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贵今 一生奉献中非外交事业

2023-01-18刘锦鑫

中国新时代 2023年1期
关键词:曼德拉中非外交

|文·本刊记者 刘锦鑫

“七一勋章”获得者刘贵今从信使开始外交生涯,常驻于非洲国家,在对非外交岗位坚守、耕耘近40载,是首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这位“外交老兵”,跨越山海、穷极一生,用岁月搭建中非友谊桥梁,为促进中非关系发展倾情奉献,坚定捍卫了我国在非洲的利益和国际形象。

77 岁的刘贵今是个“专一”的人,他将一生奉献给了外交工作,近40 年的光阴全部投入了一项事业——对非外交。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向他颁授勋章。

“建党百年之际获得‘七一勋章’是我莫大的荣幸。这是党中央对外交工作、特别是对非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一种鞭策。”刘贵今说。

刘贵今前后在非洲常驻17 年,为海外中国公民撑起一把把“伞”,为中非友好架起一座座“桥”;为了中非合作论坛顺利举办,他三天三夜没合眼;在本该退休“享清福”的年纪,他又一次披挂上阵,出任首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不顾冲突地区风险,开展穿梭外交,“要让外界看到中国的身影,听到中国的声音,了解中国的立场”。

如今,刘贵今虽已退出外交一线工作,但他仍然关心、惦念着广袤的非洲大地。

赤子丹心 为国尽责

1945 年8 月1 日,在距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城32 里的一个村庄,农民老刘家添一贵字辈长子,取名为贵金(后改名为贵今)。

1965 年,刘贵金考取了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一次来到上海,他曾坐反过公共汽车,也曾为能看到电视而感到新奇。中学便学习俄语的刘贵金改学英语,浓重的乡音是他初学英语的障碍。每天晚上,他拿着手电筒把老师白天教的几句英语过电影一样一遍遍背下来。

“我的天资并不好,主要是笨鸟先飞,比较努力,下苦功夫。”他说,以勤补拙是他一生的成功密码。

刘贵今于1971 年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1 年。这时的刘贵金已改名为刘贵今。虽然读了两个外语学院,但刘贵今清楚地知道自己还有很大的差距。于是,他在学业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奋力拼搏。

1972 年,刘贵今进入外交部。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信使队担任信使,一干就是9 年。

2021 年6 月29 日,刘贵今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

20 世纪70 年代的非洲,条件艰苦、通信手段落后,许多外交人员的家书私信要靠外交邮包传递。“知道我要来,无论飞机到得有多晚,使馆的同事都会熬夜翘首以盼。”刘贵今说,“有的同事孩子考上大学,高兴地要请我吃饭。那时候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信使工作的经历使刘贵今有了不一样的国际视野。他还是一位爱读书的信使,一有空闲,就找书来看,一趟差出完一本书看完。日积月累之下,刘贵今逐渐成为外交部信使队的一位“笔杆子”,后来到非洲司工作。

1981 年,刘贵今在肯尼亚开始了他首段驻外经历。如同无数为使命默默奉献的中国外交人员一样,刘贵今也经历了与家人聚少离多的漫长岁月。

驻肯尼亚的5 年间,刘贵今只休假回过一次国。和妻子临行前,3 岁的儿子哭着要爸爸妈妈;任满回国时,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受条件所限,这种爱别离苦是许多老一辈外交官的共同记忆。

1991 年年初,刘贵今作为参赞赴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工作。他刚刚到任,便遭逢战乱。当年5 月,门格斯图政权被推翻,门格斯图狂热的支持者一怒之下点燃了弹药库,一时间,大量的子弹、炮弹、手榴弹到处乱飞,中国使馆内也落下飞弹。

刘贵今卧室的窗玻璃被1 颗流弹打碎,第二天早上他才发现距自己枕头约1 尺远有1 枚流弹弹壳,再偏一点就会击中头部。

兵荒马乱中,中国援助埃塞俄比亚的专家和许多使馆工作人员撤回国内,刘贵今作为临时代办,同六七位同事留下来继续工作。食物短缺、断水断电,他们都想办法一一克服。在这场烽火的锤炼中,他不仅处理日常外交事务,还将思索的目光投向世界格局中的非洲大陆。

1995 年年底,刘贵今首次作为大使出使津巴布韦。在这个自从独立后便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关系的南部非洲国家,刘贵今的目光集中在如何深化两国各领域合作,并为此全力以赴。

“有时大家只看到西服、领带、鲜花、美酒,外交工作需要的更多是奉献和付出。”对驻外的艰辛,刘贵今一笑带过。

2008 年4 月28 日,刘贵今出席“全球化背景下的对非合作国际研讨会”开幕式

传承友谊 深化合作

20 世纪末,国际上有不少对非合作多边机制。中非情谊深厚,成立中非合作论坛是许多非洲国家的共同心愿。

作为时任非洲司司长,调研筹备工作自然而然被交到了刘贵今手中。开会讨论后,刘贵今的第一感受是困难。中方一开始就不想把这个平台开成“清谈馆”,如何拿出实质性举措成为首个需要突破的难点。

从广泛发出征询非洲国家意见的函件,到各代表团夜以继日地磋商,刘贵今参与了全过程。刘贵今和同事们经过反复商讨、设计,最终提出方案——适当减免非洲涉华债务,设立人力资源合作基金,进一步对非开放市场。这一设想很快得到中央的批准。

在非方的积极推动下,首届论坛会议内容不断走深走实。最终,首届论坛会议形成机制,确定每3 年举办一届部长级会议。这是历史性的3 天,刘贵今为此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最终累得因胃出血住院。

论坛成立至今,中非贸易额增长了 20 倍,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增长了 100 倍。论坛的会徽是寓意中非团结合作的“合抱之手”,如今,“合抱之手”正凝聚着越来越强大的能量。抚今追昔,参与论坛筹备工作和早期运作的刘贵今充满自豪。

2001 年,刘贵今再次出使非洲,这一次来到了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南非。在6 年多的任期内,刘贵今曾有过一次去发达国家出任大使的机会,但他放弃了,最终选择留在非洲。他说:“我在非洲工作这么多年,一辈子就研究非洲了。在非洲,我交了那么多朋友,有这么多的积累,情况更加熟悉,心中有数,也会更得心应手。”

工作初始,因为两国长期缺少了解与交流,关系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在南非工作期间,刘贵今与当地官员和学者们积极交流,进行演讲和研讨,有力驳斥了罔顾事实的“新殖民主义论”“掠夺资源论”。因此,刘贵今的工作得到了南非方面的高度认可,他也成为南非领导人的好朋友。南非领导人曼德拉多次向刘贵今表达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敬意。

2002 年,曼德拉提出希望与中国领导人通电话,共同努力劝阻美国侵略伊拉克。在刘贵今的对接下,双方领导人顺利通话。

刘贵今回忆说:“当时,曼德拉正与西北省省长一起吃午饭,看到我来了,说了一句‘我尊贵的客人来了’,然后就结束吃饭,带着我到小会客室聊天。”安排好之后,曼德拉与江泽民同志通了电话。

通话结束后,曼德拉很高兴,与刘贵今聊天,讲述了他对中国革命的特殊感情。当时曼德拉在罗本岛监狱坐牢时,用配给的劣质香烟盒的纸头叠成五星红旗的样子,并用非国大党特殊的握手方式庆祝新中国国庆。曼德拉坚信,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对被压迫民族斗争的莫大鼓舞与支持。这份情谊令刘贵今感佩至今。

“中国跟非洲各国同为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这些因素是中非紧密团结的重要原因。”刘贵今说,“2006 年,时任南非总统的姆贝基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紧张的日程安排中,姆贝基主动提出要去新华书店买书,这个要求在访问中国的外国领导人中是头一回。很有意思的是,姆贝基挑选了包括《儒林外史》在内的十几本书,并在随后的午宴中说明了自己的用意。他认为,要学习中国必须先了解中国,而看西方的著作是了解不了中国的,所以他来中国买了几本书来看以加深对中国的认识。他回去之后还在非洲人国民大会刊物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希望从天安门广场诞生》的文章。”

南非的这两代领导人,曼德拉把中国的解放看作对被压迫人民斗争的鼓舞;姆贝基看中国发展是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希望。正是因为老一代革命家、几代领导人共同培育,共同打造,共同发展,才使得中非友谊如此深入人心。

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2007 年4 月,刘贵今卸任中国驻南非大使一职。也就是这一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部族冲突激化,西方一些媒体和政客指责苏丹政府,甚至将抹黑的矛头指向与苏丹正常经贸往来的中国,认为中国帮助苏丹开发石油是“助纣为虐”。

面对巨大的国际质疑,中国设立了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这一举措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2007 年5 月,已办完卸任手续的刘贵今,接下了这一艰巨任务,重点围绕达尔富尔问题展开工作。

他回忆说,在当时的情境下,被赋予了两个使命。第一个是努力调解苏丹的和平,以平息战乱;第二个是让外界了解中国的立场,减轻外部对我们的压力。

肩负使命,奔赴一线,刘贵今马不停蹄。会见苏丹政府高层,劝和促谈;探访难民营,查看中国援助落实情况;接受各国记者采访,阐明中方立场和中国为推动解决达尔富尔问题作出的努力……

此后5 年间,刘贵今风尘仆仆,为了调解达尔富尔问题,遍访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南非、埃及等区域国家,多次出席达尔富尔问题国际会议,应邀发表演讲,还与欧美国家代表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在访问最为密集的一年中,他先后访问苏丹近 20 次。

刘贵今还用实际行动化解了多次潜在危机,国际刑事法院向时任苏丹总统的巴希尔发出逮捕令后,苏丹作出了激烈反应,一度要驱赶维和部队和人道主义专家。刘贵今闻讯紧急飞往苏丹进行多方劝解,避免了冲突爆发。

刘贵今回忆,那段时间经常连夜搭飞机,抵达目的地立刻投入谈判,紧接着撰写简报、会见记者,一天跑十几场活动,“虽然辛劳,但既然担任了特使,我就要让世界看到中国代表的身影,听到中国政府的声音,了解中国外交的立场”。

刘贵今的努力得到了正义的回音。许多西方秉持客观态度的专家学者纷纷站出来为中国辩护,肯定中国为解决危机发挥的积极作用。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非洲腹地,中非早已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携手合作。随着中非务实合作走向深化,条条道路建成,座座桥梁通车,片片园区投产,民众之间的中非友好也深入人心。

近40 年间,刘贵今将最好的人生年华倾注在非洲大地上。54 个非洲国家中,他走过了52 个,在推动中非合作迈上新台阶、中非友好薪火相传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如今虽然退休在家,刘贵今仍在为促进中非关系的发展奔波,仍在关注着风华正茂的中非合作论坛。告别外交岗位,他深感仅有对非的研究,没有涉非的教育是不完善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秉承着青年人决定了未来的理念,他从外交界转身学术界,用过去丰富的对非工作经验,积极从事培养中非关系未来下一代的工作,积极加入涉非教育培训的队伍中,致力于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的非洲青年;他还应各大高校邀请开设讲座,为许多中国青年打开一扇了解非洲大陆、中非合作和中国外交的窗口。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为非洲培养的留学生中,好多回去之后都担任了非洲国家的领导人,例如在中国读过书的刚果(金)前总统小卡比拉。

2018 年9 月1 日,刘贵今在2018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外媒体吹风会上

刘贵今表示,中国外交与中国的发展、进步是紧密相连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广泛欢迎,中国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保障“一带一路”合作的顺利推行,这是利他、利己、利国际社会的。

当今世界,由于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思潮泛起,中国自身也面临着相当的压力。刘贵今认为,展望未来,中国外交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同时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尽管任务艰巨,挑战严峻,但为构建人类命运与利益共同体而奋斗,我们的目标更加宏大。

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人员,需要加强学习,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严明的纪律和一颗为国奉献的赤子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个宏大的目标。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的知识够用了,要永远觉得自己还缺少点什么,应该再多学习点什么,以更好地代表国家、代表人民完成使命。”这是刘贵今对年轻外交官的殷切嘱托。

猜你喜欢

曼德拉中非外交
曼德拉度假别墅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往研究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为何钦佩曼德拉