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种量与施氮量对早稻品种中组143机插栽培产量的影响

2023-02-08俞斌李新敏陈哲雯吴俣

中国稻米 2023年1期
关键词:播种量穗数结实率

俞斌 李新敏 陈哲雯 吴俣

(1 杭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 310016;2 杭州利丰种子有限公司,杭州 310020;第一作者:hztinayu@126.com)

中组143 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独占许可生产经营的早中熟常规早籼稻新品种,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超级稻品种确认。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株高适中、茎秆坚韧、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青秆黄熟转色好等特点,适宜在浙江、湖南、安徽、江西省作早稻种植[1-3]。针对其生产应用中存在的株高略高、分蘖力中等问题,于2020年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试验研究播种量和施氮量双因子对中组143 机插栽培产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筱轩家庭农场承包田,试验田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均匀。

1.2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为46%尿素(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生产)、NPK 复合肥(20-10-20)(江西九江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生产)、氯化钾(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生产);育秧基质统一应用江苏兴农基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育秧基质;机插秧盘规格为60 cm×25 cm。

1.3 试验设计

1.3.1 播种量处理

以每个秧盘干谷用量计算,设3 个处理:B1,100 g;B2,120 g;B3,140 g。

1.3.2 施氮量处理

以纯氮量计算,设4 个处理:N1,150 kg/hm2;N2,180 kg/hm2;N3,210 kg/hm2;N4,240 kg/hm2。

1.3.3 小区设置

试验在同一田块进行,每个处理3 次重复,小区长8 m、宽4 m,各处理间筑田埂;试验田其他管理措施相同,7月18日收获。

1.4 试验方法

秧盘基质育秧,3月30日浸种,4月1日催芽,4月2日播种于机插秧盘,小拱棚覆塑料膜,按机插育秧秧田统一管理,秧苗期未施任何肥料。4月26日统一施NPK 复合肥(20-10-20)544.8 kg/hm2作基肥,折纯氮108.96 kg/hm2、P2O554.48 kg/hm2、K2O 108.96 kg/hm2。4月27日统一移栽。机插密度为525 盘/hm2,行距25 cm、株距14 cm。5月7日、5月14日分2 次追施总纯氮余量的40%和60%。5月7日、5月14日各处理分别统一配施氯化钾75 kg/hm2和112.5 kg/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中组143 株高的影响

从表1可见,B3 处理平均株高94.4 cm,比B1、B2处理分别高1.1 cm 和0.8 cm,N4 处理平均株高94.4 cm,分别比N1、N2、N3 处理高1.2 cm、0.8 cm 和0.8 cm。株高随着播种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呈正相关。

表1 播种量和施氮量双因子试验对中组143 株高的影响(单位:cm)

2.2 不同处理对中组143 穗粒结构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有效穗数与播种量、施氮量单因子呈正相关;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播种量和施氮量单因子呈负相关;千粒重在播种量处理间变化不大,随着施氮量增加逐渐降低。从表3可以看出,在低密度、低氮条件下,结实率和千粒重达到最高值,但有效穗数显著减少;在中密度、中氮条件下,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比较协调;在高氮条件下,有效穗数增加,但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

表2 播种量和施氮量单因子试验对中组143 穗粒结构的影响

表3 播种量和施氮量双因子互作对中组143 穗粒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中组143 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见,从播种量单因子看,B3 处理平均产量最高,B2 处理次之,B1 处理最低。从施氮量单因子看,N3 处理平均产量最高,N4 处理次之,N1 处理最低。从播种量和施氮量双因子互作数据分析,B2N3 处理平均产量居第1 位,B1N3 处理次之,B1N1 处理最低。

3 讨论与结论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早籼稻中组143 机插525盘/hm2秧苗,行距25 cm、株距14 cm 栽培条件下,株高随着播种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呈正相关;平均产量与播种量成正相关,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平均产量与施氮量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在施氮量为210 kg/hm2时达到最高值,高于此施氮量反而下降;播种量和施氮量双因子互作条件下,播种量120 g/盘、施氮量210 kg/hm2的平均产量最高。2021年浙江省诸暨市姚江镇中组143 高产示范方33 hm2,机插采用525 盘/hm2秧苗、行距25 cm、株距14 cm、播种量115 g/盘、施氮量210 kg/hm2的栽培措施,2 块高产攻关田有效穗数315~345 万/hm2,每穗实粒数120~130 粒,千粒重高于25 g,实收产量均超过9 000 kg/hm2。表明中组143 机插高产栽培宜采用适氮密植的途径,适量播种和适当增加氮肥用量有利于获得高产,反之,播种量过少、施氮量过低不利于该品种高产。

猜你喜欢

播种量穗数结实率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Q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