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种球蛋白对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治疗的效果

2023-02-01孙建龙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2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例数

林 雪 孙建龙

(吉林市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吉林 吉林,132001)

川崎病是临床儿科的频发性疾病,其疾病特点为急性发病、病情较危重,病理表现为全身性血管炎症[1]。川崎病可细分为不完全川崎病(IKD)与典型川崎病(CKD),其中,IKD不完全具备川崎病的临床症状,仅存在部分症状[2]。CKD 的症状比较典型,可通过症状、体征等检查快速诊断为川崎病。以往研究指出,川崎病治疗延误或治疗方案不当,则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病变,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瘤,增加患儿的死亡风险[3-4]。为此,临床多为以上两种疾病患儿采取对症且及时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是上述疾病的常用药,其治疗作用为抗炎和抵抗血小板大量聚集,可以尽快缓解血管炎症反应,改善患儿症状,减轻痛苦[5]。在阿司匹林治疗前提下加用丙种球蛋白可以增强疗效,其药物作用为抑制血管损伤过程,调节免疫功能,阻断血小板聚集过程等,显著缩短病程[6-7]。但丙种球蛋白费用偏高,部分患儿受家庭条件影响难以接受规范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进而降低远期疗效。基于此,临床多采用单次注入1 g/kg 的丙种球蛋白治疗。在此前提下,本研究分析丙种球蛋白的治疗功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吉林市儿童医院收治的70 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型将患儿分为A 组和B 组,每组35 例。A 组为IKD 患儿,B 组为CKD 患儿。A组男22 例,女13 例;年龄1~9 岁,平均年龄(3.24±0.18)岁;体质量13~39 kg,平均体质量(20.24±0.65)kg;病程2~12 d,平均病程(6.24±0.15)d。B 组男24 例,女11 例;年龄1~8 岁,平均年龄(3.28±0.17)岁;体质量14~37 kg,平均体质量(20.12±0.69)kg;病程3~11 d,平均病程(6.50±0.14)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吉林市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以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川崎病诊断指南》[8]诊断标准者;②精神状态良者;③认知功能良好者;④符合用药指征者;⑤可全程参加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伴先天性病症者;②合并肺癌或白血病等恶性病变者;③属于过敏体质,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④以往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者;⑤肝肾功能异常者;⑥中途退出研究者;⑦临床资料部分缺失者。

1.3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的基础疗法一致,包括物理降温、营养支持等。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生产企业:江西博雅生物制药,国药准字S10980009,规格:1.25 g/瓶),单次的给药剂量是1 g/kg,滴注5~6 h。口服给药阿司匹林(生产企业:长春新安药业,国药准字H22023445,规格:0.3 g/片),每次剂量为30~50 mg/kg,1 次/d,连用3 d 待退热后可减量,减至4 mg/kg,维持用药至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消失,其血沉值恢复正常。

1.4 观察指标

①症状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记录症状消退时间,包括黏膜充血症状、发热症状、淋巴结肿大、皮疹症状以及手足肿胀。同时记录住院时间。②血液检测指标。治疗前及用药14 d 后抽集患儿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5 mL。经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测定白细胞计数(WBC)、C 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其中<8 岁儿童的WBC正常值为10×109/L,≥8 岁儿童的WBC 正常值为(4~10)×109/L;儿童CRP 的正常值为<8 mg/L;男性儿童ESR 的正常值为<15 mm/h,女性值为<20 mm/h;儿童PLT 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③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3 岁患儿的冠脉内径大于2.5 mm,3~9 岁患儿的冠脉内径大于3 mm,则判断为CAL。④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前后采集患儿的血清标本,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与CD8+等指标,使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免疫球蛋白M(IgM)、IgG 与IgA 等指标。⑤不良反应。观察一过性头痛、心慌、恶心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过性头痛+心慌+恶心)例数/总例数×100%。⑥治疗有效率评价。显著疗效:患儿的症状以及体征基本上消失;初步见效:患儿的症状与体征消退超过50%;未见疗效:症状与体征的消退幅度低于50%。治疗有效率=(显著疗效+初步见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血液检测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以(±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总有效率、CAL 发生率、不良反应)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A 组患儿的症状消退时间短于B 组,A 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短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s,d)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s,d)

组别例数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黏膜充血症状发热症状淋巴结肿大皮疹症状手足肿胀A 组352.31±0.711.16±0.222.23±0.192.05±0.332.15±0.618.14±0.50 B 组353.48±0.782.55±0.363.75±0.643.26±0.443.44±0.6811.69±0.58 t 6.56319.49113.47013.0158.35427.426 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2.2 两组患儿血液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液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后,A 组患儿血液检测指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血液检测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儿血液检测指标比较 (±s)

组别例数WBC(×109/L)CRP(mg/L)ESR(mm/h)PLT(×109/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 组3517.06±2.316.25±1.3170.39±5.9115.49±2.0498.15±5.1422.43±2.44380.68±15.75 190.48±11.22 B 组3517.08±2.288.94±1.3470.33±5.8925.34±2.0898.29±5.1935.49±2.47379.89±15.71 249.26±11.29 t 0.0368.4920.04320.0020.11322.2540.21021.847 P 0.971<0.0010.966<0.0010.910<0.0010.834<0.001

2.3 两组患儿CAL 发生率比较

A 组患儿在治疗全程的CAL 发生率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CAL 发生率比较 [n(%)]

2.3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s)

表4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s)

组别例数CD3+(%)CD4+(%)CD8+(%)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 组3553.40±4.3258.33±6.2443.11±5.3630.95±3.6831.21±3.2438.12±4.95 B 组3553.26±4.2857.12±6.1743.02±5.3131.02±3.7031.22±3.1637.92±4.80 t 0.1360.8160.0710.0790.0130.172 P 0.8920.4170.9440.9370.9900.864

续表4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s)

续表4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s)

组别例数IgM(g/L)IgG(g/L)IgA(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 组351.55±0.391.44±0.287.50±0.6511.28±1.420.88±0.211.41±0.32 B 组351.57±0.311.46±0.307.51±0.6910.98±1.430.89±0.231.38±0.31 t 0.2370.2880.0620.8810.1900.398 P 0.8130.7740.9500.3820.8500.692

2.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 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n(%)]

2.6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A 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n(%)]

3 讨论

川崎病的典型特征是全身血管炎症,患儿可出现发热和结膜炎症等症状,被认为是儿童群体先天性心脏病的诱因之一[9]。川崎病可分成IKD 与CKD,二者均主要发病于婴幼儿群体,四季均可发病,且主要发病于男性群体。两种疾病的初期表现均是发热,但CKD 的病情偏重,症状较复杂,治疗难度更大。阿司匹林是以上疾病的常用药物,其治疗作用是镇痛解热和消炎,可以缓解患儿的发热和手足肿胀等症状,且能发挥抗凝功效[10-11]。口服用药后,阿司匹林的药物成分可以快速抵达血管病灶,起效时间较短,用药安全性比较高。但大剂量给药会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与前列环素的合成过程,减轻药物疗效。此外,以上疾病患儿的年龄偏小,各项身体机能并未完全发育,剂量不合理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损伤肝功能,所以可以联合其他药物[12]。

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的症状消退时间短于B 组,A 组的住院时间短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液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 组血液检测指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丙种球蛋白能够加快症状消退,缩短住院周期,同时可以控制炎症因子以及抗血小板聚集,具有较高的治疗效用。以往研究发现,IKD 以及CKD 的治疗关键均是下调炎症因子值,抑制冠状动脉损伤[13]。研究中A 组的CRP水平显著降低,说明丙种球蛋白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原因是丙种球蛋白可以控制免疫复合物反应,缓解内皮炎症反应,可利用自身抗体以及反馈调节机制减轻患儿血管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对于疾病症状的改善效率更高[14]。WBC 以及PLT等指标均能评价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经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机体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提升,可使以上指标的水平下降。血管抗炎功效的增强会减轻血管壁损伤程度,进而抵抗血小板的大量聚集。因此,血管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这也是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疗效显著的主要原因[15]。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患儿的CAL 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丙种球蛋白可以抑制患儿的CAL 发生,降低患儿的远期不良事件风险。同时可以保护患儿的免疫功能,逐渐提升患儿的机体免疫力,进而促进病情转归。本研究中丙种球蛋白的用药剂量为1 g/kg,且该剂量下IKD 的症状消退时间短,血液检测指标下降幅度大,说明该剂量对于IKD 的治疗效果更佳,而对于CKD 的疗效欠佳。原因是CKD 病情较重,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治疗作用有限,可增加用药剂量,延长患儿的用药时间,以此保证疗效。在药物治疗期间,需要动态评估患儿的病情变化,询问患儿的用药感受,并及时与家属沟通,掌握患儿的心理状态,适度调整用药方案,确保用药治疗的时效性与安全性,防止出现用药不良事件。但本研究存有如下不足:观察时间偏短,样本量较小,未评估两组患儿的用药后不良反应,可在未来研究中延长观察时间,增加患儿的样本量,同时纳入不良反应等多项观察指标,全方位评估丙种球蛋白的治疗作用[16-17]。

综上所述,丙种球蛋白可以缓解IKD 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机体炎症反应,调节抗血小板聚集功能。同时能够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减少CAL 等不良事件发生,降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率,具有较高的治疗功效。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例数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miRNA-145和miRNA-143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表达及意义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