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023-02-10郭莉凡

学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中生思维数学

郭莉凡

(福建省龙岩市第四中学,福建龙岩 361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高中数学教师开始反思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而对“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这一问题的思考愈发突出。经过调查发现,不少中考数学成绩相似的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之间的差距会拉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越加明显。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深入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学策略,以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数学成绩提高难、提高慢的问题。

一、影响高中生数学成绩提升的主要因素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加抽象、难懂,尤其是高一代数,首先碰到的就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是,课程学习难度的增加并不是导致大多数高中生数学成绩提升缓慢的主要原因,经过调查发现,造成学生成绩滑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数学学习兴趣的严重缺失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一件事情怀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去实践,化“低效”为“高效”。在很多高中生的眼中,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晦涩”的课程,不仅知识内容的表现形式和应用方式非常机械、单一,而且似乎在生活中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只是一门用来“应付考试”的工具。在这种片面想法的作用下,很多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时都是抱着“应付差事”的心态,以被动、消极的方式跟随教师进行知识的转录和技能的简单复刻,不能主动地去思考其中所蕴含的知识逻辑关系,更缺乏在课下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应用知识、探索新知的动力,最终因兴趣的缺失而导致成绩的提升难上加难。

(二)未能形成清晰、完整的数学体系框架

笔者在前文中就已经提到,高中数学知识密度大、范围广,解题复杂,要求学生的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进,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从实际上看,很多高中生仍然习惯沿用“点”式思维模式去学习数学,死记硬背概念、法则、公式和定理,课后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吸收,造成他们在练习和考试中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从自己的记忆“仓库”中逐个筛选出能够用来解答题目的知识,由于知识没有体系化、系统性不强,造成知识链条的脱节,因此容易出现选择性偏差,进而导致蒙受不必要的分数损失;而这又会让学生误以为是自己之前的机械记忆投入还不够,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三)缺乏数学知识、技能消化的思维土壤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和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有着明显不同的是,高中数学更加强调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和利用。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再是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而需要让学生了解“怎么获得”“怎么拓展”和“怎么利用”,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做到迁移类推、举一反三。不过很多高中生还不能做到数学思维的主动构建,有些学生甚至把初中的学习方法带到高中,在数学学习中依旧扮演着教师的“附庸”角色,以“亦步亦趋”的模式跟随教师开展模仿性学习,不能以独立思维去思考、探究、分析、验证相关知识的逻辑性和内在联系,导致他们的成绩提升完全依赖教师这个“牵引者”,丧失了主动优化数学学习的内在驱动和思维指导。

二、实现高中生数学成绩提升的具体策略

教学犹如“治病”,只有“对症下药”方能做到“药到病除”。在明确了高中生数学成绩提升困难的主要原因后,教师就要以这些原因为依据来制定系统性、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全面掌握学生学情的前提下突出教学趣味性、体系建设性、思维塑造性和引导差异性,为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规划出最为合理、有效的方向与路径。

(一)全面掌握学生的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全面、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情。全面掌握学生的学情是实现学生数学成绩提升的前提。有的学生数学成绩差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贪多求快、囫囵吞枣,造成基础知识不牢固;有的学生是平时不努力,只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是学不得法,虽然笔记记了一大本,晚上加班加点,但是收效甚微;有的是“自我感觉良好”,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轻视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法,而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因此,教师要充分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考查+课堂+课下”“三位一体”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包括他们的数学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和思维习惯等,将这些作为一份完备的学情档案作为开展后续教学的保障。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师自然也不能总以“老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要对学生后续具体的学习情况做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学生新出现的问题和新取得的进步,以此为根据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2.引导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高中数学知识点繁多而复杂,对于高中生来说,如果不进行课前预习,完全依靠课堂上教师讲授容易抓不住重点,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要求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形成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标记出预习中出现的知识困惑点。其次,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听讲,要求学生高效听课,有区别地去听知识点的讲解,重点听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有疑问的知识点,在听讲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最后,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后复习是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深化和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时要从回忆课堂上的知识,梳理本节课的定义、定理,掌握教材中的解题步骤和方法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二)突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1.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切的知识和技能无一不是“来自生活、回归生活、服务生活”的,高中数学自然也不例外。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充分阐述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数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魅力、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改变“数学无用论”的错误认识,在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以及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人、事、物,作为讲解知识、设计例题的素材和载体,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在现实中的巨大“存在感”和应用价值,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利用既有的生活经验来降低自己理解知识的难度。

例如,教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自己平时拍摄的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V-log”来向学生展示大家练习羽毛球的视频镜头,借助软件来表现出羽毛球在空中划过的轨迹,并将之和函数图形建立起类比关系,引导学生试着借助函数知识去预判羽毛球的后续飞行轨迹和大概落点等等。

2.引入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造成他们精神紧张,而利用游戏自带的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活跃课堂氛围。高中生仍旧保留着孩子一般活泼、爱玩的天性,对于游戏活动没有任何“抵抗力”可言,且能够在游戏当中表现出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一些富有参与感和创新性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完成对知识、技能的深度理解和实践应用,进而将“寓教于乐”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例如,在带领学生完成《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这一课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和学生玩一场“智力风暴”游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提出诸如“在一个岔路口遇到一个真话国的国民和一个谎话国的国民,前者只说真话,后者只说假话,那么怎样用一个问题来知道去真话国的路是哪条呢?”之类的逻辑性问题,看哪一组的学生能答对最多的问题。

(三)突出数学教学的体系建设性

1.依托“大单元”模式开展知识梳理。高中数学教材中知识的划分大多是以“单元”为单位的,每个单元中的知识内容都具有较为紧密的内在联系,同时在表述和应用表现上也有着一定的相似性。高中数学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打破课时和教材顺序的界限,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知识系统,使知识内容无重复,教学节奏更紧凑。以“大单元”模式开展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程序更加完整、统一、有序,有利于学生梳理出更为清晰的知识脉络和认知链条,保证其在后续的考查中可以提高对既有学习成果的应用效率和精度。

例如,在进行有关《数列》这个单元的复习指导时,教师就可以将本单元中有关“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大方面的知识按照“逻辑对应”的关系以“从易到难”的顺序缀连到一起,并在其中突出一些具体的知识、技能应用实例,从而帮助学生依托“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异同点来形成清晰的单元体系脉络。

2.依托思维导图完善学生的信息认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思维导图可以被看作是执行“大单元”教学的一种可视化工具,而这一工具的应用范围比“大单元”还要广,更具有知识体系框架的建设效用。据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完成一次复习后,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将具有内在联系、分布于不同单元乃至不同学段的知识模块集中到一起,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表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对于“函数”这一方面的复习指导,教师不妨将高中阶段学生所学习到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有关内容分别绘制成几何模块,并将一些具有双元考查性质的例题作为“引线”串联在各个模块中间,帮助学生对具有更大跨度的函数知识逻辑产生科学、完整的知识记忆。

(四)突出数学教学的思维塑造性

1.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习惯了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思考题目中的“题干条件”和“问题”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这种思维方向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受限,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难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塑造、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引导学生试着从“问题”入手来逆推前端的条件信息,或者从反方向入手列举相反的例子并加以求证。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进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一课的例题训练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出若干经典几何体的三视图,让学生通过脑海想象的方式将这些三视图所对应的空间几何体还原到纸面上,或者利用教师提供的模具来搭建出对应的几何体等等。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举一反三”,即利用现有的知识储备,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究多种答案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的特点,把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留给学生去自主思考和结组讨论,引导他们打开思路、展开联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干涉,使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究。学生之间通过互相交流、各抒己见,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扩大了思维范围。

例如,对于《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完成对这两个概念的基本讲解后,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互相体现条件之充分性和必要性的事例,同时引导学生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整合为“充要条件”再次进行实例设计,亦可设计出对应的习题来供所有学生做集中讨论。

三、结语

总之,真正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是对学生既有学习难点的“定点爆破”,能够以富有智慧和灵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成绩和综合课程素养的破壁性提升。高中数学教师要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日常工作中大力践行,将“提升学生成绩”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来看待,从准确分析、把握学生成绩提升困难的原因入手,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共性、个性特点来制定、实施系统性的执行策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意识、习惯和思维,从而为他们今后进一步的成绩提升和更高阶段的数学自主学习、高质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高中生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思维跳跳糖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