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思维力的培育策略

2023-01-20杨胜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31期
关键词:思维力培育中学

杨胜华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1]5,这些学科素养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学科思维力的发展。思维力主要是指个体在遇到问题时,通过自身的思考、分析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能力。中学思政课学科思维力是指学生在运用本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时所表现出的独立思考、辩证思维、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中学思政课程要着力培养的关键能力,更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着力点。但在当下的中学思政课教学中,仍存在部分教师教学方式传统,重知识讲授和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忽视学生思维力培育的现象,需要教师转变心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合理组织思政课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力。

一、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思维力培育的重要性

中学思政课通过向中学生传授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政治知识,培育学生的基本政治观念,促进学生对社会政治的了解和参与,形成社会政治认同感,使其更加扎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的重要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由此形成相应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好的思维习惯能够浸润生活,提升学习质量。中学时期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乃至整个价值体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恰当其时。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培育学生思维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恰当地运用各种方法接受、分析和探索知识,快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形成正确认知,进而科学、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二、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思维力的培育内容和措施

在思维力的培养中,认知是思考的起点,发散是思考的路径,创造是思考的收获,实践是思考成果的检验。中学思政课应用系统性、综合性等原则统摄思维力教学,注重培育学生的认知思维力、发散思维力、创造思维力和实践思维力。

(一)采用问题驱动教学,培育认知思维力

认知思维是学生思维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对外物体认知系统的前提和基础。认知思维不仅指对知识的简单认识,还包括知识的归纳总结以及对知识形成的探究。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固化、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而思政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必须要拥有认知思维力,不仅知道知识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

为了培养中学生的认知思维力,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根据课程内容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具体学情,巧妙设计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促使学生达到全面理解概念、构建知识结构、正确认知政治知识的目的。同时,又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信息、新知识、新概念、新观点。通过问题驱动教学,学生可以在知识认知、问题探究和辩证思考的过程中显著发展认知思维力。

如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师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想想某一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去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路径及其合理性。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形成全面认知。例如,“自由”这一核心价值观,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吸收、借鉴西方文明而发展起来的,既体现了价值观念的演变,又说明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学生通过辩证思考,澄清了思维误区,明确了正确认知,增强了政治认同。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育发散思维力

发散思维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认知、问题的分析呈现出一种多维发散状态,强调辐射性和求异性,表现为多思、多想、多解、多用。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快速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技能。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通过立体、动感的镜头,构建教育情境,帮助学生更广泛地学习和探索,变静态的理论知识传授为动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将思考范围扩大至社会领域,用真情境回应真问题,用真问题刺激真思考。亦可通过案例研究、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等形式引导学生多维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力还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思考,并给予学生足够的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学习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如果你当选班长,你准备如何安慰竞选失败的朋友?如果你是落选的一方,你会如何表现?请学生针对以上不同情境进行模拟表演。有的学生说会给朋友写一封鼓励的信,有的表示会送一个小零食给落选的好朋友,有的说作为落选的一方,只想一个人静一静……学生的现场表现充分展示了各自不同的个性特点和想法偏好,而教师的个性化引导则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力。

(三)营造活泼、灵活的教学氛围,培育创造思维力

创造思维是一种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它强调通过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寻求对问题的新认知、新阐释和新思维。创造性思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需营造积极学习的氛围。通过建立联合小组、组织专题活动等灵活的课程组织方式,给学生提供展示创造力的舞台。以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灵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教师应尝试开发有趣、有效的课程资源,让教学“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1]48,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真实生活图景和思维特点,在知识传授之余,引入创造性情景,丰富其思维信息量,激发学生参与创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七年级《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时,教师布置了课堂小组活动,在讲授完网络利与弊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制订《网络交友公约》。学生们纷纷踊跃参与,有些小组还用诗词、顺口溜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形成公约,学生的创造思维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育实践思维力

实践性是辩证法的根本属性。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提高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力。实践思维源自理论学习,侧重操作考虑,强调可操作性。认知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都服务于实践思维。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实践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培养实践思维力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增强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友谊”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置“友谊在我心”的课前调查:一是请大家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心目中的友谊。在友谊中,什么特质是最重要的呢?请选择最重要的三项,并说明理由。二是你认为影响友谊“保鲜期”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增加友谊的“保鲜期”。请选择最重要的三项进行,并说明理由。三是假如你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你会先从下列哪个方面开始了解这位朋友?这一系列教学问题,激发起了学生探究友谊的兴趣,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自主探索如何维护“友谊”,意识到自己现实的交友行为应该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

培育学生的实践思维力,特别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1]49,教师应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引导其积累感性、理性思维的经验,鼓励学生发展实践性思维。应充分运用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对于中学思政课教学而言,学科思维力的培育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建构充满思维张力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思维力培育中学
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力的培养
在多解中学创新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测一测你的思维力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