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兵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与探索*

2023-01-25尹建平蔺玄晋

关键词:兵器讲授军工

尹建平,蔺玄晋

(1. 中北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2. 中北大学 国防教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如何打破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之间的不相通,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要素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相得益彰,是新时代高等院校面临的重点任务之一。[2]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切实构建包括“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在内的“十大”育人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3]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出工学类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4]作为“人民兵工第一校”,中北大学肩负着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历史重任。近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坚持两翼齐飞,服务国防与服务地方并重”的办学定位,站在“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的高度,强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挖掘国防文化、军工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国兵器》综合国防素质培养课,构建起“一体两翼三主线三组合”《大国兵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一代代军工人身上体现的对国家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诚、对军工事业无限热爱的优良传统和对装备产品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融入课程讲授中,增强学生“军工报国、科技强国”的意识和情怀,凝聚起学生履行神圣使命、投身国防军工、励志“强军兴装”的强大精神力量。

1 构建以专业知识为主体、“显性思政+隐性思政”为两翼的“课程思政”结构体系

《大国兵器》“课程思政”综合素质课的开发,坚持顶层设计思维和动态更新的开发理念,以专业知识为主体、“显性思政+隐性思政”为两翼[5],构建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引领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爱家爱学习,涵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军工报国精神的情怀,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1 以专业知识为主体,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发挥学校国防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大国兵器》课程专业知识主要介绍各类枪械、火炮、弹药(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反舰导弹、战略导弹)、坦克等十多种现代武器装备,讲授各类兵器的基本知识、结构特点、作战原理、战场运用、典型装备以及发展趋势等。通过“专业知识模块化”和“思政内容故事化”的课程设计,以“兵器知识的兴趣点”和“战例案例的关注点”为学生展示现代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以此提高学生国防科技素养,锤炼铸造大国利剑本领。[6]

1.2 以“显性思政+隐性思政”为两翼,融入价值引领功能

本着“激活课程德育元素,释放课程育人功能”的原则,深入挖掘蕴含于课程中的显性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其价值引领功能。“显性思政元素”指的是直接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政课相关的内容,用兵器知识的实际案例来对思政课中所包含的原理、理论进行解释和佐证。如通过机枪的发展演变来佐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正确性;通过列举中国使用防空导弹击落美国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的故事,来说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战略导弹的核威慑作用的发挥,来理解习主席提出的“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这一科学论断等。从这个视角来看,专业教育是纳入思政课程相关原理、理论的实践环节,可以弥补思政教师用自然科学知识解释思政理论的短板。“隐性思政元素”指的是在专业知识讲授中“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思政教育。如在中外武器性能数据的对比中,使学生看到差距,增强危机意识;通过70周年大阅兵中所展示的国产最新兵器的性能介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探讨5G、AI等技术对未来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强军兴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3 找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实现课程育人有机融合

不同课程的思政禀赋不同,传导的价值也不同。根据《大国兵器》课程的学科性质和国防特色,结合“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以世界观方法论引领、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人民军工精神引领、国防行业特色引领、军事热点问题引领等“五个引领”为导向,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筛选要承载的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构建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基于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兵器学科专业课程知识特点,进行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思政元素体系设计和课程教学设计规划。同时,结合兵器学科知识的发展、军事热点的变化以及思政内容的与时俱进,对课程中的专业内容、思政元素等进行动态更新,保持时效性。

2 构建以“民族精神+军工精神+时代精神”为主线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大国兵器》课程全程贯穿“课程思政”理念,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军工精神”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红色故事” “军工故事”和“中国故事”为载体融入课程教学中,增强学生“军工报国、科技强国”的意识和情怀,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1 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主线贯穿于兵器装备发展和作战运用讲授中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7],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在课程讲授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教育要求,精心选择兵器装备发展中蕴含的“红色故事”。例如在讲解手枪时,引入朱德和“中国革命第一枪”的红色故事;在讲解步枪时,选择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狙击英雄张桃芳的红色故事;在讲解榴弹炮时,选取解放战争中我军炮击英国军舰赶走西方列强的红色故事等,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通过兵器知识讲解这个载体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让红色经典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红色基因,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2.2 将“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军工精神”作为主线贯穿于兵器装备研制和性能特点讲授中

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人民军工精神[8],是军工人坚守“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军工信仰和“舍小家顾大家”的军工报国情怀,是激励一代代军工人坚持自主创新、铸造大国利剑、捍卫国家根本利益,为国防科技事业奉献终生的磅礴动力。在课程讲授中,教师要精心收集整理兵器装备研制中、学校军工项目研制中和杰出校友兵器研发中蕴含的“军工故事”。如在讲解高射炮时,引入李魁武院士数十年呕心沥血,攻坚克难,心系祖国火炮事业,研制国产新型自行高炮的军工故事,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军工信仰和“舍小家顾大家”的军工报国情怀展示给学生;在讲解国产95式枪族时,重点介绍我校原教师、双聘院士、95式枪族总设计师朵英贤院士“研制出拥有四项步枪世界之最的95式枪族”的军工报国故事;将“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军工精神”以及“人民兵工第一校”的悠久历史传统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和价值共鸣,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学生树立“军工报国、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

2.3 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主线贯穿于兵器装备未来发展趋势讲授中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9],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在课程讲授中,教师要采取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讲解高科技发展中的“中国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讲解作战飞机的未来发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就AI对未来战机发展的影响进行讨论,就“未来有人驾驶战斗机是否还有价值”的话题进行思考;在讲解反坦克导弹时,引入我国一代代军工人通过科技创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研制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红箭”系列反坦克导弹的中国故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家精神。此外,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学校每年举办的“兵器设计大赛”、中国兵工学会主办的“武器创新设计大赛”和中国指挥控制学会主办的“兵棋推演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构建以“行业院士+专家学者+思政教师”为组合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大国兵器》课程组邀请王泽山、王哲荣、朵英贤、刘永才、刘尚合、苏哲子、李魁武、杨绍卿、杨树兴、张锡祥等10位兵器学科院士领衔主讲,多位兵器学科教授专业授课,思政教师担任课程主持,将电视访谈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多人协作共上一堂课,形成了“十位院士领衔主讲、专家学者专业授课、思政教师全程导航”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院士、专家、学者崇高的师德师风塑造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深厚的学术造诣培育人,从而凝聚起强大的课程育人合力,有效提升课程育人成效。

3.1 由行业院士注重讲授兵器装备研制和发展趋势,发挥“军工故事”和“军工精神”育人功能

《大国武器》课程组邀请行业院士讲述各种武器背后的科研故事以及武器装备的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采用院士访谈、采访录像以及现场讲授等多种形式参与教学。通过院士讲述自身的成长经历鼓舞启发学生、讲述自身领导研制国产武器装备的艰辛历程感染学生、讲授兵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院士身上所特有的人格魅力、学术造诣和科学家精神,感染激励青年学生,以院士为榜样,坚定科技创新、军工报国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到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中。

3.2 由专家学者注重讲授兵器基础知识和作用原理,发挥“专业知识”育人功能

《大国武器》课程组邀请一批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具有较好思政素养的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师生互动、现场采访等形式讲解各种兵器的专业知识,包括基本概念、作用原理、作战运用、典型装备等内容,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

3.3 由思政教师注重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融合,发挥“红色故事”和“中国故事”育人功能

《大国武器》课程组邀请对武器装备发展和战争史有较多了解的思政教师担任课程主持人,主要讲授武器装备发展背后的红色故事和中国故事,教育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辨明学科研究方向,厘清学术发展前沿,严谨科学思维逻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4 构建以“军工专家访谈+历史情境再现+战例案例教学”为组合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4.1 通过军工专家访谈教学法,增强课程思政的说服力

军工专家访谈法,是指邀请行业院士、业界精英、杰出知名校友、武器型号总师等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讲述各种武器背后的科研故事以及武器装备的未来发展方向等,采取视频连线、采访录像以及现场讲授等多种形式参与教学。通过军工专家讲述他们亲身经历的军工故事,让学生通过与优秀专家的亲密接触,感悟专家的人格魅力,聆听良师指点迷津,增强课程思政的说服力。

4.2 通过历史情境再现教学法,增强课程思政的感染力

历史情境再现法是指将课程思政教学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通过情境再现,搬上课堂,让学生参与扮演其中的角色,亲身学思践悟,增强课程思政的感染力。如将“人民兵工第一校”创建的故事,通过学生编演的《从太行山走来》历史话剧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身感受当年革命前辈“一手拿书、一手拿枪、边学习、边战斗”的艰苦岁月,以及打败日寇、军工报国的历史担当。

4.3 通过经典战例案例教学法,增强课程思政的思辨力

经典战例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将武器装备的作战运用、思政原理的运用、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等融入到经典战例之中,让学生在战争行为体验中产生感悟,增强课程思政的思辨力。如在讲授防空导弹内容时,引入我军防空部队使用萨姆-2防空导弹采用“近快战法”击落美制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的经典战例,使学生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所阐述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辩证看待武器装备的发展,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

5 结 语

综上所述,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于“坚持两翼齐飞,服务国防与服务地方并重”的办学定位,基于培养具有深厚国防底蕴的人才培养目标,深深植根国防军工特色学科办学优势,着力构建了“一体两翼三主线三组合”《大国兵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通过课程思政结构体系、思政内容育人体系、教学团队育人体系和教学方法育人体系,构建起集“思想启迪、知识传授、生动真实、互动访谈、情感传递”为一体的专业知识传授和爱国情感培育的课程平台,带领学生深刻体悟贯穿在《大国兵器》课程中的“文化底蕴、知识魅力、沉浸体验、精神风范和价值追求”,打造有广度、有厚度、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课堂,突显“金句引领人、知识教育人、实践指导人、院士激励人、故事感染人”的“课程思政”功能,凝聚起广大学生“热爱国防、热爱军工、服务国防、献身国防”的强大精神动力,增强学生“军工报国、科技强国”的意识和情怀,为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具有国防底蕴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猜你喜欢

兵器讲授军工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网上“兵器”大检阅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