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马唑仑对颅脑介入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康复影响

2023-02-04刘国英逯素芬谢冠楠任春光张宗旺

临床军医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动力学血流诱导

刘国英,吴 滨,逯素芬,谢冠楠,任春光,张宗旺

聊城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山东 聊城 252000

近年来,脑血管病变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颅脑疾病介入治疗技术日益成熟,但关于此类患者的麻醉循证医学证据有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5]。做好脑血管病变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加速其术后康复成为麻醉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6]。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静脉麻醉药为丙泊酚,瑞马唑仑作为新的静脉诱导及维持药物,为临床提供了新的选择[7]。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水溶性超短效苯二氮草类药物,主要作用于γ-氨基丁酸A受体,可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具有引起机体活动减少、镇静、遗忘等作用[8]。瑞马唑仑起效快,半衰期短,患者苏醒迅速,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能够被氟马西尼逆转,可安全应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9-10]。本研究旨在探讨瑞马唑仑对颅脑介入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自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75例接受颅脑介入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磁共振成像与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诊断为未破裂的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颈动脉狭窄。排除标准:脑动脉瘤破裂或动静脉畸形出血者;慢性肾衰竭者;精神疾病或接受精神药物治疗者;酒精、阿片类药物或镇静剂-催眠药物成瘾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25例。A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6.0±3.1)岁;体质量指数(23.1±1.4)kg/m2;手术时间(162±10)min。B组:男性2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3.0±3.3)岁;体质量指数(23.7±1.9)kg/m2;手术时间(156.0±13.6)min。C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7.0±2.3)岁;体质量指数(22.8±1.2)kg/m2;手术时间(146.0±13.1)min。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监测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面罩吸入纯氧3 min(5 L/min)。全身麻醉诱导时,A组患者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2 mg/kg,B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3 mg/kg,C组静脉泵注丙泊酚2.0 mg/kg。患者入睡后,3组患者均继续静脉注射芬太尼4.00 μ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待BIS<60达到气管插管条件后行插管操作。麻醉诱导过程中,如果患者持续BIS>60,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05 mg/kg,直至待BIS<60,两次给药间隔≥1 min。气管插管后,A组、B组患者以0.5~1.0 mg/(kg·h)持续泵注瑞马唑仑,C组患者以3~8 mg/(kg·h)持续泵注丙泊酚。3组患者均泵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间断注射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维持BIS 40~60,血压、HR波动在基础值20%之内。手术结束前5 min,停用麻醉药物[11-14]。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拔管前(T4)、拔管后5 min(T5),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的MAP、BIS、SpO2、HR。比较3组患者诱导后的观察指标,包括从诱导开始至BIS<60的时间、术后24 h手术恢复质量评分(15-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score,QoR-15)、呛咳评分、镇静药物补救比例、低血压比例。

2 结果

2.1 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A组、B组T2~T5时的MAP、BIS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A组、B组、C组T2、T3时的MAP、BIS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C组患者T2时的H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2.2 3组患者诱导后观察指标比较 与A组比较,B组、C组患者从诱导开始至BIS<60的时间缩短,镇静药物补救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B组患者QoR-15评分均增加,呛咳评分、低血压比例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诱导后观察指标比较

3 讨论

颅脑介入手术的麻醉期间出现呛咳及血流动力学波动,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维持此类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至关重要[15-16]。QoR-15评分是用于评估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自评量表,具有可靠性强、反应性佳、简便易行等优点,评分越高,表明恢复质量越好[17-19]。瑞马唑仑作为一种新型的水溶性超短效苯二氮草类药物,起效快,半衰期短,患者苏醒迅速,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可安全应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20-22]。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B组T2~T5时的MAP、BIS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A组、B组、C组T2、T3时的MAP、BIS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C组患者T2时的H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说明,应用瑞马唑仑进行麻醉诱导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比传统用药更加平稳,较少出现剧烈波动,瑞马唑仑可安全应用于颅脑介入手术患者麻醉。本研究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C组患者从诱导开始至BIS<60的时间缩短,镇静药物补救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瑞马唑仑0.3 mg/kg为较适宜的麻醉诱导剂量,麻醉诱导效果优于瑞马唑仑0.2 mg/kg。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与C组比较,A组、B组患者QoR-15评分均增加,呛咳评分、低血压比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瑞马唑仑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这可能得益于其通过全身酯酶代谢,代谢产物无活性,起效和消除迅速,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循环更平稳。

综上所述,应用瑞马唑仑可使神经介入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可加速其术后康复,降低低血压发生率。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较小,术中瑞马唑仑的最佳用法及麻醉优化方案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动力学血流诱导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齐次核诱导的p进制积分算子及其应用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续断水提液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大型诱导标在隧道夜间照明中的应用
段血流胶囊治疗上环后月经过多的疗效观察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