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少说话,孩子更听话

2023-01-21魏佳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二小学鄂尔多斯017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6期
关键词:共情家长孩子

魏佳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二小学,鄂尔多斯 017000)

我自进入学校工作以来,收到家长最多的对孩子的“投诉”便是:“说了好多次,天天说,有合适的机会就说,也说得很清楚了,孩子就是不听,愁死我了。”家长总希望孩子能够听话,于是每天不厌其烦地唠叨,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可是越唠叨越发现,孩子跟没听见似的,不仅没反应,有时还会顶撞父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心理学上有一种“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人们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家长的唠叨本就是一种负面情绪的宣泄,唠叨久了便形成了对孩子的控制,孩子不愿被控制,也就有了反抗,形成了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不听话”。由此可见,唠叨不仅无法达到家长的教育预期,反而会破坏亲子关系。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教育孩子时,可以尝试用一些有效的方法代替唠叨。

一是为孩子树立行为榜样。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最早采用的方式,孩子出生后就一直不断地观察身边人的言行举止,并对其进行模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行为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孩子,例如在玩手机、打游戏方面,父母要是做到说不玩就不玩,那孩子也会向父母学习,合理管控自己的行为。

二是家长在对孩子提要求时,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语言要具体、清晰。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心理发展特点,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对0~3 岁的孩子,我们要多跟他们说话,以促进他们语言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小学生,我们说话的频次相比幼儿园的孩子就要减少很多,但是内容要具体、清晰。曾经有一个四年级学生的家长跟我说,当孩子询问他某件事该怎么做时,他反复跟孩子说:“你要做你自己,不要总是听别人的。”孩子一听,更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做了,这是因为家长的指导太笼统了。这位家长的期望是孩子要有主见,所以一直告诉孩子要“做自己”。“做自己”这句话每个字孩子都能听懂,但是合在一起的含义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很难理解。因此,家长应先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再给予具体的方法引导。

三是借助直观的材料教育孩子。直观的材料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前几年,有个孩子因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段造成烧伤的事故上了热搜,这是一个反例。智慧的家长们可以通过播放、展示正向、积极的或者有警示意义的视频、图片让孩子观看,以教育孩子。一位妈妈在让孩子养成刷牙的习惯这件事上,最开始也同其他父母一样,每天反复提醒孩子刷牙,但效果不太好。后来,她给孩子看了《高糖陷阱》的视频,孩子被里面坏牙的片段震惊了,不想让自己的牙齿也变坏,开始主动刷牙。

四是要看见孩子的需求,跟孩子共情。所谓共情,就是把自己摆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去体验、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当你看到孩子做出了不恰当的行为,准备开口唠叨时,请先停下来,看看或者问问孩子到底在做什么,体验一下他的感受,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有一次,上课铃响后,我走进课堂,发现有名学生擅自离开座位,我一开始心里又惊又怒,正要开口讲一番道理时,才发现原来他是去关门了。

唠叨苦,唠叨累。身为家长,我们不如放下唠叨,尝试采取一些更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实效性,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猜你喜欢

共情家长孩子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