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新”提能:以科技创新塑造产业新优势的关键抓手

2023-02-05姚如青

杭州 2023年22期
关键词:新质双新工业化

文|姚如青

杭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首次提出实施“双新”提能攀登行动。这里的“双新”提能攀登行动,系指杭州需要瞄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方向、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基点,充分利用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之间相互牵引、互为促进、融合共振的关系,让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驱动力,让以数实融合和绿色智造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扎实提升杭州制造业经济的创新能级和规模能级,筑牢杭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

“双新”提能攀登行动的重大意义

无论是推动新型工业化,还是形成新质生产力,都是要求创新驱动,要求从靠资本和劳动在内的要素规模投入拉动转向大力提升社会创新能力,更加依靠创新之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依托新一轮科技革命引领产业变革,推进新型工业化内涵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迭代式生长。杭州率先实施“双新”提能攀登行动,科学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牢牢抓住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这条主线,高质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无论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积极探索,还是对于持续推动“八八战略”杭州实践走深走实,均有重大意义。

肖奕叁/摄

“双新”提能攀登行动是杭州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必然要求。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要求,未来的杭州需要积极探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工业化,探索能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工业化,积极探索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业化,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工业化,探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业化,积极探索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工业化。“双新”提能攀登行动,较为准确地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内涵要求,以新型工业化孕育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从而可以显著提升杭州产业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更大力度夯实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双新”提能攀登行动是杭州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大都市的根本支撑。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杭州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跻身全球创新型城市前列,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发展策源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力争202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万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4%;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推动建设向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出坚实步伐,为2035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打下坚实基础。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大幅提升杭州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双新”提能攀登行动聚焦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抓好新型工业化形成产业新优势,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进一步夯实杭州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强大物质基础、技术支撑和精神动力。

“双新”提能攀登行动是杭州构建城市发展整体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2022年杭州国内生产总值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位居全国第9和第4,工业增加值则仅仅位居第19位,远远落后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一般预算收入的排名。2022年,杭州第二产业规模已被深圳和宁波超越。第二产业比重仅是30%,相比深圳和宁波分别低8个和17个百分点。杭州制造业千亿级别的产业仅有3个,相比深圳和宁波分别少3个和5个。总之,第二产业比重偏低,实体经济发展缺乏有力支撑,是目前杭州发展的突出短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创新周期,“双新”提能攀登行动要求牢牢抓住科技与产业作为城市竞争的焦点,不断孕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产业链创新链的耦合程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做大制造业经济总体规模、筑牢实体经济“压舱石”,改变杭州工业赛道相对落后的状态,进一步放大杭州作为超大城市的产业能级。

“双新”提能攀登行动的突破重点

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和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杭州坚定实施“双新”提能攀登行动,需要立足“创新活力之城”的特色优势,凸显“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的城市品牌,顺应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孕育和利用新质生产力,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打造更具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争当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走在前列的城市范例。

“双新”提能攀登行动重在“理念跃升”。杭州过去的制造更多属于“看到了制造”,生产制造世界上已经存在的产品,也有能力做到“造的比看到的更好”。未来,杭州制造需要走出单纯追求规模效应的阶段,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引导企业创新发展理念,向上突围,延伸进入价值链高端,着力推动基于模仿为主的“看到了制造”到基于创新的“想到了制造”进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攻克“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培育更多第一代创新产品,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用好数字技术嵌入制造业这把“金钥匙”,促进包括工业互联网与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内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力打造智能制造方案输出高地,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坚定不移发展新制造业,注重产业软硬结合发展,鼓励工业上楼,避免制造业“空心化”趋势。

“双新”提能攀登行动重在“技术跃升”。杭州需要锚定数字经济主赛道,全力推进数字经济二次攀登,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突出新科技、新赛道、新支撑,依托包括“中国视谷”“中国数谷”“中国医药港”和“国际软件名城”在内的产业地标,着力打造一批引领未来的硬科技、新产业和大平台,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的能力和质效。提升产业洞察能力,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加快突破智能计算、半导体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材料、零磁医疗装备等在内的前沿科技,推动芯片设计和制造、元宇宙、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空天信息、合成生物、材料基因和量子通信在内的未来产业建链延链。推动国产替代,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供应链自主可控,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提升底层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算力中心在内的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底座,全力推动包括视觉智能在内的产业往高攀升。

“双新”提能攀登行动重在“生态跃升”。杭州发展既需“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更需“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推动企业梯次培育发展,实现从“龙头领先发展”到“平台赋能发展”转变,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后劲所在。聚焦加快五大产业生态圈提能增效,推进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充分发挥城东智造大走廊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平台作用,推动视觉智能、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在内的产业补链强链,着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统筹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高水平推进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加快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深入实施“全球服务商”计划,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和多样化供给发展,加快打造全国一流总部经济中心和现代服务业标杆城市。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创新力量,以应用带创新、以创新促应用,形成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主动开放更多企业产品应用场景,提供相应配套支持措施,加快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持续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加大领军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供需对接和开放合作力度。

“双新”提能攀登行动重在“改革跃升”。杭州改革需要做深做实做细,推动“便捷服务”迭代升级成为“增值服务”,让企业和人才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持续深化“主动报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政府服务理念,针对企业办事需求集成更多特色服务板块,持续加码增值式服务;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和机构建设,让企业享受到随时随地、专业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加快推动现代产业社区建设提质扩面,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率先推进数据要素治理体系建设,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级数据交易所。优化发展消费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提升平台经济国际竞争力,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猜你喜欢

新质双新工业化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助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双新”视阈下福州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施情况及思考
“双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双新”视野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