政府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既要加强政治保证,又要体现时代特色。在劳模生活保障方面,党和政府要在政策上有所倾斜,确保劳模的切身利益能够得到保障。

4.2 大力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

弘扬劳模精神不是喊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拿出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大力宣传劳模事迹是弘扬劳模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学说格外重视人的群体性和社会性,受此影响中国民众的从众心理比较强。通过宣传劳模事迹,树立起一些典型与模范,带动更多的典型追随者,长此以往社会的主流观念也会受到影响,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学习劳模、争做劳模”的良好氛围,这对弘扬劳模精神将是一个有效的助力。

太行区两届群英会是宣传劳模事迹、树立典型模范的重要载体,在群英大会上评选出的一批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边区机关报对他们的光荣事迹进行宣传报道,李顺达、胡胜才、甄荣典、赵春花……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传遍根据地各个角落,随之而来的是群众劳动观念的转变和社会劳动氛围的形成,民众不再受到“劳动者低贱”观念的影响,转而以热情洋溢的姿态投身生产,在全社会形成了“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主流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中指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17]劳模是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是优秀劳动者的象征,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理应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民众学习的对象,成为社会风气的引导者。宣传是使一种理念和思想得到广泛认可的重要手段,弘扬劳模精神必须做好劳模事迹的宣传工作,社会需要提供一些平台来让劳模绽放光彩。“聆听劳模的先进事迹”“让劳模讲自己的故事”,这是劳模事迹得到有效宣传的前提,是弘扬劳模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4.3 持续加强劳模的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中明确指出:“劳动模范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读书深造是对大家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褒奖,是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关怀。”[17]这句话不仅赞扬了劳模取得的成绩,而且激励着劳模不断完善自己,突出了对劳模进行培养和教育的重要意义。劳模的称号代表着荣誉,广大劳模更要珍惜国家和人民给予的这项荣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做时代领跑者。

在革命战争年代,太行劳模群体所取得的成就,固然是其自身努力奋斗的结果,更与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密不可分。不管是边区政府领导人和劳模的历次谈话,还是各个层级的群英大会上各行各业的劳模聚在一起交流经验,都是对劳模进行培养的一种方式。正是因为我们党的培养,劳模本身的政治素养得到提升,业务生产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得到增强,才能够更好地融入群众之中,在边区政府和民众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桥梁,在生产发展和革命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评选劳模不是最终目的,通过对劳模进行系统地培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能够在行业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弘扬劳模精神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才是培养劳模的真正价值所在。每一个劳模都是各自领域内的一面旗帜,在行业内有着独特的引领力。要充分发挥劳模旗帜的示范作用,必须对劳模进行多方面的培养教育,确保劳模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4.4 营造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劳动在全社会的突出意义,要求“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18]。弘扬劳模精神是一项持续性的工程,要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这项工作。所以,要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风尚,使社会成员充分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使劳动在全社会备受推崇,从而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形成一股合力,营造有利于弘扬劳模精神的氛围。

在革命战争年代,太行区政府通过开展劳动竞赛、举办展览会、召开群英会等方式评选劳模,并对劳模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通过边区机关报宣传劳模事迹、鼓励劳模在公共场合讲话等方式使劳模成为社会的标杆,从而逐步在全社会营造出劳动英雄光荣、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促使群众转变了劳动态度,提高了劳动热情。

进入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了人们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弘扬劳模精神是项宏伟的事业,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营造出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宏伟的事业,就要有伟大的精神力量所支撑,我们的一个劳模,就是一面旗帜; 我们的一批劳模,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19]要通过表彰会、演讲赛、网络评选等方式让劳模故事如春风化雨般地沁入人们的心田,使劳模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要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项劳动实践宣传劳动的价值,增强人们对劳动的认可; 要通过完善劳动体制等方式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者的尊严。

5 结 语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20]太行劳模群体创造的光辉业绩,已载入中国革命史册,他们的精神品质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激励新时代劳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劳动英雄边区劳模
劳模在身边 服务你我他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劳动英雄”木奖匾探析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下的劳动模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下的劳动模范
中国典型报道的历史转型
农民、劳动英雄与诗人:孙万福的个体生活史
排排坐,数劳模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