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2023-01-18韩忍冬

中国新时代 2023年1期
关键词:制造业

|文· 韩忍冬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022 年11 月25 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的2022 中国航天大会科普展上展出的空间站模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座”和“根基”,实体兴,国家强。制造业则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有关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明确了目标。

10 年来,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重点领域创新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优化迈出新步伐。从“奋斗者”号成功坐底万米深海沟,到C919 大型客机完成取证试飞,再到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组网……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高度;一大批领军企业脱颖而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规模实现翻番,制造业企业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这10 年,我国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迎来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次次畅销海外的中国制造

2022 年的寒冬,卡塔尔世界杯不仅让全世界球迷们热血沸腾,更让“世界杯经济”火了一把。

在多哈一家较大的世界杯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的货架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衣服、帽子、足球、包、围巾、手环、水杯、徽章、挂摆件、吉祥物玩偶、文具……球迷、游客、当地民众正竞相挑选、购买。

而这些商品中不少都是“中国制造”。一家商店的店员说:“我们店里大概60%的商品都是中国制造,特别是球衣和背包,几乎全都来自中国。它们的质量很好,顾客们也都很喜欢中国产品。”

主营足球产品的吴晓明已参加过5 届世界杯,最多一年曾卖出过150万个足球,这一届世界杯,他成功拿到了纪念用球的官方授权;主要销售喇叭、加油棒等产品的童桂娟,从2021 年11 月接到第一个世界杯相关订单开始,卡塔尔世界杯已经给她带来了20%~40%的销量增长。

事实上,本届世界杯,中国提供的并不仅仅是日常用品和纪念品。从比赛球场到供水网络,再到电力保障、网络信号传输,都有满满的中国元素,从中也能看到中国制造的科技含量。

此次世界杯的主要场馆——卢塞尔体育场就出自“中国制造”的“手笔”。卡塔尔《半岛报》发文称,卢塞尔体育场是卡塔尔世界杯“皇冠上的明珠”。文章特别指出,卢塞尔体育场不久前获得“全球可持续性发展评估系统”五星评级。卢塞尔体育场可持续性特征最突出之处是场馆的屋顶,它由最先进的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可使体育场免受热风侵袭,防止灰尘进入,并为球场提供足够的光照,同时也为之遮荫。另一可持续性特征体现在体育场内运行的节水系统,相比传统球场可多节水40%。

中国制造的看台座椅经过模块化设计,可以伸缩移动,节省空间;中国制造的大屏幕考虑了卡塔尔的温度和日照强度,全场观众可以360 度无死角地全方位看到屏幕的画面;中国企业承建了卡塔尔阿尔卡萨800 兆瓦光伏电站,助力卡塔尔兑现了举办绿色世界杯的承诺;卡塔尔从中国进口了大约1500 辆客车,其中包括888 辆纯电动客车,占世界杯运营车辆总数的30%以上……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马立明说:“出现在卡塔尔赛场上的高科技产品,包括无人机、LED 屏幕等,很多都是中国研发的。以前中国元素更多体现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制造业上,但现在逐步出现在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上,这说明了中国的科技水平在不断提升,逐步升级。”

2022 年11 月,一场“反向海淘”热在韩国兴起,带火了中国制造的电竞键盘、筋膜枪、咖啡机、盲盒潮玩等新国货。全球速卖通韩国市场负责人永阳感叹:“一大批单价不低、也有一定品牌效应的‘中国制造’,正在受到韩国消费者的追捧。”

其实,中国制造热销海外早已不是新鲜事。2020 年,中国制造的冰箱一度成为抢手货,当年我国累计出口冰箱数量同比增长35.6%;2021年,中国生产的自行车销往更多国家,全年出口额超过50 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40%;2022 年以来,国产电热毯、电暖器等取暖设备颇受国际市场青睐,前三季度对欧洲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其中电热毯出口额同比增长46.1%……

2022 年11 月15 日,广东省东莞市,工人在车间内生产卡塔尔世界杯吉祥物拉伊卜

2022 年4 月23 日,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工人在为汽车装配车门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制造”4 个字曾是“低端”“廉价”的代名词。而过去10 年,在低端价格战中求突破的中国制造企业华丽转身,以技术、品牌等全方位的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钢板到新车,一辆辆全新的智能新能源汽车经历多道工序的淬炼后,华丽转身,缓缓驶下自动化产线。在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乘用车临港工厂,一片热火朝天作业的景象。“我们要抓紧今年(2022 年)最后的时间确保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进程。”上汽乘用车规划工程师周伦表示。

同样的忙碌场景,也出现在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均胜电子旗下均胜普瑞“未来工厂”车间,汽车中控产品在高度自动化的产线飞速运转;在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孚能科技工厂,生产新能源车核心部件软包动力电池的封装自动化产线也在高速作业。

电动汽车充电桩在海外市场也表现亮眼。阿里国际数据显示,新能源充电桩全球热门搜索指数从2017 年以来逐年攀升,尤其从2020 年以来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对新能源充电桩搜索热度最高的国家为英国、德国、爱尔兰、美国、新西兰。2022 年,新能源充电桩全球买家数同比增长2.5 倍,交易增长184%。

随着我国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 年的16.98 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 万亿元,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世界500 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创新者2021 年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第一;2021 年全球主要产品和服务中,中国企业13 个品类高科技产品中的市场份额扩大……

这10 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一个个举世瞩目的国之重器

2022 年11 月29 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1 月30 日,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四号实现了交会对接,3 名航天员随后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成功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会师”。这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11 月14 日,在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柳疃50 兆瓦风电项目现场,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徐工2600 吨”全地面起重机缓缓吊起171 吨的风机部件,首次完成陆上最大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我们围绕千吨级以上全地面起重机开展自主研发攻关,每两年就有一款吊载能力最强的轮式起重机产品下线。”徐工集团技术专家李长青介绍,2600 吨全地面起重机能够覆盖全国90%以上的风机吊装,为“十四五”期间风电装机目标的实现,持续输出大国重器之力。

11 月8 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开幕,上百款国产高精尖“国之重器”闪亮登场。除了展出中国空军和陆军多态现役武器装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翼龙”家族“鲲龙”等明星产品也悉数亮相,还有大量航空航天新产品首发首秀。

11 月6 日,秦山核电牵头推进的中国(海盐)零碳未来城亮相第五届进博会,向全球能源供应、环境保护提供“中核方案”。

9 月29 日,国产C919 大型客机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并于2022 年年底交付首架飞机,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能力,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截至2022 年11 月,高德地图调用北斗卫星日定位量已超过2100 亿次,且在定位时北斗的调用率已超越了GPS 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此外,北斗系统还在平均单次定位调用卫星数量、民用定位精度等多个维度超越GPS 系统,正式实现了对于国内导航应用定位的全面主导,在导航出行这一民用领域已广泛普及。

在四川凉山锦屏山的2400 米地下,有世界最深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在这里,中国高校取得了近30项暗物质研究成果;世界最强流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测量灵敏度、统计精度、曝光量等均在国际领先。

12 月20 日,在金沙江上,世界技术难度最高、单机容量最大、装机规模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正式全部投产发电。其年均发电量可达624.43 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968 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160 万吨。

时速600 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下线,“中国天眼”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中国深空测控网测控覆盖率达90%以上,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地球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我国首个自营勘探开发的1500 米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投产,国产首艘平甲板弹射型航母“福建号”在上海下水,“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机组全面建成投运并实现“走出去”,卧式双五轴镜像铣机床、8 万吨模锻压力机实现突破,16 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等工程机械交付应用,大马力无人拖拉机、六行采棉机等农机装备成功研制,骨科手术机器人、第三代人工心脏等医疗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0 年来,大国重器亮点纷呈,我国制造业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在令世人惊叹的大国重器背后,离不开中国人自主创新的智慧,引领着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的高度。数据显示,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 万亿元增长到2021 年的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中国政府2021 年的科技创新支出超过1.07 万亿元,比2012 年增长92.2%。

2022 年10 月9 日,在北京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展出的六行采棉机

10 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巨大投入和显著成效举世瞩目,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从2012 年的第34 位上升到2022 年的第11 位。2021年高被引论文数为42920 篇,排名世界第2 位,是2012 年的5.4 倍。

“现在,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向世界作出了坚定、自信的宣示。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构成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一张张宏伟的蓝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展望前途,面对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和艰巨繁重任务,中国经济的韧性进一步凸显、潜力和活力持续释放,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构筑有力支撑,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在实体经济、制造业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当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指引下,城市既是利好享受者,也是担当者。一些城市在制造业升级方面,已经提出了自己的蓝图,开启了抢跑模式。

佛山提出了高水平打造“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全面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青岛设立了22 个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苏州设立了16 个功能性服务业集聚区;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一、工业增加值全国第二的深圳更是提出了打造“20+8”产业集群,并提出了建立“六个一”工作体系、完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健全市场主体培育体系、创新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强化创新支撑体系、构建市区联动推进体系6 大保障措施。

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是我国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的重要途径。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培育发展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在产业组织和空间布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畅通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2022 年12 月,伴随着武汉市光电子信息集群等20 个集群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胜出,我国重点培育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增至45 个。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13 个、高端装备领域13 个、新材料领域7 个、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领域5 个、消费品领域4 个、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3 个,覆盖了制造强国建设重点领域。

骨干龙头企业持续做强做优,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也显著提升。截至2021 年年底,我国已培育4 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00 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 多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近年来,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也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共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超六成属于工业的基础领域。

专精特新“小巨人”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这些先进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它不仅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潜力,也关乎一个国家的核心产业安全,许多短板核心技术能否攻破,能否实现产业升级,从中低端制造业到中高端制造业迈进,“小巨人”企业肩负着不容忽视的重任。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认为:“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离不开更强的创新能力、更高的创新效率。”面向未来,一系列部署举措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将进一步加快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扎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为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过去,中国用40 多年就走完了外国数百年的工业发展之路,海信有幸见证、参与了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而在迈向全球产业链‘微笑曲线’的征程上,中国制造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海信集团副董事长、总裁贾少谦表示,“中国制造”完全有实力和底气,不断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给世界带来更多惊喜,这不只是海信一家企业的奋斗与信心,也终将是属于全体中国制造业的光荣与梦想。

党的二十大为制造业指明了奋斗的方向,迈上新征程,我国将奋力谱写制造强国建设新篇章。

猜你喜欢

制造业
浅谈汽车制造业与航空制造业的异同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中国模具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