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探究*
——基于湖北省的空间分布调研

2023-01-31罗宝花

南方农机 2023年3期
关键词:湖北省职业农业

罗宝花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0 引言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其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必然决策与趋势。以湖北省为例,其城市化与农村发展的矛盾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整合湖北农村各种教育资源,高质量发展其农村职业教育势在必行[1]。湖北省作为国家中部重点发展的地区,从其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省会城市武汉的职业教育资源非常集中,但各地市州及所属乡镇农村的职业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导致各地形成了鲜明的职业教育资源占有不均的强烈对比。

纵观湖北省现在的农村职业教育形式,内容呈逐渐丰富状态,主要包括高等、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笔者调查研究的农村职业教育对象涵盖各类中等职业初中、普通职业高中、高等职业院校、民办职业学校、私立技工培训学校及相应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等[2]。

1 调查报告数据来源

毋庸置疑,湖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为全省农村现代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笔者为全面分析湖北省内13个地级行政区及4个省直辖行政单位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势及其空间状态分布,查找其中的规律与共性,设计了以下调查问卷内容。

1.1 问卷样本构成

由于湖北省调查对象所处的地域、职位层次、岗位、身份、受教育程度、各地经济发展程度、区域文化属性、人口差异等都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本调查对这些内容进行分类设计,时间跨度是从2022年7月到12月,对省内13个地级行政区及4个省直辖行政单位进行了典型实地问卷调查,样本数量大而广,故采取大面积纸质问卷调查填写及重点对象专项座谈两种方式,参与书面问卷调查的填写人员涉及各市、县、乡的学校人员,专项访谈人员涉及其相关职业院校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1.2 问卷项目构成

本调查共设置36个问题,限定作答时间为每人12 min,主要采用多选、单选、填空、简答、开放式作答等多种题型,主要调查内容涉及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围绕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投入经费、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实训平台、技能需求、在校人数、企业实践、校企合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毕业生就业趋势、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展开设计,接受调查者在问卷末尾结合自己所处区域的职业教育特点,开放式地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1.3 问卷回收分析

调查组由长江职业学院职业教育研究小组带队,共计发放问卷2 163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 833份,开展实地座谈访问17场次,对各地市重点调查的职业学校的负责人做好科学记录,归纳具有地域特点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典型经验案例,对其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政策建议做好整理,最后根据问卷整体调查数据结果,做好科学归纳总结。

2 湖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态势及问题

2.1 湖北全省的职业院校空间分布参差不齐

1)职业院校位置及资源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集中。湖北省是中国教育大省,以高职类院校为例,现有高职院校61所,湖北省高职院校区域空间分布如表1所示,鄂东南合计43所,占到湖北总量的70.49%,从其他区域来看,也是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区域的职业院校数量较多,如武汉、黄石、荆州、襄阳、宜昌。由此看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职业教育资源的分布率,这种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不利于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表1 湖北省高职院校区域空间分布

2)农业类专属高职学院数量及其在校学生总量明显不足。职业教育之所以有助于乡村全面振兴,在于其培养了大量农业综合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当地农村经济。纵观湖北全省的61所高职类院校,发现没有开设一所农业类专属院校,其中有开设农业类专业的院校数量合计15所,其涉农的专业数量合计40个(武汉4所18个专业、咸宁1所3个专业、宜昌2所5个专业、荆州1所2个专业、潜江1所1个专业、十堰1所1个专业、随州1所1个专业、襄阳1所1个专业、黄冈1所4个专业、孝感1所1个专业、恩施1所3个专业),统计其所有在校学生仅有800余人,显然无法填补全省各农业类专业职位的空缺,进而很难服务各区域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2.2 农村专业型技能人才存在大量流失现象

由于农村职业类院校大多位于省内县级以下城乡,其人才培养方式比较单一,培养的农业类毕业生也只有中等职业或高等职业类人才,且缺乏对口的相关产业及合作企业[3]。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1.2%的调查者表示毕业后没有继续留在当地企业就业的意愿,进而出现了农业类人才的大量流失,无法满足农业类市场岗位需求的现象,探其原因:一是地理位置远离城市,且对口企业基础设施及发展前景不明朗;二是当地可就业机会较少,个人、社会认可度普遍不高;三是相关福利待遇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以上因素势必对农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造成阻力。

2.3 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不够清晰

对湖北省内农业类专业的调查显示,93%的中职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升学为主,与培养农业类专业技术过硬的新型农民相违背,而高职农业类专业也是脱离了培养农业方向的技术类专业人才的目标,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很难与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为了避免社会歧视去招揽学生,学校在招生宣传时也是弱化了有关农业技能课程的介绍,实际上与其相关的农业类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和技术培训课程开设数量也有限,导致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时选择脱离农村奔向城市工作岗位,使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4]。

2.4 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适应教学需要

一方面,社会主观“轻职教”的意识严重,导致与农村职业教育过程相关的农业基础设施设备、配套的实习实训场所建设经费难以得到保障,农村职业教师缺乏硬件设备,难以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活动,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轨,导致教师队伍整体能力提升比较慢。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教师的人才保障措施比较弱,近年来有大部分教师逐渐涌入城市,农村职业教师人才队伍结构比例失调,个别老师教学任务重,很难保证教学成效[5]。此外,农村职业教师在访谈中提到,大部分教师很难获取省级或相关培训资格,上级教育部门的扶持力度较弱。

3 湖北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3.1 研读政策,全面实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1)管理体制上,坚持农村职业教育公益性质的原则,设立单独信访及问政渠道,针对性地解决各区域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现行难题。

2)手续审批上,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量给予农村职业教育支持,开通绿色通道。

3)政策宣传上,可以通过加大教育培训补贴的方式鼓励更多的受教育者加入农村职业教育,使农村各地区的广大农民主动自觉接受职业教育。

4)保障体系上,逐步促进中央、省、市、县(区)、乡5级政府大力扶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落地实施,进一步做好年度发展规划,构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民办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和高等职业教育沟通的桥梁,为农村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拓宽道路[6]。

3.2 持续改进,夯实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1)建立适合当地的农村职业教育结构体系并落地实施。结合各区域地方特色下的职业教育规模与服务范畴,从纵向上建立多方式下的初级、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各个维度的教育体系的调整要符合地方实际发展需求;从横向上根据区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需求导向,调整诸如农业生产型、农业技术型、农业销售型、农业管理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方式,根据需求设置对口专业和所属课程[7]。

2)办学机构及教育平台进一步探索开放办学的路子,可以建立专门的农民学院,让更多的农民能够直接接受到职业培养的洗礼,对其进行针对性较强的二次培训,提升农民技能。

3.3 创新方法,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受众的内驱力

1)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创新引入“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方式,选取线上教学资源优势平台,让农民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接受在线学习,并且可以与教师进行在线咨询与互动答疑,线下可以与地方特色的农业类企业开展合作办学,现场教授学习技能[8]。

2)教学内容选取方面,应该根据受教育农民的具体特征因材施教,对其所服务农业生产的特点采取农学结合分段式培训,根据不同的农时季节,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并结合送教下乡等方式,将培训的环节放在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实践。

3)教师资源利用方面,扩大教师招聘准入机制,聘用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农业创业者兼职教学任务,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9]。

3.4 注重实际,切实解决农村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因地制宜,要根据现有的资源,辩证地融入区域传统乡土文化,转变农民思想中不符合实践的部分。

2)确保农村职业院校办学队伍的稳定性,保障专业教师及技能岗位人员岗位职称或者职务的平稳过渡[10]。

3)农村职业学校要抓住人才培养的目标与重点,重点加强培养既懂农业生产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农村专技适用人才。

4)加大办学模式改革力度,各区域农村职业学校要以服务当地农业经济为宗旨,以开展重点农业教育为导向,各级政府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给予相应投入。

4 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人才无疑是关键的因素。面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困境,要强化与建设乡村高职教育保障体系,科学分析区域农村职业教育的个性化特点,制订符合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11],从配套各项保障体系、丰富教育办学机构、提升受教育者内驱力、进行办学模式针对性改革等方面着手,促进职业教育的落地实施,真正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湖北省职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