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以沉浸式高中政治课堂推动“五融”实践开展

2023-02-05陈加添

考试周刊 2023年52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教学策略

摘 要:高中政治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肩负着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品质、法治精神以及社会参与能力的重任。然而,面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学生总是会出现抵触和畏难的心理。针对这一问题,沉浸式教育法逐渐被广大政治教师认可,它通过为学生营造有助于视听刺激的沉浸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沉浸式教学的内涵、特征以及高中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五育”融合的落地。

关键词:沉浸式教学;高中政策;五育融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52-0135-0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政治课程正式走入核心素养时代,教师的着眼点不再是学生应试成绩的提高,而是要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而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想要实现上述教育目标的转变,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上积极谋求创新,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转变“以教定学”的传统理念。沉浸式课堂的构建让政治知识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师生能够以更加投入的状态进行探索交流,将课堂打造成为学生成长的土壤,让学生自由地发展成长,实现各方面能力素养的提升。

一、 沉浸式课堂的内涵以及特征

(一)沉浸式课堂的内涵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沉浸”是指个体完全投入某种活动中所产生的状态,能够忽视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达到忘我的境界。从教育工作的视角来看,当学生被所学的知识完全吸引时,就可以认为其进入沉浸状态,学习者逐渐弱化了自我存在,在下意识地自主学习中感受到了愉悦的情绪,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形成了持续的动力。可以说沉浸是学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状态,教师需要做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这种状态,让学生时刻都能以活跃主动的姿态接受知识,为学生创设各种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知欲,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沉浸式课堂的特征

1. 强调情绪和情感的调动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互相通融。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言:“仅仅有知识,但是没有情感的激励与鼓舞,这样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必须用感情激发欲望,使他乐于去做,自发地去做。”在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时,教师需要有目的地从教材中挖掘情绪与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教材理论知识相融合,从而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这一特征还体现在师生的交流氛围中,教师需要通过语气、表情以及身体语言,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轻松愉悦的氛围,从而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自然而然地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

2. 强调教学方式的新颖有趣

能够让学生沉浸的事物必然是新颖有趣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区分,让学生能够带着惊喜与期待投入一节课的学习。沉浸式课堂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学生身上,通过多感官的刺激和融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沉浸”状态。从根本上来说,这种新颖性不仅仅来自教学方式上的突破,更应该来自教师对政治教育理解的深化,来自教育理念上的变革。教师以追求卓越课堂的构建为理想,愿意将更多的心血融入教育资源的整合、教学活动的打磨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上,认识到课堂的创新为学生的“五育”发展提供助力,从而自觉自发地优化课堂设计。

3. 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整体性

想要引导学生进入“沉浸”状态,必须保证教学思路和课堂活动的持续性与连贯性,只有学生持续不断地跟着教师的节奏前进,才能实现由浅入深的思考,进而达到教师预设的各项教育目标。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从整体的角度整合教材内容,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处理,引入单元教学理念让教学活动更加完整,使其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整体性还应当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全面发展看作最终教育目标,每一节课都应当为这一目标而服务,所以每堂课都需要关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成长进步。此外,教师还应当将班级看作一个整体,每个学生都应当参与各种互动,做到全体师生“沉浸”,促进班级全体成员的发展。

二、 沉浸式教学法对高中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教育工作中需要改进教学方式、尊重學生的认知规律,将以课程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核心。在政治课堂中,教师应当积极主动贯彻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意愿,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好的体验。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呈现出了思辨性与逻辑性增强的特征,学生在面对抽象的理论时,往往会缺乏兴趣和自信。沉浸式课堂的构建,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教学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享受的体验中完成知识的掌握,树立起正确的个人思想价值观念。因此,可以认为沉浸式教学理念同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生活实践,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也是以此为目的。兴趣是学生走进知识本质的最佳桥梁,所有有价值的发现和创新都离不开兴趣的支撑。在以往的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只关注对知识内容的梳理整合,却忽视了学生究竟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和氛围。沉浸式课堂的构建,将课堂的重点向学生的需求转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带着较强的探知欲不断自主思考和研究,唤醒了学生的内驱力。这种变革能够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一是不同学生都能够相较于自己以往更加认真地听课,从而实现效率的提升;二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勉共进,促进了班级整体效率的提升;三是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理论知识之外的内容,实现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成长。

(三)有助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理念一直倡导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但是这一理念的落地却一直在探索的路上,由形式上的创新过渡到实质上的创新,仍然需要教师不断研究。沉浸式教学十分契合新课改理念的需求,其本质正是教学活动为学生服务,强调教师不能将学生看作知识的“器皿”,而是应当将学生唤醒,主动向新的知识发起挑战。在沉浸式教学中,评价课堂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是学生的体验和满意度,当学生真正在学习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时,那么政治课堂便是成功的。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应用、生活资源的整合、课堂活动的创设等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视听刺激的作用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这种教育理念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标志着高中政治教育工作在脱离传统局限性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四)有助于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和谐课堂的创建、师生心理状态的健康发展以及教学目的的达成有着重要作用。而在以往的思政课堂中,教师往往会以“命令者”的身份出现,学生则是以“配合者”的身份作为附庸,面对教师的提问不愿意主动响应,对存疑的地方不敢质疑,这就导致了“五育”目标以及核心素养始终难以落地。在沉浸式课堂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课堂氛围是轻松的,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的探讨交流,而且也有心灵和情感的互动,这样对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也大有好处。在沉浸式课堂的构建中,教师会将课外知识链接、趣味故事、生活片段以及各种视频资源进行整合,然后供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师生之间的隔阂会很大程度上被消除,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自然水到渠成。

三、 沉浸式高中政治课堂推动“五融”的实践策略

(一)设计精彩课前导入,引导学生投入状态

沉浸式的课堂起于精彩的导入。精彩的导入是一节课的灵魂,能够让学生对新知识迅速产生兴趣,并进入沉浸状态。举例而言,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市场与资源配置”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展示出黑白电视机的照片,让学生回忆彼时电视机的价格,这时候学生纷纷表示那时候电视机非常昂贵,只有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才能买得起电视机,而且那时的电视机普遍功能较少且外观笨重。随后,教师可以继续为学生展示现如今的电视机图片,让学生讨论现在电视机的价格,学生纷纷表示现在普通电视机只需要几百块,超过两千元就能买到不错的智能电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大家认为电视机的价格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有的学生表示,当时生产技术落后,市场上电视机的供给较少,而人们对电视带来的娱乐价值需求较大,导致价格上升。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继续补充:“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对社会资源起到了配置作用,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正是要系统而深入地了解市场……”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电视机变化的背后是祖国的不断强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从而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达成德育目标。

(二)创设多元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高中政治课程中知识的逻辑性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成智育的目标。教师在构建沉浸式课堂时,可以创设多元化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自主分析和探索知识的习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这样学生能够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对新知识自觉产生思考,更加容易进入沉浸的学习状态;而如果只是一味突兀地提问,则会让学生感觉到迷茫,产生思考上的断档,无法形成循序渐进的效果。新旧知识之间最为有效的桥梁正是联想,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的联想之间有了阶梯,只要教师能够提供有效的阶梯作为引导,那么学生就会很快进入“沉浸”状态。

举例而言,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我国个人收入分配”这部分知识时,前置知识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新知识为分配制度,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辨析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适用范围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为新旧知识建立联系。问题1:我国的哪些分配方式为按劳分配?这些分配方式出现于何种经济形式中?问题2:我国的哪些分配方式为按劳动要素分配?这些分配方式出现于何种经济形式中?在提问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辅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国有企业为工人发放工资、奖金以及津贴的视频,私人工厂占地付给对方报酬的影视剧片段。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认识到按劳分配只能与公有制经济相适配,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则可以存在于所有经济形式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依托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设计了问题情境,既考验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没有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范围,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无意识地进入了“沉浸”状态。

(三)构建精彩实践活动,唤醒学生学习兴趣

思政学习不仅需要夯实理论知识,同样需要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互动中有所感悟和成长。教师可以借助现有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沉浸于真实的活动情境,在志愿活动、红色文化的欣赏中,还能够有效地实现劳动教育和美育的目的,同时唤醒学生的身体机能,达到“五育”并举的目的。举例而言,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精神”这部分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系列红色活动,让学生领会到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如何挺起来的,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如何凝聚起来的。

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反映家乡革命先辈生平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先辈们在革命斗争、求学探索、抗击日寇以及经济建设等各个时期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而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出自自己的家乡,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心中树立起榜样。在VR技术、智慧白板的支撑下,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云游纪念馆”,讓学生在教室中身临其境地参观红色遗址。在完成这些准备活动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总结家乡的英雄人物,整理这些英雄们为祖国安全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让学生将这些英雄人物的名字、相关故事以及内涵精神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出来;要求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英雄们的故事,谈一谈自己从他们的故事中得到哪些感悟。

在完成课内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的红色遗址或者纪念馆进行游学,在这些特定的环境下倾听红色故事,增强自己对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理解,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爱国精神传承下去,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这些精彩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沉浸其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之美,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牢牢刻在心中,而非只对教材中定义进行机械背诵。

(四)创新角色扮演活动,带领学生感悟生活

高中政治课程致力于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对现实生活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角色活动和任务沉浸体验,更好地达成教育目的。以“人民民主专政”这部分知识的讲解为例,主要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人民当家做主的实践,唤醒学生的情感以及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我国国体的形成、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以及人民民主的内容等议题,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活动内容。活动一:组织学生模拟选举活动,一部分学生扮演候选人,一部分学生扮演选民,让学生感受投票、唱票的过程,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如何行使权利。活动二:创设情境,让部分学生扮演群众,部分学生扮演人大代表,群众要就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人大代表要将群众的意见总结为科学完整的提案。在完成活动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补充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人民当家做主以及权利的行使,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同感,达到德育智育融合的育人成效。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立足于思政教育工作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实践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当以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新课标的导向为出发点,致力于课堂内容的丰富以及教学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收获多个方面的成长。沉浸式课堂的构建为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要求教師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多元化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出更加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从而吸引学生进入忘我的学习状态。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设计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沉浸式课堂构建的有效性,助力学生“五育”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艳华.沉浸式教学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发与思考[J].新智慧,2022(1):13-15.

[2]庞寅坚.情境创设的“近”与“浸”——活动型课程下有效教学情境的探索[J].求知导刊,2021(47):37-39.

[3]靳鸣.高中思想政治课沉浸式教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2.

[4]魏孟琦.沉浸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20.

[5]刘美秀.图像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6]刘尧,王爽,严亚瓴,等.基于沉浸式设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7(9):103-105.

课题项目:文章系南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三新”背景下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编号:NG1452-03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加添(1982~),男,汉族,福建泉州人,福建省南安市宝莲中学,研究方向:议题式教学和沉浸式政治课堂。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教学策略
面向教育信息化2.0的区域线上教育实践研究
五育融合视野下西藏高中学生劳动素养提升探究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