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阅读之纪事本末

2023-02-13程鸣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刘基纪事太祖

程鸣

考点阐述

高考文言文阅读无论是阅读材料的选取,还是考题的设计,都注重体现人文精神,具有积极而有效的导向作用,引导考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尤其是纪事类文本,无论是选材自《通鉴纪事本末》还是《说苑》《战国策》,都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文言文材料,感受历史,观照现实,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思想品德教育,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这也就使得纪事本末体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文化常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涉及到的知识要点繁多而复杂。考生要有效把握复习方向,明确知识要点所在,就必须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

从体裁特点来说,纪事本末体文言文涉及一些古代文化,如果考生对这些文化常识缺乏认知和了解,就会导致理解上的困难与失误。所以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化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既是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提高对事件的理解、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有所帮助。我国古代文化知识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考生可以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按照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教育科举、宫室建筑、礼仪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等进行分类,将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知识链接

基于纪事本末体的特点,皇权更迭、宫室风云成为事件的时代背景,求学之路、为官之途成为人物的主要行事轨迹,衣食住行、人际交往成为生活的常态画面。近年来高考文言知识的考查重点呈现下面的梯形分布,考生在复习时可以结合这个考查点分布格局,有所侧重地进行备考。

1.服饰:解褐(入仕为官);

2.时间:上元(元宵节)、闰月(一种历法置闰方式)、甲子(干支顺序第一个);

3.政务、军务:庶务(各种政务)、传檄(传布檄文)、辎重(军队携运行的物资)、部曲(军队中的队伍行列);

4.流派、文体和典籍:诸子百家、方士、四六之制(骈文)、《春秋》《三坟》《五典》;

5.法令制度:故事(先例)、变法(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重大的改变)、收考(准许入场考试;拘捕拷问)、株连(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黥(墨刑)、抵极刑(这里的抵是“判决”的意思,取“抵达”的延伸意,而不是“抵偿”的意思);

6.科举:殿试(皇帝亲临殿廷策试,也称廷试)、登进士第(可以进授爵位之人)、状元、茂才(秀才)、保任(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主司(科举的主试官);

7.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划:契丹、两京、京师、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镇江)、三晋、海内(国境之内);

8.礼仪: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庙社(宗庙和社稷)、诣阙(到天子的宫阙,指赴京都)、赴阙、顿首、犯颜(冒犯君上或尊长的威严)、减膳(古代皇帝在发生天灾或天象变异时吃素或减少肴馔,以示自责)、母忧(母亲的丧事)、礼乐(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衅鼓(上古时的一种祭礼);

9.称谓:字、以字行(称呼此人的字代名)、谥号(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御名(皇帝名讳)、车驾(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陛下、辇下(天子车驾附近,指京师)、殿下、姻亲、豪右(豪门大族)、遗民(亡国之民,或者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

10.帝王、帝制和宫室:殷纣、汤武、周公、武王、缪公(秦穆公)、践祚(即位,登基)、诏令、建储(立皇太子,建立储君的意思)、立嗣(确立王位继承人)、逊位(让位,放弃高官显职)、嗣位(继承君位)、东宫、太子、居摄(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宗室、近侍、禁中(禁令所及范围之内,也指帝王所居宫内)、中宫、陵寝;

11.官署、官职及职事:吏部、礼部、兵部、有司、教坊司、首相、当轴、前尹、令尹、太守、司农、大理丞、就国(一个人受到君主的册封获得领地后,前往该地进行管理统治)、下车(官吏到任)、追比(官府限令吏役办事,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就打板子以示警惩)、私禄(做了差事,上面发给的私人俸禄)、致仕(为官者卸任或辞职)、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告老。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二十年春三月,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建康,入见。太祖喜甚,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赐坐,从容与论经史,及咨以时事,甚见尊礼,命有司创礼贤馆处之。基自幼聪明绝人,凡天文、兵法、性理诸书,过目洞识其要。至正初,以《春秋》举进士,授高安县丞,累官江浙儒学副提举。元政乱,投劾去。尝建议剿方国珍,不用,安置绍兴。既而,总制官孙炎以上命遣使来聘,基遂决计趋金陵,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嘉纳之。太祖一日从容问陶安曰:“刘基四人之才何如?”安曰:“臣谋略不及刘基,学问不及宋濂,治民之才不及章溢、叶琛。”太祖深然之。未几,以濂为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司提举,遣世子受经。以溢、琛为营田司佥事,基留帷幄,预机密谋议。

二十一年春正月朔,中书省设御座,奉小明王行庆贺礼。刘基怒曰:“彼牧竖耳,奉之何为!”不拜。太祖召基入,问之。基遂陈天命有在。太祖大感悟,乃定征伐之计。二十三年春二月,申将士屯田之令。时康茂才屯积充仞,他将皆不及,特申谕及时开垦。二十四年春正月,李善长等以太祖功德日隆,屡表劝进不允,乃率诸臣奉上即吴王位。建百官司属,以李善長为左相国,徐达为右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汪广洋为右司郎中,张昶为左司都事。谕善长等曰:“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今将相大臣当鉴其失,协心图治,毋苟且因循充位而已。”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平定东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B.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C.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D.卿等为生民计/推戴予然/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

2.下列对文中黑体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康,又名建邺、京口、金陵等,是南京在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朝时的名称。

B.中书省,中国古代中枢官署,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为中央最高政府机关。

C.屯田,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

D.相国,起源于春秋晋国,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隋唐以后,多用以作实际任宰相之职者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善用人才,刘基、宋濂、章溢、叶琛等名士至建康,太祖特地筑礼贤馆,请他们做自己的顾问,并根据他们的才能授予官职。

B.刘基深得太祖器重,考中进士后,被授予高安县丞、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司提举等职位;他多次陈述对政局的建议,都被太祖采纳。

C.中书省设御座敬奉小明王,刘基坚决不拜,并陈述天命自有所归之说,使太祖大受感触而有所领悟,拟定征战讨伐的计策。

D.李善长等人上书劝太祖登上帝位,太祖没有答应,于是他们率领群臣敬奉太祖为吴王;太祖告诫他们,应当以元朝的过失为鉴,励精图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容与论经史,及咨以時事,甚见尊礼,命有司创礼贤馆处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康茂才屯积充仞,他将皆不及,特申谕及时开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明太祖是圣明君主?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刘基纪事太祖
刘基隐居考述
婆婆纳
正月纪事
学抖空竹纪事(外四首)
躁人之死皮皮猪卡通
刘基的隐与显
地龙的传说
“前卫老头”刘基灿
气坏皇帝的宰相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