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项认知行为干预在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心理状态与希望水平情况分析

2023-02-01周霜霜贾秀芬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2期
关键词:淋巴瘤专项维度

王 馨 杜 娟 魏 冉 周霜霜 贾秀芬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江苏 徐州,221006)

淋巴瘤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现代临床研究指出病毒感染、遗传、免疫及环境等因素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该疾病发作后可引起机体淋巴结肿大、局部肿块等临床表现,同时可伴有发热、消瘦等全身性症状[1]。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放化疗治疗该疾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延长其生存时间。但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再加上漫长的治疗周期及自身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损害其心理健康,导致其心理弹性降低,无法及时有效地调节自我情绪,从而降低其治疗依从性,不利于预后的改善[2-3]。同时,临床研究指出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认知水平与心理社会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有利于控制其病情发展[4]。专项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通过对患者基本认知及日常行为习惯进行矫正、规范,使其形成并保持健康行为,从而达到改善其病情目的的新型护理方法。有研究指出,通过专项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5]。基于此,为了进一步验证专项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5 例淋巴瘤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5 例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3 例)和对照组(52 例)。研究组男23 例,女30 例;年龄15~86 岁,平均年龄(50.27±9.35)岁;体质量指数(BMI)18~25 kg/m2,平均BMI(21.37±1.14)kg/m2;AnnArbor 分期:Ⅰ~Ⅱ级30 例,Ⅲ~Ⅳ级23例;病程1~7年,平均病程(2.47±0.65)年。对照组男27例,女25 例;年龄17~85 岁,平均年龄(51.23±9.10)岁;BMI 18~25 kg/m2,平均BMI(21.50±1.02)kg/m2;AnnArbor分期:Ⅰ~Ⅱ级32 例,Ⅲ~Ⅳ级20 例;病程1~7年,平均病程(2.55±0.54)年。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审核批准(伦理号:20170805)。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诊断标准[6],且经病理学检查确诊者;②能够正常视、听、说者。

排除标准:①并发其他恶性肿瘤者;②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③精神、认知异常者;④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者;⑤未全程参与本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随即开展淋巴瘤疾病知识及治疗知识讲解,告知患者放化疗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处理措施与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消极话题,给予其心理疏导。同时,从患者身体条件及体质情况出发,指导其合理安排日常饮食,并适当锻炼。

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与专项认知行为干预。(1)第1 周。①集体形式。将淋巴癌治疗护理知识手册发放给每位患者,并介绍患者、护患之间互相认识。在充分考虑患者意愿的前提下将所有患者分为4 组,每组均建立独立的微信群,并由1 名护理人员负责,微信群内每天分享有关希望水平的概念、触发因素等知识。②一对一个体形式。引导患者将内心对于疾病的担忧倾诉出来,并指导其将降低希望水平的事件写出来。(2)第2 周。①集体形式。对上次活动进行回顾,并邀请患者对自身感受进行阐述说明;根据患者写出的降低希望水平的事件,指导其通过有效方式加以解决,使其对淋巴瘤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播放淋巴瘤公益短片,调节患者心理状态;邀请心态良好、积极乐观的患者分享自己的认识和经验。②一对一个体。倾听患者诉说恐惧,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观察,并将内心消极情绪写出来。同时,在微信群内组织患者开展知识竞赛,并推送疾病治疗注意事项。(3)第3 周。微信团体形式。护理人员提前1 d 将干预内容发送至微信群内,并提醒患者阅读。干预当天微信群内开展疾病知识竞赛,对患者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纠正,同时将预防疾病进展知识发送至微信群内,并将已治愈的患者短片发送至群内让其他患者观看,激发其希望水平。(4)第4 周。微信团体形式。对上次微信交流内容进行回顾,及时解答患者疑惑;邀请患者在微信群内分享处理日常担忧、恐惧的方法及已经取得的效果;将以往名人(李开复等)与淋巴癌抗争并取得成功的例子向患者分享讲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患者讨论交流“我希望以后可以干什么”等话题,激发患者对生命的期望。(5)第5周。集体形式。首先,开展行为训练。由护理人员将心形便签发放给患者,让其将内心最想说的话写在便签上,并送给希望可以看到的人,促使患者与他人主动交流;其次,开展恐惧应对训练。通过创设相关疗护场景,使患者对自己内心感受进行想象,并引导其对应对方法进行思考表述,之后在此基础上及时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纠正,使其以后能够有效应对化解。

1.4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情况。使用包含2 个正向评分维度与5 个反向评分维度的简式心境状态量表(POMS)进行评估,正向评分维度(精力、与自我有关的情绪)得分与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程度为正相关,反向评分维度(紧张、愤怒、废劳、抑郁、慌乱)得分则为负相关。②希望水平情况。使用包含3 个评分维度的Herth 希望指数量表(HHI)进行评估,各维度得分与患者希望水平为正相关。③生命质量水平:使用包含8 个反向评分维度与1 个正向评分维度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EORTC QLQ-C30)进行评估,反向评分维度(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疲乏、疼痛、恶心呕吐)得分与患者生命质量水平为负相关,正向评分维度(整体健康)得分则为正相关。④护理满意度。使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制的百分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可分为三个等级:不满意(<60 分):表示患者认为相关临床护理措施对自身心理状态、希望水平及生命质量改善无明显促进作用;基本满意(60~85 分):表示患者认为相关临床护理措施对自身心理状态、希望水平及生命质量改善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非常满意(>85 分):表示患者认为相关临床护理措施对自身心理状态、希望水平及生命质量改善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护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情况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POMS 正向评分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反向评分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情况比较 (±s,分)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情况比较 (±s,分)

干预前干预后项目tP研究组对照组52 tP 对照组52紧张11.12±1.1010.98±1.250.6100.5432.78±0.613.24±0.873.1420.002愤怒10.23±1.549.86±1.611.2040.2322.31±0.722.90±0.953.5910.001疲劳11.45±0.8511.69±0.741.5420.1262.94±0.543.42±0.883.3760.001抑郁9.56±2.219.38±2.400.4000.6902.12±0.482.59±0.674.138<0.001慌乱10.91±1.2811.04±1.110.5560.5802.58±0.633.03±0.813.1810.002精力7.65±2.667.93±2.340.5720.56814.02±2.1512.39±2.773.3720.001与自我有关的情绪6.14±1.436.55±1.321.5260.13012.11±1.1410.93±1.654.270<0.001例数53研究组53

2.2 两组希望水平情况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HHI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希望水平情况比较 (±s,分)

表2 两组希望水平情况比较 (±s,分)

组别例数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研究组5320.14±7.6438.13±13.4818.71±6.8734.66±10.2319.12±8.5336.43±12.85对照组5221.03±8.1132.69±11.9418.19±7.0930.04±8.7218.79±8.9930.10±10.56 t 0.5792.1880.3822.4880.1932.755 P 0.5640.0310.7030.0140.8470.007

2.3 两组生命质量水平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EORTC QLQ-C30 正向评分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反向评分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命质量水平比较 (±s,分)

表3 两组生命质量水平比较 (±s,分)

干预前干预后项目tP t P 对照组52躯体功能67.23±18.3466.78±19.240.1230.90350.36±15.3456.87±17.942.0000.048角色功能70.35±22.5669.43±21.950.2120.83351.87±16.8459.32±18.102.1840.031认知功能81.59±20.6479.62±21.120.4830.63053.38±17.1061.97±19.022.4350.017情绪功能75.64±18.4574.66±16.770.2850.77645.35±23.7955.42±21.172.2900.024社会功能67.52±26.4368.47±27.030.1820.85651.54±25.3161.98±24.782.1350.035疲乏29.14±12.3628.62±13.130.2090.83532.02±18.1439.87±20.482.0800.040疼痛22.45±14.3023.58±14.020.4090.68420.46±11.0426.79±15.362.4280.017恶心呕吐12.05±6.3711.89±7.350.1190.90517.63±10.5422.99±12.812.3430.021整体健康55.52±19.6454.21±20.770.3320.74069.24±26.4359.42±22.982.0300.045例数研究组53对照组52研究组5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3.1 淋巴瘤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专项认知行为干预的优势

淋巴瘤属于血液系统常见病,已有研究证实该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对患者身心健康危害较大[7]。淋巴瘤发病后引起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及放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心状态、精神健康,并导致其出现一系列严重负性情绪,最终使其希望水平降低,甚至拒绝配合治疗,产生轻生念头[8]。因此,在淋巴瘤患者治疗期间还应配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的负面影响,改善患者预后。专项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强调从改善心理状态入手对患者进行干预,协助患者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情绪,从而阻断负性思考,使患者对自身疾病与治疗方式存在的曲解或错误认识得到及时纠正,改善其心理状态与希望水平。另外,该模式还能够通过综合运用认知心理学、行为主义学习原理等理论技术,使患者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促使身心状态发生积极转变[9-10]。

3.2 淋巴瘤患者应用专项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中,干预后研究组POMS 评分优于对照组,且HH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专项认知行为干预实施后能够使患者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发生积极变化。分析原因主要是,该护理模式能够通过构建病友团体为患者之间的情感交流、经验分享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帮助彼此之间构建信任关系[11-12]。同时,通过集体方式、一对一、微信团体等多种方式开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及时纠正其错误观念[13-14]。另外,针对个体差异开展一对一个人干预,及时解决其存在的疑虑,引导其观看治愈短片等,能够帮助其正确面对内心深处的恐惧,促使其积极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持,缓解负性情绪,提升希望水平[15-16]。本研究中,干预后研究组QLQ-C30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患者在实施专项认知行为干预后身心状态发生积极改变,心理、生理及社会等层面的不适感减轻有关[17-18]。另外,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调查显示,研究组53 例患者中30 例患者“非常满意”、21 例患者“基本满意”,护理总满意率为96.23%,对照组52 例患者中15 例患者“非常满意”、27 例患者“基本满意”,护理总满意率为80.77%,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更认同专项认知行为干预所取得的效果,分析原因可能与相关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心理状态、希望水平及生命质量改善有关[19-20]。

本研究主要对淋巴瘤患者应用专项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专项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提高其生命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可为之后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方法指导。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时间跨度较小,且纳入病例较少,所得结果可能无法完全反映临床实际情况,未来需要延长研究时间,纳入更多病例开展大样本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从而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淋巴瘤专项维度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