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总目次

2023-01-25

关键词:探析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隐性话语功效提升探析

王天民,张娇阳 (1-1)

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制度构建路径探析

周禄涛,陈惠珍,张 凯 (1-8)

马克思人学视域下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研究——以五四青年为借鉴

范若冰 (1-15)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基于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现实背景

阎晓阳 (1-22)

沉闷期知识分子的“回归”与“超越”——贾植芳四十年代思想探求

孙军鸿 (1-29)

论《于清端公政书》中的民本思想

游介儒,甘 霞 (1-34)

红色经典融入大学生先进典型教育的途径探索

郭云霞,王 敏 (1-40)

红色文化的本质内涵与当代弘扬

武 婷,王常柱 (1-45)

吕梁红色旅游深度开发研究

郝慧芬 (1-51)

破产债权异议诉讼中当事人的列明

郝钰麟 (1-57)

我国网络购物在线纠纷解决机制探究

徐骁琦 (1-63)

微型无人机侵犯隐私权问题探讨与对策分析

张 艺 (1-71)

村民自治中的软法之治

王 星 (1-78)

东巴文字典异体字的整理与编纂规范

王 娟 (1-81)

《夜莺颂》:浪漫化的现实警示录

罗宇鑫 (1-87)

存史·载道·化人:《剧谈录》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及其文史观

韩 婷 (1-91)

晚唐西北边镇与沙州归义军使团关系问题

何美峰,陆莎莎 (1-96)

从“重道轻技”至“道技互进”——清末民初工艺思想的探索与实践

邢序瑶,卫才华 (1-100)

“四全媒体”框架下高校学报融合出版的路径选择

王 慧 (1-107)

信息素养系列课程思政的研究和探索——以中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信息素养系列课程为例

赵俊梅,张利平,任一峰,李 晓,陈昌鑫 (1-112)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灌输”体系的构建——列宁《怎么办?》“灌输论”的当代阐发

罗华香 (1-117)

辅导员视角下高校抵御宗教渗透的策略探析

毋登辉,康 乐,郭雅荣 (1-122)

信息化背景下构建监督贯通融合机制的探索

雷欣宜,张科晓 (1-126)

云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王 媛,李彦华,张怡玚,郭薇薇 (1-131)

新时代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 云,邢 倩 (1-136)

先秦诗歌的体式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吴大顺 (2-1)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及对青年的启示

张春秀,杨谷文 (2-7)

清代雁门冯氏家族的母教与文学主题

郭庆财 (2-13)

山西电影文化产业现状扫描——基于SWOT分析

李凯强 (2-20)

山西传统岁时节日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薛雨辰 (2-28)

从历史的角度论科学人文共同体的生成、分裂与重构

周彦渝 (2-36)

“赏”的意蕴转向与六朝文风新变——兼谈刘勰“正奇”文学观

隋雪纯 (2-43)

融媒体新闻短视频的多模态文体研究——以央视《主播说联播》栏目为例

严 云 (2-51)

农产品销售信息网络传播之形态分析与效果研究——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

方婵娟 (2-58)

阿尔都塞偶然相遇唯物主义思想的整体性建构

闫金敏 (2-63)

吉祥文化植物纹样探赜——以吉祥文化金银纪念币为例

梁娟美 (2-69)

戊戌变法中《请推广学校折》的主要思想与意义

程妙洪,吴小丽 (2-76)

《小世界》中的身体书写

郭红玲 (2-81)

从文学地理空间角度看陶渊明诗文中的田园路

方立娟 (2-88)

从理论性到物质性的身体——苏珊·鲍尔多女性身体研究述评

刘桂诚 (2-93)

《简·爱》和《倾城之恋》女性生存意识比较观

李俊彦 (2-99)

市县五年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分析——以太原市为例

徐炎泽,尹成凤 (2-104)

山西省引进海外人才创业政策体系的文本分析与优化建议

张金萍,刘婷婷,孟延锋 (2-111)

后脱贫时代经济型流动人口返贫危机与预防策略——基于风险社会的视角

杨倩云 (2-117)

审美幻象构建与参与式文化的当代影像表达——以网剧《隐秘的角落》为例

陈月瑶 (2-123)

网络交往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黄静婧 (2-128)

高校党内政治生活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挑战、机理与路径

罗志丹,陈文雄 (2-133)

晋商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郭 娜,段 莉 (2-137)

唐代五台山文殊信仰与士大夫群体关系探析

贾发义,高 圆 (3-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四重维度探析

李东航,肖 珍 (3-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形象构建路径研究

李 跃,杨 雪 (3-13)

山西红色军工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于阿丽 (3-20)

太行根据地军事工业工人生产运动研究

李学斌 (3-28)

环境美德论:出场语境、理论特征以及当代价值

张建辉,王 杰 (3-34)

历史中间物:以石评梅为中心的考察

胡婷婷,郭剑卿 (3-39)

忠义仁勇:晋商伦理与关公文化研究

王晋丽 (3-44)

短视频:影像娱乐的新方式、新体验、新危机

朱振伦,王燕子 (3-48)

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领策略探析

张子玥,何玲玲 (3-54)

社会形态发展与家的演变——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

杨 又,彭聪聪 (3-61)

礼俗互动:民间宴席食俗的多维考察——基于京郊南部地区“十二八席”研究

林雪娇 (3-69)

乡村振兴视阈下做好农民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三个转向”

王晓丽,范 婷 (3-75)

高新区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基于中部地区32个国家级高新区

胡宇鹏,郭丕斌,焦德坤 (3-80)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与公民品格培育研究

汪大本 (3-86)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探析

常开霞,宋艺璇 (3-93)

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内涵、特征与建构——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

苗 苗,李巧巧 (3-97)

新时代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段 强 (3-103)

帕穆克《红发女人》的柔性流散美学:女性视角、文化融合与政治书写

林国浒 (3-107)

平等而非从属:倍倍尔妇女解放思想解读——基于《妇女与社会主义》的文本研究

李琳枫 (3-113)

《增补同音字类标韵》的知系字特征

马冬梅 (3-119)

文物领域立法发展方向与趋势——以《文物保护法(3-修订草案)》为视角

吕亚芳,贠俊平 (3-124)

时代的镜像:“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图像研究

梁 冰 (3-129)

现代歌诗复兴视野中的民国电影“再民族化”考论

王 潇 (3-135)

中国扶贫制度的政治美学意蕴

张科晓,李文莉 (4-1)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坚持党的领导与完善人大制度关系探究

崔佳慧 (4-8)

建党百年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探赜

黄斌军,黄生成 (4-15)

从党的百年历史看民主集中制的组织优势

尚青霏,贺 瑞 (4-21)

陕甘宁边区军工人才群体研究

邱若宏,金 东 (4-27)

敌后办学:山西抗大一分校的人才培养

刘林凤,陈洪友 (4-33)

新时代商德文化建设研究——以新晋商为例

冀慧珍,马永峰,梁瑾璐 (4-39)

新媒体时代晋南鼓乐的传播困境及发展路径

鲍晓梦 (4-45)

转型期的企业家精神、地方政府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三期滞后动态增长模型的SYS-GMM分析

刘志永,马 伟,米 雪 (4-50)

法哲学视域内关于人工智能作品独创性的思考

郝江锋 (4-59)

论清代的书院教育与赋学批评

禹明莲 (4-65)

论多丽丝·莱辛笔下未来世界的文学伦理观

吴 菲 (4-71)

马克思恩格斯贸易正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当代启示

王 程,胡 珂 (4-77)

西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农村老年“数字鸿沟”探析

吴梦萧 (4-83)

地方治理中的府际学习现象探析——以安徽省为例

徐理响,许张琨琦,江 楠 (4-89)

困境与调适:农村陪读母亲的母职实践——基于山西省朔城区的考察

张 震 (4-9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云团体辅导的特点与启示

郭乐祥,刘 智,王秋惠 (4-101)

以学涯服务平台为依托促进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杜瑞平 (4-107)

网络舆论的引导和治理研究

吴静春,苏 静 (4-113)

影记忆与民国南昌——从明星影片公司江西电影行谈起(1933年-1949年)

余克东 (4-119)

《刺杀小说家》的超现实主义叙事方式研究

张碧芸 (4-126)

魏晋时期古琴音乐的个性解放

李尔康 (4-131)

物质空间运动视域下汉语和法语时间表达对比研究

任茹茹 (4-136)

随物赋形:三苏以水喻文与“自然”诗学观的建构

张文利 (5-1)

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四重逻辑

龙华平,凌小萍 (5-8)

生成·内容·价值: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论述的三维向度

谭长峰,胡海鹏 (5-16)

交通变迁与明清时期侯马镇的兴起

李成昊 (5-22)

山西沁水榼山大云寺史考

赵泽州,侯慧明 (5-29)

隋《辛瑾墓志》再探讨——以李宗俊先生相关研究为基础

段锐超 (5-36)

意义、变化与启示: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研究——以S省省管本科院校为例

罗国亮,王亚美 (5-44)

《破产会议纪要》后关联企业实质合并重整研究

乔中国,樊艳红,韩松江 (5-51)

代孕背景下的亲子关系认定——基于意思自治的理论视角

柴雪映,李瀚琰 (5-59)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留守妇女从业困境与职业转型——基于H县L村的实地研究

朱香香 (5-67)

高中女生校园关系欺凌现象的成因及干预策略——以C中学为例

邓梦冉 (5-73)

论源于《诗经》婚恋成语的文化意义

赵树婷 (5-78)

论盛唐送别诗酒意象的突破

边国强 (5-84)

人民江山论视域下右玉精神的当代价值探析

郭美静,张广才 (5-90)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与路径选择

张娇阳 (5-95)

高校社会实践资源“供给侧”改革的实现路径

薛艳霞,张耀华,王彩萍 (5-101)

晋商精神融入晋地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析

段晋云,丁晓武 (5-106)

自我调节学习在情感因素和慕课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

芮燕萍,刘 涛 (5-113)

中美大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立场动词对比研究——以中北大学和德州农工大学为例

李兵绒,冯素素 (5-118)

新时期乡村公共空间的生产与重构——以皖南X村祠堂为例

洪舒华 (5-124)

论徐复观“气韵生动”释义中对主体的发现——兼谈中国传统画论的两条现代阐释路径

王 珏 (5-131)

蒙古族梳妆家具设计中的易用性体现

刘 佳,张欣宏 (5-137)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精髓要义与时代价值

邓显超,杨 鑫 (6-1)

党的群众路线:百年回望及经验启示

李明珠,杨 波 (6-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领导的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杨秀芹 (6-17)

需求导向下兵器类人才核心素养提升路径研究——基于57家兵工单位的调查分析

刘 光 (6-23)

历史虚无主义的“红色故事”消弭效应及应对策略

郝秀丽 (6-30)

场所符号学视域下的云冈石窟语言景观研究

潘红英 (6-35)

民国时期山西汾阳基督教的戏剧与电影活动考察

张仕林 (6-40)

《大国兵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与探索

尹建平,蔺玄晋 (6-47)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路径探析

孙俊伟,常 璇,魏 翀 (6-51)

智媒时代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毋登辉,郭雅荣 (6-56)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载体初探

朱冬梅 (6-61)

南明弘光政权速亡军事因素探讨

苏 辰 (6-68)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及现实出路的话语探析——基于《向导》周报的文本考察

刘向辉 (6-75)

认识如何产生——胡塞尔现象学视野中的唯识学“五心论”

张轶璇 (6-81)

论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干旱的九月》中的 “实存”书写

赵国锋 (6-90)

历史语境中的文类转换与多元叙事——以木兰形象的流变为中心

卫鸣宇 (6-96)

论王昌龄对盛唐离别诗创作传统的悖离与新创

吴昌林,刘泓希 (6-101)

从“剩女”到“浪姐”看女性自我意识的演变轨迹及主体建构——基于三位一体的模型视角

钟仰纯,严 静 (6-106)

“吃素”的性别隐喻:一种拓展的女性主义

孙雨涵 (6-113)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组织引领村民参与社区治理路径研究——以清徐县杨村为例

薛欣宇,赵素燕 (6-120)

信息化时代我国老年人适应智能化生活的障碍与应对策略

邓家瑜,高布权 (6-125)

后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出路

郭华鑫 (6-131)

传记电影的虚与实:约翰·罗斯金形象勘误

石琪琪,黄芷熠 (6-136)

冬奥会背景下山西省冰雪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

屈有明,买璐璐 (6-142)

日本海洋垃圾治理法律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李雨桐,曲亚囡 (6-148)

·卷终·

猜你喜欢

探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探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CFG桩在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传统养生和现代健身相结合的思考探析
月山八极拳传承探析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