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 教学方法应用于西医院校中医学之浅探*

2023-02-03刘若实刘妍彤李晓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医学西医院校

刘若实 任 爽 刘妍彤 李晓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辽宁 沈阳 110001)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为培养全面的医学专业人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体现政府对中医的高度重视,故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虽然中医学在西医院校的教学任务中属于必修课范畴,但种种原因,如课程内容繁多、课时设置不合理、学生西医思维固化等,终导致西医院校学生对中医学这门学科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及信心,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笔者在从事教学工作10多年的经历中,从自身教学体验、请教前辈、同行交流、学生评价中,不断探索,吸取并总结经验。在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中,在中医学教学中引进新的PBL 教学方法,现将教学体验及效果分享如下。

1 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教学现状及特点

1.1 中西医学思维的差异 中医学与西医学起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故所采用对疾病的认知方法及诊疗方式等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中医学从宏观角度认识自然、人体及疾病,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通过人体脏腑器官所承载的阴阳五行学说来阐述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规律。西医学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从系统、组织、器官,甚至到细胞、遗传基因等细微结构,阐释生理功能与病理现象。与此同时,西医院校一般在学生处于大三阶段开设中医学这门课程,即已经过三或四年的西医学理论学习,其思维及诊疗模式已趋于固化,而短时间内(40 多学时)接触、理解、掌握中医学中相对抽象的阴阳、五行、脏象等内容时,易于出现理解偏差及障碍,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及信心。中医学教研室于2016 年—2019 年的3 个教学周期中,对15 个教学大班进行问卷调查(共计963 份),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学生认为中医学概念模糊、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无学习中医学兴趣者占比46.2%(445/963)。

1.2 课时设置有限 理论脱离实践 中医学是中国人民在同疾病斗争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一门理论基础与临床经验并重的学科,其课程内容繁多(涵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等),在中医院校的教学计划中,需要4 年的时间进行讲解。相比在西医院校,中医学只有一学期[1]、短短40 多学时的授课时间,为追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必须压缩、精简教学内容,进而点到为止、囫囵吞枣式的讲完全部教学内容。

与此同时,受困于总课时的限制,导致课间见习课时更是少之又少。对于西医院校的学生来说,中医学的相关基础概念、诊疗思维模式较为抽象,且难以理解及记忆,而较少的课间见习时间无法使其将基础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得以验证,加之学生大多以应试及被动接收为特点的学习模式,故更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完全理解授课教师所教内容,导致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降低。

2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目的——正确理解中西医的关系

因西医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中医学之前,已经接受系统的解剖、病理、生理等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学习,故有较为固化的西医概念及诊疗思维,从而对于中医理论的相关基础理论容易混淆、不容易接受和理解。中、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认知人体及疾病的角度不同,但两种医学并不是彼此完全不通。从教学目的来看,是为培养全面的医学专业人才,并不是非让西医专业学生成为中医医师,故在教学中,既要肯定西医的优点,同时也要宣传中医的优势,引导学生放弃排斥思想,并理性学习,尤其对于中医学中的优势病种诊疗的讲授过程中,合理运用中医理论,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2]。

3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方法尝试——传承经典创新协同

3.1 变抽象为易懂 提高学习热情 对于已存在固化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和教学模式的西医院校学生而言,使其短时间去接受、理解中医学,是授课教师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难题,如何求变?

首先要考虑授课对象的基础,西医院校的学生没有学习医古文课程,更没有与之相应的中医基础,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太过于照本宣科,要变“抽象”为“通俗”,以更加“实用”、易懂的讲授方式来向学生表达相关知识,明确中医学的特点及优势所在,并说明中、西医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医学时要重新建立一种新的认知体系,不能以现代医学的某些概念生搬硬套在中医学的理论之上。如中医学中的藏象学说,其不仅是解剖定义,更是生理病理的概念,其与现代医学的脏腑有所不同。

再者要突出中医的特色,特色是自身有别于其他事物的因素,而中医特色就是有别于其他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的特殊性,中医的特色也就决定了它的优势,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在讲授的过程中,融入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并密切联系临床应用,列举一些中医中药治疗效果良好的优势病种(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孕不育、慢性胃炎等疾病),从而使得学生耳目一新,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3.2 增加教学手段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日益增多,并逐步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教学手段多元化,使得中医学教学过程更加丰富、直观。

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且为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中医学教研室于2016 年—2019 年的3 个教学周期里,使用相同教材(《中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学校“十三五”医学规划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当前较为流行的问题式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以观察教学质量效果,并通过对同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传统教学方式(2 个班级、60 名学生)和PBL 教学方式(2 个班级、60 名学生)的对比,进而去检验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在开始阶段,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并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归纳重点,使其对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脏腑及中药、方剂等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及认知,随着课程的深入,PBL教学组的授课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中医学基础,授课前准备与学生实际水平较为一致的3 个中医经典教学病案,让学生分组围绕病案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观察收集四诊信息,并思考、讨论,确定证候、归纳病因病机、提出具体治则及方药,最后由授课教师点评、归纳、总结,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中医思维分析病案。

从3 个教学周期的期末成绩来看,PBL 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相比,各分数段均有明显的提升,且2 组合格率经卡方检验,证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故认为PBL 教学组比传统教学组有明显提升。PBL 教学方式比较贴合中医学的传统“师承”教学模式,同时通过解决实际病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理论与临床的结合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信心。与此同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详见表1、表2。

表1 2 组学生2016 年—2019 年成绩比较 (人)

表2 2 组学生2016 年—2019 年成绩合格率比较 [人(%)]

4 小结

PBL 教学法由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先驱Barrow 教授在20 世纪60 年代引入医学教育[3],这种以问题为基础、进而展开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4]。

在教学方法改进的持续推进中,不仅对学生的基础有一定的要求,同时亦要求授课教师熟悉教材,把握好知识点的难度与深度,要时刻掌握好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在逐渐掌握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这样才能用中医思维进行思考,进而认识、掌握中医学,从而提升中医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效果。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如PBL 教学法等更多的改进方法会持续增多,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质量会更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中医学西医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