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度对榆林市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3-02-13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先玉穗位吐丝

张 洁

(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榆林 719000)

玉米作为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高达8万hm2,占粮食总产量的50%以上,玉米既是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饲料和经济作物,在陕西省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1-2]。在玉米需求量逐渐增加的情况下,提高玉米单产是保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最大限度提高产值最有效的办法,而增加种植密度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调控措施之一[3]。前人发现,加大种植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4],但超过适宜种植密度后继续增大其种植密度,反而会出现单产降低现象[5-8]。如果密度过大,会导致穗粒数、秃尖长和千粒重的变化,造成减产;如果密度过小,单位面积内有效穗数较少,不利于产量的提高[9]。因此,选择优良的品种、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鉴于此,笔者探索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榆林市不同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规律,为该地区玉米种植筛选适宜品种、合理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10-1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20年在榆林市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109°E,38°N),该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为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范围为325~474 mm,年蒸发量约1 211 mm、≥10 ℃有效积温为3 217.5 ℃。试验区土壤属于中等肥力水平,土壤的有机质含量5.58 g/kg,碱解氮含量6.70 mg/kg,有效磷含量14.9 mg/kg,速效钾含量85 mg/kg,pH 8.3。

1.2 试验设计试验选择3个当地主栽品种陕单609、先玉335和大丰30,每个品种设置4.5万株/hm2(D1处理)、6.0万株/hm2(D2处理)、7.5万株/hm2(D3处理)、9.0万株/hm2(D4处理)、10.5万株/hm2(D5处理)5个种植密度。4月29日播种,每小区32行,行长10 m,行距0.6 m,株距不同以调节密度,3次重复。6月9日定苗,播种后用除草剂玉农思封闭地面,除草2次。施基肥磷酸二铵225 kg/hm2,尿素375 kg/hm2,硫酸钾75 kg/hm2,追施尿素2次,灌溉11次,10月15日收获。

1.3 测定指标

1.3.1叶面积。于拔节期、吐丝期、吐丝后20 d、吐丝后40 d测定单株叶面积。每个处理选择5株长势健壮且均匀一致的植株,测量叶片的长和宽,展开叶单叶面积=长×宽×0.75,未展开叶单叶面积=长×宽×0.5,3次重复。

1.3.2干物质。玉米成熟期选5株进行取样,要求植株长势一致。沿玉米根部砍下,按器官分为6部分,分别为茎秆、叶片、叶鞘、雄穗、果穗、苞叶。烘箱温度调至 105 ℃,杀青30 min,之后再调为80 ℃,开始烘干至恒重,称各部分重量。

1.3.3农艺性状。收获之前调查株高、穗位高、双穗率、空秆率、倒伏率。选3个点测产,每个点选中间2行、收获穗全部称量,按照平均单穗重从中选择20个均匀穗,带回室内考种测产。

1.3.4穗部性状及产量。记录每个果穗的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等性状,计算产量。

1.4 数据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SPSS 17.0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面积的影响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叶面积大小逐渐增加。拔节期到吐丝期增长迅速,吐丝后增长缓慢,吐丝后20 d达到最大,之后变化不明显;同一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叶面积逐渐降低。陕单609在吐丝后20 d D2、D3处理变化不明显,后期变化显著,D4、D5处理比D1处理分别下降了14.76%和23.14%。先玉335吐丝后20 d,叶面积大小变化不明显,6.0万、7.5万、9.0万和10.5万株/hm2处理分别比4.5万株/hm2处理降低1.11%、4.73%、12.69%、14.85%。大丰30密度4.5万株/hm2时叶面积最大,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其余4个处理分别比D1处理减小3.38%、3.09%、17.09%、31.27%。

图1 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面积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ies on leaf area of maize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的影响从图2可以看出,成熟期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不同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均逐渐下降。同一品种在D1处理时,干物质积累量最大,D2和D3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差异较小,之后随密度的增加,积累量显著降低。陕单609 D4和D5处理较D3处理分别降低26.9%、33.8%;先玉335 D4和D5处理较D3处理分别降低24.7%、36.4%;大丰30 D4和D5处理较D3处理分别降低13.6%、21.3%。

陕单609在D1处理干物质达到最高,为707.43 g,比先玉335、大丰30分别高2.45%、16.57%。D2、D3、D4处理中先玉335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较其他2个品种高1.86%~16.13%。D5处理大丰30干物质最高,比陕单609、先玉335分别高9.83%、6.47%。

图2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成熟期干物质的影响Fig.2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ies on the dry matter content of maize at mature stage

2.3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株高的影响从图3可以看出,在相同的田间管理条件下,玉米的株高受种植密度的影响显著。密度为4.5万株/hm2时,3个品种的株高均最高。D3处理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呈逐渐下降趋势。D3处理先玉335较其他处理(D2、D4、D5处理)分别高1.9%、2.0%、3.1%。D3处理陕单609较其他处理(D2、D4、D5处理)分别高1.1%、1.1%、4.7%。D4、D5处理大丰30株高较低,较D3处理降低6.8%、10.7%。不同品种之间大丰30株高最高,陕单609最低;D3处理下,大丰30株高较其他2个品种分别高12.40%和0.59%。

图3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株高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ies on the plant height of maize

2.4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穗位高的影响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位高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D4处理穗位最高。D4处理先玉335较其他密度处理(D1、D2、D3、D5处理)穗位高增长2.28%~13.64%。D4处理陕单609较其他密度(D1、D2、D3、D5处理)穗位高增长6.38%~19.15%。D4处理大丰30较其他密度处理(D1、D2、D3、D5处理)穗位高增长3.33%~26.66%。

图4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穗位高的影响Fig.4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ies on the ear height of maize

2.5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穗长、穗粗逐渐降低。D1处理陕单609穗长(18.82 cm),其他密度较D1处理降低0.16%~17.43%;穗粗最大(5.16 cm),其他密度较D1处理降低0.58%~5.81%。先玉335在6.0万~10.5万株/hm2处理时,穗长较4.5万株/hm2处理降低1.81%~10.56%,穗粗降低0.59%~4.93%。大丰30其他各密度穗长较4.5万株/hm2处理降低2.24%~11.54%,穗粗降低0.95%~5.90%。各品种秃尖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陕单609、先玉335和大丰30密度10.5万株/hm2时秃尖最长,分别是1.11、1.31、1.20 cm。种植密度对穗行数影响不显著,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行粒数在D4、D5处理时下降,D4、D5处理陕单609较D1处理降低了13.81%和20.98%;先玉335和大丰30也分别比D1处理降低了8.07%、13.94%和15.37%、15.12%。百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D1密度处理百粒重均最大,D2、D3、D4、D5处理陕单609较D1处理分别降低了3.23%、6.23%、16.69%和16.52%;先玉335 D2、D3、D4、D5处理较D1处理分别降低了0.29%、0.88%、6.54%和7.40%;大丰30 D2、D3、D4、D5处理较D1处理分别降低了2.89%、3.60%、13.26%和15.50%,高密度下,百粒重下降迅速。密度为4.5万株/hm2时,3个品种中大丰30百粒重最大,较陕单609、先玉335分别高6.41%、5.10%。

密度的大小是制约玉米实际产量的关键因素,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密度9.0万株/hm2时3个品种的产量均达到最大。陕单609在D1处理产量最低,D4处理下产量17 308.20 kg/hm2,分别比D1、D2、D3、D5处理增产3.9%、3.6%、0.9%和2.6%。先玉335 D4处理较D1、D2、D3处理分别增产10.83%、8.23%、6.41%,D5处理比D4处理产量下降2.51%。大丰30密度9.0万株/hm2时产量达到18 892.95 kg/hm2,较4.5万、6.0万和7.5万株/hm2处理分别增产21.66%、4.54%、3.27%,较10.5万株/hm2处理增产18.36%。

D2、D3、D4处理大丰30的产量表现均优于其他2个品种,D2、D3处理大丰30较其他2个品种增产6.66%~13.83%;密度在9.0万株/hm2时,大丰30比同密度下陕单609和先玉335分别增产9.16%、9.96%。当密度增加到10.5万株/hm2时,陕单609和先玉335产量高于大丰30,分别高5.72%和4.94%。

表1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 factors of maize

3 结论与讨论

叶面积大小是反映玉米群体光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李博等[15]研究指出,叶面积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不断增加,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面积大小起决定性作用[16]。该试验结果发现,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叶面积大小逐渐增加;拔节期到吐丝期增长迅速,吐丝后增长缓慢,吐丝后20 d达到最大,之后变化不明显;同一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叶面积逐渐降低。作物获得高产的前提是积累较高的干物质[17-18],玉米籽粒产量的增加以干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前提。刘伟等[19]认为,在一定密度条件下,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关系,籽粒产量随着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该研究结果发现,增加种植密度会降低各品种成熟期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大量研究发现,玉米株高、穗位高与穗部性状及产量关系密切[20]。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升高,秃尖长度增加,这与前人结果一致。李炳昊等[21]认为,穗粗、穗行数、秃尖长、百粒重、含水量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关系;穗重、穗长、行粒数和粒重均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关系。这与该研究结果一致,穗长、穗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呈逐渐降低趋势,行粒数在高密度下显著下降,百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路小芳[22]认为,不同品种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该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规律一致,当超过适宜种植密度后,玉米农艺性状和穗部性状表现变差,抗倒能力下降,产量降低。该研究结果发现,3个品种均在9.0万株/hm2处理下产量最大,分别为17 308.20、17 182.35、18 892.95 kg/hm2,其中大丰30产量最高,分别比陕单609和先玉335高9.16%和9.96%。因此,陕单609、先玉335和大丰30在陕北风沙滩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均为9.0万株/hm2,其中大丰30产量最高。

猜你喜欢

先玉穗位吐丝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小麦不同穗位籽粒品质和形态性状分析
高速线材厂吐丝管固定方式的改进
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
降解膜应用试验
6个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比较
多年秸秆还田后减追氮肥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生理的影响
小蚕儿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