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践、教、管”创新实践型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

2023-02-04赵山花张盛博

大学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立德树人

赵山花 张盛博

[摘 要]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的角度出发,以新工科、新文科等学科专业建设为目标,以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拔尖人才培养为例,将四年一体的“学、践、教、管”创新实践型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贯穿大学本科教育全过程,强调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并重,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从学习、实践、教学、管理四个维度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实践平台,使高低年级学生之间实现良性的教学循环,分层次地实现创新实践人才的全方位培养目标。

[关键词]创新实践;拔尖人才;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20-0121-03

近年来,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各高校也推出了多种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改革方案,但如何克服部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部分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等问题,实现创新实践型拔尖人才的全方位培养目标,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年一体的“学、践、教、管”创新实践型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贯穿大学本科教育全过程,强调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并重,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从学习、实践、教学、管理四个维度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实践平台,使高低年级学生之间实现良性的教学循环,分层次地实现创新实践人才的全方位培养目标。

一、创新实践型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思路

从创新实践型拔尖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在本科教学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以下六个方面可作为新模式探究的思路。

一是重在参与,及早普及创新实践教育。延续学生高中学习时的强度和密度,使学生大一入学即可接受创新实践教育。举办校级竞赛,丰富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引导其形成积极参与创新实践的主动意识。

二是立足培养,引入高水平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互联网+、机器人、智能车等高水平、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级学科竞赛,通过备赛的磨炼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励学生争取荣誉。

三是追求卓越,成立学生创新实验室,深造拔尖人才。组织有能力、有意愿长期从事创新实践活动的优秀学生建立创新团队,给予其经费、设备、师资和政策支持,实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培养,为拔尖人才营造创新环境、厚培成长沃土。

四是注重传承,促成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教学循环。鼓励学生作为“传承者”走上讲台,完成学情分析、课程设计、课堂组织、课后反思等全流程教学,开展真实教学,在完成知识传承的同时提升其教师专业素养。

五是促进交融,依托校内工科实训基地面向全校推广新培养模式。吸引各院系学生接受新培养模式,建设跨专业团队,设立交叉学科课题,帮助学生在追求知识深度的同时拓展知识广度,培养整体的知识观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是立德树人,培养有热情有能力有担当的卓越人才。学习者、实践者、传承者、领导者等多重角色的历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智慧的生活观和全面的大局观,结合实践技能的强化、科学道德的培育以及沟通协作能力的提升,可以造就一批敢为天下先的青年英才。

二、学、践、教、管多维驱动下的创新创业教育

从学、践、教、管四个方面着手开拓新思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科研项目的培育和指导、学科竞赛的组织、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等方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学:参与个性课程,引导学生走创新实践道路

人才培养,知识为先。相较于高年级的学生,刚从高学习强度的高中升入大学的大一年级学生会较为适应在课余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额外练习的学习规律。因此,在大一开学之初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培训,不仅可以延长培训时长,还更适应学生学习规律的转变。通过多年的探索,大一年级创新培训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首都师范大学学生特点的培训模式,共分为四个阶段、开设五门课程,总课时超过350小时。

其中,五门课程分别是:电控课程,讲授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C语言、自动化原理和算法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具备通过编写代码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能力;机械课程,讲授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和机械加工工艺等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完成机械设计、绘图、仿真、加工和装配,使学生具备将想法转变为现实的能力;电路课程,讲授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具备电路绘制、焊接、测试乃至电路设计和仿真的能力;算法课程,作为电控课程的延伸,讲授Python、C++等编程语言和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具备更深层次的人机交互能力;运宣课程,讲授团队运营、宣传策划、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各类办公软件、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技能,使学生具备办公自动化和团队策划运营的能力。

四个阶段分别是:宣讲和兴趣培养阶段(入学教育周和第一教学周),利用各类多媒体和新媒体手段进行宣传展示,通过嘉年华、开放日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通过宣讲和兴趣课等形式帮助学生快速入门,并建立起相对稳固的培养关系;通识教育阶段(第二至第四教学周),对所有学生开设绪论课和基础的电控课程,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对自动化技术这一创新实践的重要实现手段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个性化教学和训练阶段(第五至第十四教学周),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背景和个人意愿,分别开设电控课程、机械课程,指导其完成智能汽车和机器人的相关学习、制作和调试过程,举办校级系列赛,使学生具备比较全面的知识体系并积累经验,同时开设运宣课程,提升学生办公自动化和宣传策划能力,培养团队人才;技能深造阶段(寒假期间),结合学生个人意愿,开设电控、机械、电路、算法、运宣五门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深度。

(二)践:完成项目实践,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为持续保持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创新实践活动挑战度,同时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阅歷,从大一春季学期开始,优秀的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以进一步提升其创新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参与学科竞赛,将规定命题极致化。在经历大一年级的创新实践启蒙教育之后,一部分表现优异的学生将在教师或高年级学生的指导下参与省部级或国家级的高水平竞赛。在这个过程中,学长学姐可以将自己的技能和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以帮助他们快速提升能力。但从最初的题目理解、方案选择,到中期的项目执行、进度推进,再到后期的优化完善、临场应变,除关键节点需要把关外,其他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在长达8个月到一年的备赛期中,学生需要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问题,经历心态的起伏变化,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成长。

2.申请创新项目,将实践目标开放化。通过参与一定的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对问题和困难的抵触感也会逐渐减少。学生升入大学二年级返回本部后,能够接触更多的专业课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实验室,可申请课题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研究,每年申报“大学生科学研究與创新行动计划”“校内工科实训基地”“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数量连年增加,持续高位运行。同时,作为“校内工科实训基地”的主责单位,物理系尝试将项目下沉至大一年级,鼓励优秀的大一学生尽早加入课题开展研究,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

(三)教:锻炼师范技能,促成学生创新实践良性循环

教学相长,为学为师。为开展针对大一学生的科研创新培训,每年秋季至寒假,大二、大三年级师范专业的学长学姐会转变为教师角色,以“过来人”的身份走上讲台,向学弟学妹传授知识和经验。为保证课程质量,同时锻炼学生的师范技能,所有课程的设计准备、课堂的教学组织、课后的点评辅导均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前课后的教案撰写和反思总结也需准时完成并存档。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完成课程准备和课后总结,尽量不过多参与课堂教学工作,以实现对学生师范技能的充分锻炼。

以开设五门课程、共150名学生计算,每年共安排约12名学生成立讲师团,完成课程设计、课堂组织和课后辅导工作,平均每人负责约45课时;安排约10名学生成立助教团,辅助讲师团同学完成试讲点评和课堂组织工作;安排4~6名学生成立支持团,负责培训所需的各类教具和耗材准备;安排2~3名学生成立运宣团,负责协调培训活动的地点、人员、物资、财务等相关事宜和宣传工作。这种人员配置模式,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契合当前中学里主讲教师、教研室教师、实验员教师、行政教师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也适度缓解了师范生需要作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作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矛盾,在解决教师难以投入大量精力响应学生个性化辅导需求问题的同时,大幅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

(四)管:塑造品格情操,拓展学生视野并培养学生大局观念

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熟悉了技能,只能称得上是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创新实践人才,视野的拓展和品格的塑造不可或缺。

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多作为学习者、任务接受者、工作执行者,更多的还是进行能力的锻炼和经验的积累。但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时,要承担项目发起、分解、发放、执行、评估等相关技术责任;同时需要从技术视角,仔细分析系统需求、软件需求、硬件需求,商定相应的解决思路,制订项目的执行周期和进度计划,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未知的风险和出现的问题,最终完整地交付项目。例如,一名大三年级学生承担创新实践培训套件的支持工作,那么他就需要带领2名大二年级电路方向的组员,完成套件的前期需求分析、电路设计、机械设计、电路开发、生产加工、电路测试、机械装配和后期维护等多项工作,人员分配和进度控制完全由负责人按照需求做出保障。

学生作为项目管理者,承担项目的计划、组织、监督、控制等非相关技术责任。项目管理者未必是技术的掌握者,但是需要对整个项目的全局和进度进行更全面的监督和把控,并协助项目负责人协调各类人员、物资、地点、经费需求。例如,实践培训套件开发虽然主要是电路方向的工作,但系统需求由所有讲师提出、软件需求由电控组学生提出、机械设计需要机械组学生配合、时空和经费条件需要向指导教师甚至院系提出申请,这些均由项目管理者配合执行。同时,对于进度是否符合预期、滞后原因分析和影响消除办法,也由项目管理者在项目负责人之外进行把控。

在这种培养模式中,我们并不需要对学生进行额外的品格塑造,因为这个过程贯穿大学四年始终。学生以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的角色出现,需要担负起传承的责任,而这种奉献式的付出需要学生具有一颗热诚且富有责任感的心。教师在几年的时间里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而这些优秀的学生本着对课题负责、对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心态走上讲台向学弟学妹分享经验时,强大的责任感又会给予他们加持。他们可以为攻克一个问题试尽各种方法,也可以为讲好一个知识点苦思冥想,还可以为团队牺牲自我,这些责任与热爱会通过朋辈之间长时间、高频率的接触而影响一批批学生,塑造他们良好的品行,形成品行的朋辈传承。这些丰富的经历,可以使学生在突出的能力之外拥有宝贵的实战经验,在求职或升学面试中引人瞩目,为快速地融入团队并成为团队核心奠定基础。

三、结语

总之,地方高校应立足本校专业学科特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全面整合校内外资源,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任泽中,陈文娟.引入协同创新理念 优化高校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45-47.

[2] 陈劲.协同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3] 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20-01-20)[2023-04-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1/t20200120_416153.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9-10-31)[2023-04-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5] 路天浩,李北伟,李扬.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述评与启示[J].创新与创业管理,2020(1):23-36.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研究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