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探讨

2023-02-01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2期
关键词:血气研讨呼吸衰竭

刘 岩

(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内蒙古 包头,0140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临床常见呼吸科疾病,具有持续气流受限和存在呼吸道症状的特征。据统计,COPD在我国40 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为9.9%,病死率为9.7%[1]。COPD 具有患病率高、病程长及预后差等特点,病理机制为:因基底膜纤维化、长期气道慢性炎症,导致肺泡结构被破坏或者小气道管腔狭窄,引起持续呼吸道症状、持续性气流受限等,其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感染、吸烟及气道反应性增高等因素有关,患病后表现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及喘息等,若疾病进展,可引起自发性气胸、慢性呼吸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2]。研究发现,COPD 患者较常见并发症为Ⅱ型呼吸衰竭,是导致患者病死的重要原因,故早期提供对症治疗是关键[3]。经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是治疗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的常见方式,属于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由经鼻导管吸氧衍生而来,具有操作简便、供氧浓度良好等优势,但实际操作时吸入的气体较干燥、影响治疗进展[4-6]。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回顾性选取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8 例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HFNC治疗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价值,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8 例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段差异性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基础组(2020年12月~2021年6月,行经鼻导管低流量吸氧,34例)和研讨组(2021年7月~2021年12月,行HFNC 治疗,34 例)。研讨组中,男18 例,女16 例;年龄45~83 岁,平均年龄(62.34±2.5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15±1.18)年;疾病发作时间8~72 h,平均发作时间(38.54±2.69)h;既往病史:气胸史14 例,胸腔积液史15 例,肺部感染史5 例;体质量指数(BMI)19~26 kg/m2,平均BMI(23.65±0.39)kg/m2。基础组中,男20 例,女14 例;年龄46~85 岁,平均年龄(62.75±2.63)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28±1.34)年;疾病发作时间9~73 h,平均发作时间(38.62±2.57)h;既往病史:气胸史15 例,胸腔积液史15 例,肺部感染史4 例;BMI 18~25 kg/m2,平均BMI(23.51±0.28)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7]中疾病诊断标准:有自主呼吸,伴有Ⅱ型呼吸衰竭;存在遗传、吸烟、环境污染、职业粉尘及生物燃料等易感因素;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痰及慢性咳嗽等临床症状;存在持续性气流受限;肺功能检查显示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一秒率(FEV1/FVC)<0.7。②呼吸频率16~30 次/min。③血气分析pH 值为7.25~7.45。④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 Hg。⑤年龄45~85 岁、病程>1年。⑥配合性良好。

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异常。②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③呼吸道分泌物黏稠、量多。④固定鼻腔异物。⑤颅面外伤或烧伤。⑥自主呼吸微弱、昏迷。⑦通气功能障碍。⑧有治疗禁忌证,伴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器质性呼吸道梗阻。⑨近期胃食管手术。⑩患有精神疾病或中途转院。

1.3 方法

所有对象入院后,均行祛痰、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疗法。

基础组经鼻导管低流量吸氧:将患者氧浓度设置为25%~30%,控制氧流量为3 L/min,持续吸氧时间为>18 h/次,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及脉搏等,并观察血气分析情况,若疾病持续进展,则给予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研讨组经鼻高流量吸氧:涉及仪器为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生产企业:新西兰Fisher-Paykel 公司),合理设置参数,相对湿度气体设为100%,温度设为37 ℃,设定流量为30 L/min、设定吸入氧浓度为40%左右,并结合患者病情,酌情对相关参数作调整。

两组患者持续治疗时间均为1 周,治疗后若有重新插管指征出现,则终止治疗,再次气管插管后给予有创通气辅助疗法。

1.4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治疗前、治疗1 周后分别利用肺功能检测仪记录两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容积(FVC)、呼气峰值流速(PEF)、FEV1/FVC,根据仪器说明操作。②血气指标:治疗前、治疗1 周后分别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待检,全自动血气分析仪记录两组PaO2、PaCO2、pH、血氧饱和度(SaO2),根据仪器说明操作。③临床指标:治疗前、治疗1 周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待检,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生产企业:德国宝灵曼生产,型号: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检测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浆内皮素(EF-1),根据仪器、试剂盒说明操作。④不良反应:治疗1 周后记录两组发生鼻部干燥、鼻出血及气温不适的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鼻部干燥+鼻出血+气温不适)例数/总例数×100%。⑤临床疗效:参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7],治疗1 周后评价,显效:症状减缓,肺功能指标恢复正常,血气指标也恢复正常,已恢复到日常生活;有效:症状改善,肺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血气指标也基本恢复正常,基本恢复到日常生活;无效:未达上述标准、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肺功能、血气指标及临床指标)采用(±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采用[n(%)],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FEV1、FVC、PEF、FEV1/FVC 指标增加,且研讨组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FEV1(L)FVC(L)FEV1/FVC(%)PEF(L/s)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讨组341.64±0.453.38±1.16*1.75±0.653.28±1.16*73.68±2.5488.84±4.17*2.54±1.497.28±1.59*基础组341.63±0.422.54±0.89*1.74±0.632.22±0.64*73.59±2.5280.21±3.05*2.55±1.464.65±1.63*t 0.0953.3500.0644.6650.1479.7400.0286.735 P 0.925<0.0010.949<0.0010.884<0.0010.978<0.001

2.2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aO2、pH 及SaO2指标提升,PaCO2指标下降,且研讨组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PaO2(mm Hg)PaCO2(mm Hg)pHSaO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讨组3450.28±3.6168.21±7.14*60.54±4.8248.82±3.16*7.33±0.057.49±0.14*86.52±4.1896.43±4.25*基础组3450.29±3.5160.52±6.45*60.62±4.7554.59±3.54*7.32±0.047.37±0.12*86.47±4.2990.35±4.19*t 0.0124.6600.0697.0900.9113.7950.0495.940 P 0.991<0.0010.945<0.0010.366<0.0010.961<0.001

2.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LR、EF-1 指标下降,且研讨组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NLR(%)EF-1(n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讨组 346.57±2.042.04±0.28* 79.82±9.84 44.32±11.06*基础组 346.56±2.012.87±0.63* 79.84±9.82 64.38±7.02*t 0.0207.0200.0088.929 p 0.984<0.0010.993<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与基础组比较,研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2.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与基础组比较,研讨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疾病发病时,PaCO2轻度升高,对外周化学感受器产生刺激,对呼吸有兴奋作用,使呼吸运动增强、呼吸深度增加,若PaCO2>80 mm Hg,则引起呼吸抑制[8]。若严重缺氧,会对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引起各器官功能下降或衰竭,且严重缺氧会引起脑部血管扩张,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脑组织充血。目前,治疗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以经鼻导管低流量氧疗为主,借助吸氧对患者缺氧程度加以纠正,简单便捷,但长期吸入干燥气体,极易对患者上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引起鼻黏膜出血,阻碍痰液排出,降低通气量,临床应用受限[9-10]。

有研究报道,HFNC 用于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可靠性[11]。分析发现:①HFNC 为新型治疗方式,持续提供高流量、恒定的氧浓度,有气道正压产生,提高呼气末容积、促进排出二氧化碳,减缓患者不适程度、使生理无效腔减少,达到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②HFNC 也是无创通气方式,经鼻插管通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可及时输送高流速气体,维持呼气末正压稳定,使患者呼吸做功、吸气阻力减小,也减少鼻咽部无效腔、开放肺泡,顺利完成气血交换、复张呼气末肺泡,对患者氧合功能加以改善,并提供恒定、可调的高流速混合气体,加温、加湿吸入的气体,维持气道纤毛清除功能,避免形成痰痂,避免患者因痰阻导致呼吸困难,达到预期治疗效果;③HFNC 治疗的生理学效应较特殊,与呼吸生理的通气相符,设备提供的流速比患者自主吸气的流速更高,与患者自主呼吸的流速需求相符合,无论患者吸气方向是否改变,所提供的吸氧浓度相对较固定,且实际治疗时冲刷鼻咽部解剖无效腔、促进肺部气体交换,使呼出气体再吸入减少,及时将二氧化碳清除,避免发生胃肠胀气等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④实际给予患者HFNC 治疗时,可持续对气道进行精准加温湿化,为维持气道黏膜纤毛的正常功能提供可靠保障,稀释痰液,促进气道内的分泌物及时排出,促进患者有效咳嗽,降低气道阻力,并在实际氧疗过程中,气道对气体形成一定的气道正压阻力,使患者呼吸阻力下降,减缓呼吸肌疲劳程度,减轻呼吸受限,减少呼吸运动做功,改善患者病情,达到促进疾病转归的目的,效果较理想[12-18]。

本研究显示,①研讨组FEV1、FVC、PEF、FEV1/FVC 指标高于基础组(P<0.05),患病后患者有慢性咳嗽、呼吸困难等表现,不同程度损害肺功能,影响预后,上述指标均是评估肺功能的常见指标,检测上述指标利于综合判断肺功能损害程度,故HFNC 治疗可减缓肺功能损害、控制病情,达到改善预后目的;②研讨组PaO2、pH 及SaO2指标高于基础组,PaCO2指标低于基础组(P<0.05),患病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血气指标出现波动,故HFNC 治疗时,通过对机体低氧血症情况加以纠正、减缓呼吸困难及呼吸肌疲劳等,改善肺泡通气量,达到改善通气及换气目的,有利于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为疾病转归提供可靠保障;③研讨组NLR、EF-1 指标低于基础组(P<0.05),NLR 作为临床危重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患病后机体因中性粒细胞凋亡,使淋巴细胞凋亡现象增加,继而引起NLR 指标升高,且EF-1为强效的缩血管物质,肺部是其代谢、发挥作用的脏器,在呼吸系统生理、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9],故HFNC 治疗可促进肺血管收缩、改善肺血管功能,达到稳定疾病目的;④研讨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基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5),与陈节等[20]的研究结果相似,故HFNC 治疗可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具实践价值。

综上所述,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HFNC 治疗可改善肺功能、血气指标,减缓病情,避免不良反应出现,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血气研讨呼吸衰竭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