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精神”融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实践探索

2023-02-05何亚琼范效东

关键词:中国精神思政精神

何亚琼,范效东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公共基础部,安徽 宿州 234000)

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只有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协同育人功能[1]。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2]。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以下简称病免)课程教学中充分运用“中国精神”这个优质资源和生动素材,将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可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一、“中国精神”融入病免课程的必要性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作为临床医学与护理等医药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以下简称病免)主要介绍病原微生物学、基础免疫学及临床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该课程专业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涉及的知识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在病免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精神”,将病免课程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更好地展现出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统一,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在病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塑造,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分离状态,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育人体系。围绕“中国精神”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线开展病免课程教学,可有效填补病免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培养德技并修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中国精神”融入病免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对课程的有效实施具有指导意义。教师应在深刻理解“中国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包含“中国精神”元素的教学资源,将“中国精神”有机融入病免课程教学中。

(一)提升教师“中国精神”教育能力

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3]。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以课程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发掘思政元素非常关键[4]。作为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研读大量有关“中国精神”文献的基础上积极与思政教师进行探讨,全面正确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本质和表现形式,积极挖掘病免课程中富含“中国精神”元素的科学故事和热点案例,充实病免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鲜活的“中国精神”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培养学生奋勇争先、力争上游和勇于开拓进取的改革创新精神,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大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将“中国精神”教育融入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以“中国精神”为切入点,制订各章节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并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下文以肝炎病毒一章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中国精神”,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中国精神”融入甲型肝炎病毒教学

在甲型肝炎病毒的教学中导入1988年甲肝疫情在上海大爆发案例。以“毛蚶受粪便污染”“上海人吃毛蚶的习惯”和“建国初期,上海居住拥挤”等甲肝疫情爆发事件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并总结甲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讨论疫情为何能在短短两个多月得以平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插入相关思政元素,如“在上海被嫌弃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决定来上海过春节”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尊重科学和爱人民的伟大情操;“医学工作者通过科学实验找到引发甲肝的原因”体现了科研工作者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动员全市人民共同抗疫,学校、宾馆和仓库成了临时病房,医护人员冲在前线”体现了共产党员爱国家、爱同胞以及顾全大局的担当精神等。通过这些案例,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国人民敢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以及生命至上、举国同心尊重科学和命运与共的伟大精神,从而更加坚定大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信仰与信念。

2.“中国精神”融入乙型肝炎病毒教学

在乙型肝炎病毒的教学中介绍陶其敏献身中国乙肝防治事业的事迹。以“中国曾经是乙肝大国”“乙型肝炎病毒为什么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和“如何有效预防乙肝”等为切入点,让学生总结乙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并了解中国在乙肝防治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对陶其敏在乙肝防治事业的4个阶段进行分析并从中提取思政元素,第一阶段:陶教授顾大家舍小家,刻苦钻研,成功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乙肝检测试剂盒,这体现了她勇于学习和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第二阶段:以陶教授为首的中国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代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且陶教授身先士卒,以身试药,这体现了她不惧艰险,一心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三阶段:陶教授将乙肝疫苗的技术和工艺流程无偿转让给有生产资质的研究所,这体现了她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精神。第四阶段:陶教授创立了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临床药理基地,由预防肝炎转向治疗肝炎,体现了她开拓进取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从陶其敏一系列的感人事迹中,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精神”的内涵,并充分意识到作为医学生的使命,在为人民服务的同时将“中国精神”薪火相传。

(三)“中国精神”融入课程的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将课程思政从课本延伸到生活中,从课上延伸到课下,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完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作用。如教师在讲解乙型肝炎病毒内容时,课前通过学习通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陶其敏”视频发送给学生观看,布置相关思考题以备课上讨论;课中引导小组讨论陶其敏的事迹体现了哪些“中国精神”;课后组织学生观看“中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制历程”微课,并讨论为什么中国要自主研发新冠疫苗。这样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微课等方式就将“中国精神”有机融入病免课程教学全过程。

三、“中国精神”融入病免课程的效果评价

通过专业课理论考试、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方式综合评估“中国精神”融入病免课程的实践成效。将爱国主义、开拓进取和奋勇争先等品质纳入评估学生成绩的重要指标中。从自我评价、生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评估,鼓励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国精神”,激发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教师“中国精神”的评价则从自我评价、学生评价、院系评价和思政教研组评价几个维度进行,并从教师的政治素养、“中国精神”与病免课程的融合程度以及帮助学生强化责任与担当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教师有针对性地强化自身对“中国精神”的理解,积极挖掘病免课程中的“中国精神”元素,不断丰富“中国精神”的教学资源,实现“中国精神”与病免课程的多方位有机融合。“中国精神”融入病免课程教学设计和具体实施,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大量先进典范的学习,学生进一步领悟“中国精神”的内涵,真实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教师的关注点也由专业知识扩展到政治、科技和文化等诸多领域,政治素养、业务素养和师德修养得到全面提升。

总之,将“中国精神”融入病免课程教学中,可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育人功能,实现课程思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在病免课程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病免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病免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拿出精神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