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朵妈妈”吴蓉瑾

2023-01-18王志琴

中国新时代 2023年1期
关键词:讲解员云朵情感

|文·本刊记者 王志琴

陪伴着小讲解员的吴蓉瑾,始终坚守如一,放弃双休日和节假日,十几年如一日地默默守护着学生们的每一次精彩绽放。

2021 年9 月3 日,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内,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在鼓励小小讲解员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吴蓉瑾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带着沉甸甸的收获满载而归。回程行囊中,有一件珍贵的礼物——一本有着上海代表团72 名党代表亲笔签名的《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红喇叭小讲解员”手册》。手册上,每一个签名的笔画里,都蕴含着上海代表团的伯伯、阿姨们对孩子们的关心和鼓励。

“去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的期望,回来的时候我要带回党的声音。”吴蓉瑾想好了,要在学校升旗仪式上同孩子们说一说她在北京参会的经历,把这本充满纪念意义的手册给全校每一名孩子传阅,将来自长辈们的鼓舞传递给他们。

作为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校长,吴蓉瑾也被大家称为“云朵妈妈”“铁人校长”。在学生眼中,她是能叫出全校所有学生的“云朵妈妈”;在家长眼中,她是认真负责,全天24 小时在线的“秒回校长”;在同行眼中,她是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乡村学校的“种子校长”。

作为一名在黄浦区“土生土长”的基层校长,吴蓉瑾常自称是“黄浦的女儿”。在她周围,没有人怀疑这份发自心底的真心和热情——平均每天在校时间超15 小时,手机永远24小时开机,信息几乎“秒回”……扎根基础教育的近30 年当中,每一天,吴蓉瑾都带着对事业的挚爱、对孩子的喜爱,实践着教育的初心和梦想,并在这份爱的事业中,找到一份为人师的甘甜。

传承红色基因

2022 年11 月1 日,中共一大纪念馆报告厅,“二十大代表讲二十大”专题党课首场开讲。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以《从初心始发地踏上赶考新征程》为题,用感受非凡伟力、凝聚奋进力量、书写时代荣光3 个篇章,结合亲身经历,满怀深情地分享了出席党的二十大的切身感受。

杨宇工作在党的诞生地。22 年来,她的工作一直围绕如何讲好建党故事来进行。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杨宇更感使命在肩:“传播好红色文化就是我的使命,要让伟大建党精神滋养一代又一代人。”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还有一批特殊的“老员工”——“红喇叭”小小讲解员。

2006 年暑假,吴蓉瑾发起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由小学生组建的红领巾讲解员社团—— “红喇叭”小小讲解员服务队,用孩子们的语言讲述红色故事。

吴蓉瑾所在的卢湾一中心小学,毗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共一大会址,有着独一无二的红色底蕴与丰厚的党史学习资源。多年前,兼任少先队辅导员的吴蓉瑾第一次带学生去中共一大会址参观时就注意到,孩子们很开心,但就是听讲解时“不认真”,便在学校支持下展开调查研究。“建一支由少先队员组成、专门为小学生观众服务的讲解员队伍,让孩子们自己写讲解稿,用孩子们自己的语言,给同龄人讲党史!”吴蓉瑾说。

2006 年年初,杨宇作为校外辅导员走进卢湾一中心小学,给这些小讲解员培训。几十分钟讲下来,孩子们的眼神依旧似懂非懂。在一旁的吴蓉瑾则大胆建议:“能不能在你们的指导下,让孩子们自己来写讲解稿?”

随后几个月,吴蓉瑾带领孩子们和杨宇她们一起查资料、讲故事、聊天、磨稿,用儿童化的语言把解说词变成了一个个精彩小故事。很快,全国第一个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指导、小学生执笔的儿童版讲解稿就此出炉。

杨宇至今还记得这样一个画面:2006 年暑假,中共一大纪念馆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小志愿者,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不过十一二岁,最小的看上去只有八九岁,稚气未脱,一脸正气,又“一本正经”在中共一大会址里为南来北往的观众讲述一大开会的前后经过。国保(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的修缮原则是“修旧如旧”,大暑天里,在没有空调,甚至没有电风扇的环境中讲述建党故事的孩子们,用不了一会儿就会汗流浃背,汗水顺着发丝,一滴、一滴汇聚到下巴,再一滴滴打湿校服……没有一个孩子叫苦,15 个孩子轮番讲述,在赢得了观众一次次掌声后,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望向会址里的小天井。“回头望向站在天井里的吴老师时,她总是默默点头微笑,给他们莫大的肯定和无穷的力量。”

如今,这支“红喇叭”社团已培养了千余名小讲解员,志愿讲解场次超千场,讲解方式也从普通话讲解拓展为沪语、英语讲解,还创新了快板演出、连环画展示等多种形式。而陪伴着小讲解员的吴蓉瑾,始终坚守如一,放弃双休日和节假日,十几年如一日地默默守护着学生们的每一次精彩绽放。

如今,在吴蓉瑾的推动下,“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已经成为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全校所有学生均可以用普通话和英语讲解,并形成了全校爱国主义教育全学科育人体系,给予“拔节孕穗期”的孩子们精神给养。

已经就读华东理工大学的庄启良至今仍然坚持着这样的志愿服务。他感慨,“这么多年,中共一大纪念馆的讲解词始终铭记在我的脑海中,在我的心中永远种下了一粒红色的种子,生根发芽”。

探索情感教育

办一所有爱的学校、做一名仁爱的教师,是吴蓉瑾身为一名老师、一位校长的初心。

从2004 年起,在老校长程华的带领下,吴蓉瑾和同事们开始探索构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体系,2011 年,年轻的吴蓉瑾接过老校长的接力棒,继续打造“爱的学校”。

每周的学校课程之余,她都利用15 分钟的时间,亲自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与学生们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有了烦恼,大家一起出主意;受了委屈,大家共同来安慰。情感教育课的坦诚相告、真情流露,畅通了生生、师生,甚至孩子与家长的情感。“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除了及时提供帮助,还要给予温暖的关怀,这样才能让他们学会积极面对挫折,成为适应社会、身心健康、具有幸福能力的人。”吴蓉瑾认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个“穴道”,这个“穴道”可能是特长、可能是兴趣点、可能是隐藏的情绪、可能是独特的品质,找准这个“穴道”点下去,学生的潜能就被激发出来了,教育就能切中要害、事半功倍。

为了让情感教育惠及更多学生,她还开设了上百节情感教育示范课,用自己滚烫的情感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充满爱的学校”。

这些年来,吴蓉瑾不断地创新情感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从批改“晴雨表”到“温馨邮局”给孩子们回信,再到有10 名老师参与、毕业生也可以报名的“云朵妈妈聊天室”,吴蓉瑾将情感教育从线上拓展到了线下、从课堂做到了校外,希望能覆盖尽可能多的学生。

小学三年级时,杨思捷学会了用一张“晴雨表”来记录心情。10 年后,大三在读,当年的纸和笔已被今天的手机备忘录所代替,但他仍保持着记录“晴雨表”的习惯。

“这是人生的宝藏啊。”杨思捷没有想到,小时候就读卢湾一中心小学,语文老师吴蓉瑾教给他的这一心灵交流的方式,竟陪伴了自己那么多年。翻开厚厚一沓“晴雨表”,往事瞬间闪回眼前,“仿佛回到了那一年,在淡水路三楼的教室,吴老师在讲台前,我在座位上的那段美好时光”。

来源:视觉中国

杨思捷就是在三年级时遇上了语文老师吴蓉瑾。“‘晴雨表’更像是一种日记的形式,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并给自己的情绪打分。”他回忆道,这是幼年的自己最爱的一项作业,“我早已不记得小时候学过哪些课文,却清清楚楚地记得‘晴雨表’。”也正是在“晴雨表”的记录中,杨思捷发现,自己有着不同于班上其他同学的情绪感知力。

“如果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愿意把想法讲出来,他怎么会不阳光?”吴蓉瑾用心聆听每个孩子的喜怒哀乐,用爱书写着每个孩子的成长心迹。

“以情育情”,因为心中有情——吴蓉瑾朋友圈里“晒”得最多的,是她在巡视校园时抓拍的孩子们的表情;学生忆起的,是她在滂沱大雨中把他们抱进校门,看着他们喝下姜汤;同事们说起的,是她零点刚过,就发来的生日祝福……

寒来暑往,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吴蓉瑾都会送上一张小卡片,上面有她的微信号,还有一句她说过无数遍的话:“有困难找‘云朵妈妈’,任何烦恼都可以。”

近20 年过去了,情感教育在实践中一步步迭代升华,“情感教育不仅仅是一门拓展课,而是要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并进行有机融合”。吴蓉瑾希望老师有这样的自觉——上每节课时,对每一个孩子的关注,都是一种情感疏导。“我们要指导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培养高尚的情操,激发生活的情趣,最终形成完整的情感教育链条。”

探索智慧校园

吴蓉瑾给孩子们的不只有“爱”。面对信息社会带来的急剧变化,学校教育应该有怎样的改革实践和行动探索?教育有怎样的改变与坚守?对此,吴蓉瑾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

在校园里,大大小小云朵无处不见,有看得到的云朵形态,更多的是融入课堂的新型教育手段。2010 年起,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云课堂”致力于在现代教育大背景下,进一步探索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效益。

10 余年里,吴蓉瑾带领师生积极投身于“云课堂”的探索实践,她探索的智慧课堂,打破传统“教室”概念,随时、随地、随需助力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每名学生的课堂进度、学习习惯等,用数据读懂学生的成长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提供个性化指导。

从2009 年至今,“云课堂”历经迭代,如今已是3.0 版本。3.0 版也已日臻成熟: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26 个指标,勾勒出详尽真实的学生数字画像,让老师们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所在、潜力所在,更全面地来看待孩子的发展。

吴蓉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把为学生勾画的“数字画像”比作“放篮子”,“当一个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各类数据被汇总起来,放进了一个‘篮子’,再经过老师的观察、分析、调整,再运用,便能对孩子的成长有更科学的指导。”

这位语文教师出身的校长,从零开始学习信息化,积极探索AI+教育,被大家亲热地称为“云朵校长”。

吴蓉瑾很喜欢这个昵称,她说云朵高高飘在天上,望得很远,像她想成事的高远志向,而云朵又是软软的,像她永远温暖而柔软的内心,尤其是人们总觉得技术是冰冷的,而她想做的不是技术,而是借技术之力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培养有温度的“云端少年”。

这些年,吴蓉瑾到过青海、贵州、陕西、四川、重庆、云南等地的250余所学校,走到哪里就把“云课堂”带到哪里,推广先进教育理念,努力践行教育均衡,实现着她的教育理想。

当下,“去屏化”“无感知”“护隐私”地采集学生学习过程的相关数据,勾画学生的数字“学习画像”,是吴蓉瑾正在探索的新课题,她期待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入分析学生特点,借助技术的力量更好地实施大规模因材施教,借助新技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放学后,学校会议室常常灯火通明,老师们一起研究教学数据。比如,以往只能看到学生的学习结果,但借助新技术,就可以知道在学习过程当中,思维模式是怎样的,甚至细微到这个孩子在做题过程中,笔触停顿了几次。从单科目分析,拓展到多科目全面立体调研,当这些细节被关注,就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从最初“云课堂”借助于平板电脑进行课堂教学开始,到今天“去屏化”“无感知”“护隐私”地采集学生学习过程的相关数据,吴蓉瑾一直在积极学习和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除了“云课堂”外,吴蓉瑾还牵头开发了多个“云系列”产品,“云手表”“云厨房”“云剧场”“云随行”等均申报了专利。

在吴蓉瑾看来,面对信息化,要牢牢把握教育的“不变”和“变”,“不变”的是关注人的全面成长,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而“变”则是要驾驭新技术,借助技术的力量赋能教育教学。

而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实施,吴蓉瑾的新目标是要让历史的沉淀与时代的创新融合在一起。她说学校正在致力打造云上家长学校,以更好地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家长学校‘云课堂’将设计家长指导、学生人格培养、青少年保护等各类20 多门课程,为家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拓宽家长的教育视野,提高家校共育促成长的质量。”

猜你喜欢

讲解员云朵情感
博物馆当讲解员
怎样当好讲解员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当小小讲解员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是小小讲解员
云朵儿
云朵的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